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记事》
第25节

作者: 平易豆姥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韩贵山他们真没想到施工工具竟这么简陋,施工方式会这么原始,他俩一上手就拼了死命地干起来。韩贵山、尹银锁当的是技术兵,整天扣课本、看仪表,脱离了体力劳动,胳膊手已变得细皮细肉,干了一会儿便打出满手血泡退下阵来。
  连里派卫生员作了包扎,打发他俩回连队。李冬、王生尽管埋怨他们给老乡丢了面子,还是希望他们能常来,说,艾副营长讲了,等到回填阶段,你们可以再来观摩一次。(未完待续)
  日期:2017-09-29 19:09:27
  (续昨)李冬说的回填,是又一项艰巨的工序,就是将浇筑成型的新洞与毛洞之间的空隙用石块砂浆填实。实际操作起来,极为困难,空隙窄处只能容人半蹲着,宽高处犬牙巨石悬空,好象咳嗽一声都会坍塌下来,不要说操作,看着都惊心动魄!
  两周后,要回填,韩贵山、尹银锁他们还真的请假来观摩了。
  执行这项工序时,营、连首长们绝对不准没有经验的新兵操作。老工兵身体素质好,经验丰富,手脚麻利,回填处置相当妥实。他们从里向外在凝固了的混凝土拱顶上,铺满一层砂浆,把一块块大小石头码上、再灌浆、填实,边退边垒……眼看上面空隙还有一人来高的时候,突然头顶有石缝漏沙,一块巨石松动欲墜,在这万分紧急时刻只见一名老兵用肩膀和一根粗大的圆木顶住了巨石,另两位老兵手疾眼快迅速配合,有效地防止了一次大面积塌方......当老兵回过头来的一瞬间,韩贵山看清楚了,这位老兵正是他老乡李冬他们排的文排长!

  韩贵山、尹银锁被吓出一身冷汗,他们万分担心地问正在现场督阵的艾副营长:

  “副营长,如果巨大塌方真的下来咋办?”
  “撤呀”,副营长边回答,边示意他们安静。
  “撤不出来呢?”
  “施救!”
  “救不出来呢?”他们要一问到底。
  这次回填工序终于顺利完成了,韩贵山和尹银锁仍然在想着刚刚那危险的一刻,一直追到艾副营长的办公室还在问:
  “如果大面积坍塌下来,文排长他们撤不出来怎么办?”

  艾副营长本来只想请他俩观摩一次回填,比较完整地了解一下坑道打筑的一般过程,从中受些启发和教育,没成想恰恰让他们赶上了这么一次惊心的场面,为了不让他们受到惊吓,便尽量转移话题,安抚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艰苦环境,在自己的阵地上用心、用力当好导弹兵。
  两个固执的兵死缠硬磨,非要追问到底不可,心力不济的副营长只能是给他们这样一个回答:尽力施救,尽力......
  韩贵山、尹银锁不忍心再追问身体欠佳的艾副营长,恭恭敬敬地向首长敬了礼,回到连队。
  他们两个并没有放弃寻求对问题的答案,辗转着从366团团史里找到了使他们万分震惊的记载:
  某年某月,坑道回填作业遇险,已无营救可能,万般无奈,只得放弃营救,保全坑道,两战士某某某保持着抵抗塌方的姿势,已化作巨石雕塑,永远地留下了来,成为阵地的组成部分……
  记载进一步显示:该坑道正是现发射五连所使用的2x6号坑道......留在坑道拱顶上方的这样两位壮士的籍贯,与韩贵山、尹银锁同在一县!
  就是这样一个现实、真切、完整的信息,使这两位单纯、憨厚的新战士,受到了极其强烈的震撼和刺激!
  这个坑道,恰恰是他们常常进出和住练的坑道。此刻,韩贵山和尹银锁的脑海,已经被坑道上方壮士的活雕像所占据!
  这种刺激和震撼从积极角度讲是一种激励,但从另一个方面讲,也会给这两个入伍不久的山里娃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韩贵山和尹银锁心里明白,总不能带着这样的情绪干工作、搞训练,他们商量好,一定化悲痛为力量,化压力为动力。

  可是,化了一段时间,尹银锁总觉得还是放不下。他想起了老家有这么一件亊,隔壁王婶的丈夫有一年去县里出工修渠牺牲了,急得王婶、王奶奶整日哭泣。王奶奶是个迷信的老人,在同辈人的劝说下,从外山请来个巫汉,焚香烧纸祭奠了一番,随后心情慢慢也就好多了。想到这,他便和韩贵山商量说:
  “我们年轻人虽不迷信,不防照着样子也来这样一个过场,可能会好些。”
  韩贵山考虑了一下说:“也行,试试吧。”
  距离五连不远有个彝汉杂居的石榴寨,平时战士们爱去买个石榴、苹果、日杂用品什么的。寨子里有个老巫师姓巫,早年以算命、卜卦为业,为此曾被当作四类分子管制过。(未完待续)
  日期:2017-09-30 07:53:51
  今天,9月30日,烈士纪念日
  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遇强敌而不惧,临死神而不屈。他们用钢铁身躯托举积贫积弱的中国走向独立自主、繁荣富强,他们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日期:2017-09-30 20:26:23
  (续昨)韩贵山、尹银锁找了个星期天,特意拿了罐头、礼品找上门来,详细地说明来意后,请老巫告诉他们用什么办法来驱散心头上的惊悸和阴云。
  老巫听罢,吓得“噗通”一声瘫坐在地上,辩白自己早就接受改造洗手不干了,连连拱手作揖,向两位“大军”求饶。
  韩贵山他们那里肯饶,把他生拉活拽到一个角落,软硬兼施,多方“开导”,最后说不用他去现场,“指点”一下就行。老巫万般无奈,只好云遮雾罩地乱说了一通,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让寨子人知道,临行还送了他俩一挎包石榴,说是也给英雄们添上一点心意。
  韩贵山、尹银锁得到“指点”,急匆匆回了连队,等待时机。
  这几天,石元教导员的心事越来越重,急得里走外转,因为再过两天就是何彦九去世五周年的忌日了。
  午饭后,开了一上午会的石元想四处走走,又觉得没处可走,便走向了坑道口,在距坑道口八九米的那处大石壁前蹲了下来,开始回忆这位好同学好战友。
  当初,他们来时,发射五连刚刚组建不久,为了迅速形成战斗力,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们带领全连同志验阵地,检坑道,接装备,搞训练。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他们带出了一个硬梆梆的发射连,建了一个响当当的发射阵地。兵种首长来视察过,肯定过他们的成绩,树立他们为先进典型。
  正当何彦九踌躇满志再创佳绩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击倒了他,紧急送往昆明军区总医院,疹断为放射性肝病。这显然与他多年从事涉核工作,受核辐射伤害有关。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不但不见好转,且日益恶化,最后竟确疹为肝癌晚期。对此,团领导、医院领导极为重视,决定转院去北京301医院治疗。
  临行前,何彦九心里很清楚,此一去很难说再回来了。他提出唯一一个要求,就是再回来看看他呆过的这片山野,看看坑道里的装备,看看和他日夜相处的战友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