《军旅记事》
第33节

作者: 平易豆姥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时团长、政委、杜副团长、戴爱莲妈妈等领导们,把这特别的一幕全都看了个真真切切,不过,谁都没有说话。
  舞台上的演奏家们,被这个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听说过的场面打动了。这位正在指挥演奏的当今著名的指挥家,没有让这热烈震响的音乐停顿下来,而是用他高超的指挥艺术,由热闹的《金蛇狂舞曲》,巧妙地转换为家喻户晓的轻缓抒情的《我的祖国》,前奏响起后,一位美丽端庄的女歌唱家缓步出场,亮起了她那美妙的歌喉唱道: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哨工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乡亲们惊奇地环顾着台上和台下,异常安静,安静得不出任何声息······
  酣睡的战友们继续酣睡······
  悠扬的女高音,和着如梦如仙的伴奏音律,回响在风景如画的南溪河谷······
  (本篇完·待下篇)你呢妈妈妈妈我要(续昨)政委的爱人是二炮文工团的专业舞蹈演员,上学时就崇拜戴爱莲,一直称其为“老师、先生”,为此,政委也被熏陶为“戴迷”,他面向台下全体官兵和老乡动情地介绍说:
  “同志们,等一会儿要给我们表演的这位老人就是戴爱莲老师,已有63岁高龄,今天随中央慰问团来慰问我们啦!她老人家,早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就毅然从国外回国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加入了中国***,她是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行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歌舞团团长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她不仅给国内人民带来舞蹈的美的享受,她还是我国向世界各国人民传递友谊的美的使者,她曾数次随***总理和外交使者们出访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我们的国家赢得盛誉……”

  (本篇完·待下篇)

  日期:2017-11-08 14:44:21
  (24)新兵们的年夜饺子
  军旅中过了许多个“年”,想想应该写个与“年”有关的记事。每个“年”都有故事,写哪一个呢?思来想去还是说说新兵连的那顿年夜饺子吧。尽管没多大意思,但毕竟是参军入伍后的的第一个“年”。于是,就有了上面的标题。
  年三十儿了,连续进行了三四天的野外生存训练己接近尾声,新兵们直到上午还在满是杜鹃花的山峦小路上急行军。中午时分,我们带着满身的疲倦,回到了驻地胭脂寨。
  连长说,从现在开始,全连同志一起动手,吃顿年夜饺子,再与老乡们共度一个热闹的篝火除夕!
  新兵们离开家已近两个月,过年了,听说吃饺子过除夕,立刻来了精神,麻利地缷下了一身的武装,高兴地在场院上打滚撒欢、手舞足蹈。
  云南产米,很少种小麦,我们这个连北方兵较多,顿顿大米饭,早就吃怕了,吃顿面条就像吃国宴,我记过一个《新兵们吃面条》,那种见了面条的兴奋劲儿个个都像陈佩斯,何况说马上要吃年夜饺子呢。
  司务长征求各班排意见,“吃什么馅呢?有现成的鸡蛋大䓤!”
  即然发扬民主,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其中有几位的发言最具代表性。

  小刘说,“鸡蛋大葱早腻了,变个花样吃吃呗。”
  指导员说,“新兵们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还有天生不吃猪肉的其他战士,不用再分灶了,干脆统一吃顿素馅的!”
  郝曲晓说,“好不容易过个年,要不,上山猎几只羊、山鸡,或者野兔什么的,添点荤腥。”
  正当大家争论得不可开交时,附近几个寨子的老乡敲锣打鼓送来了慰问品,其中有两只宰好了的大肥羊。正巧,意见马上统一,“好,这里的羊最大优点是不膻,就吃羊肉馅!”
  肉有了,菜呢?又开始议论。
  季亮说,“四季豆吧,山南海北,名称叫法虽不相同,但都有生长,云南的最好,连北方人都叫它云豆角,说明起源于此也最好吃!”
  有人不同意,说,“好是好,就是做成菜馅太麻烦,煮不熟还有毒,不如豌豆苗。他说的这豌豆苗,不是像豆芽菜那样的豌豆苗,而是茎叶已经长得不算小,再从顶部掐下的那部分嫩苗尖,吃这个菜,好像是建水人的首创、首选,当地居民吃它比吃肉还香,其它地方的人也早就跟着学吃了。你看,虽是冬季,四下里还葱郁郁满地都是呢!”

  司务长予以肯定,说“这主意不错,老乡送的菜里面正好就有几筐,这豌豆苗子风味独特又新奇,那就它了,试一回!吃是吃,但别忘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蔬菜、羊肉等其它慰问品一定照市价付款。”
  至于调味的菜码儿用不了多少,遍山都有野韭菜,割一些来就行。
  很快,羊肉剁好了,调味品等也都备齐。刚到新兵连时我“指挥唱歌”闹了笑话,这一回得露一手,自告奋勇调馅子,下乡时我给知青们没少做过饺子吃,干这一套还是很有把握的。先用花椒水和酱油浆好羊肉馅,放上葱、姜沫入味,再拌进切碎的豌豆苗子和山韭菜,最后倒入些芝麻油提香,一大锅香喷喷的馅子便调和成功了。
  为了不打搅寨子里老乡,连队同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石板桌、木板床上面铺张报纸就是面板。圆木棍、玻璃瓶、碗边子当擀面杖。用脸盆子、搪瓷碗盛馅子,大家撸胳膊挽袖口,有说有笑地包起了饺子。
  听见我们的欢笑声,寨子里的姑娘、阿哥也都围过来帮忙,我们房东家的小龙嘎率领一群娃娃,穿梭于我们身边追打嘻戏。
  新兵们来自多个省、区,包出的饺子也是五花八门、各带地方特色,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圆,有的有扁,有的像元宝,有的像汤圆,这些形状奇巧百怪的饺子,人人看了人人乐。
  季亮是个调皮的家伙,就是“记事”中“敢摸女兵的手”的那一位,刚才,他闷着头,捏了两个亲着嘴儿的小老鼠,捧给我们排长看,说这是排长和嫂子正度蜜月哩,结果让排长用面粉涂了他个白鼻子。当时把我们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大家包得正起劲,王合作挥舞起手里的擀面棍,提议说要加个小说道。这个王合作自从有了那回“艳遇彝家寨”之后,一直在新兵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今天,他要改变一下处境,给大家出个有趣的点子。他提高嗓门,说他们老家过年包饺子,总爱包进个铜钱什么的,如果谁能吃到,全年都有福,让我们也来学一学,给有运气的战友送个“全年福”!

  郝曲晓说可以是可以,但只赢个“全年有福”太空洞,要来点实际的奖励,那就规定一条,等新兵连训练结束解散那一天,每人上山采一枝鲜艳的红杜鹃献给他!
  指导员赞成这个提议,说该奖项有意涵,既隆重又高雅,就这么办!
  可是,没有铜钱呀!
  有的说有“五分钱钢镚”可以代替。
  有的说,钢镚是用于市场流通的,坚决不行。
  大家正说着,王合作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玻璃弹球,用食指和拇指捏着,高高举过头顶,吹嘘说,这个玻璃球子是大禹治水时期的古董,是他童年时候爷爷从集市上专门花五百块钱买来的,用它和小朋友们玩弹球,一弹一个准,赢得过许多荣耀,小时候的玩具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就剩这唯一的宝贝了,直到当兵还在口袋里揣着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