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记事》
第20节

作者: 平易豆姥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外面的小雪花还在飘着,他们越说靠得越近,可能是上半身冷的缘故,郜副参谋长拉开自己的棉被,一人一半地披上,继续热聊。朝鲜战场上他们还是同在一个连,郜副参谋长当连长,温首长当三排长,一次打伏击最痛快,郜连长指挥一个连伏击了美国鬼子的一个装甲车队,但是,那次牺牲的战友也最多,他们沉痛地逐个细数起来...... 
  我们三个毕竟年轻瞌睡多,坚持不住,一个个都倒头呼呼大睡了。 
  ...... 

  忽然“噗通”一声闷响,把我们从梦中惊醒,“不好!”温首长下床去小解,不小心摔倒在地了!
  我们全都疾速地下床湊过去,郜副参谋长有经验,示意我们不要慌乱,不要搬动,他从温首长上衣口袋中找出救心丹送进老战友的口中,我从床上拉下两条被子,一条掩在温首长身下,另一条轻轻地搭在身上。 
  陈参谋一溜小跑地出去找来旅馆刘经理和一位姓李的女医生,不大一会儿温首长清醒过来。大家悬着的心稍微放松了一些。司机来了,我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将温首长抬上车,送进就近的一家部队医院。除了跟来的李医生留下来,院方没有让我们陪护。 
  两天后,部队来人通知郜副参谋长和我们可以探视病人,人已转到南京军区上海总医院。 
  温首长已脱离危险,且病情大有好转。 
  温首长精神不错,见到我们很高兴,和郜副参谋长没深没浅地开了几句诸如“有幸见了见闫王爷”之类的玩笑之后,对我们说了许多感谢的话。 
  在这里,我们从医护人员的言谈话语中得知,这位温首长是他们南京军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在职副局长。 
  嗐,这两位首长呀,将近30年不见,聊了大半夜,各自的目前情况竟一句都设有提,一开腔直接就奔了战争年代。早知道是这么个大局长,我们还能让他们在冷屋子里披着棉被说话呀!

  很快温副局长康复出院。一天,他带了几位工作人员再次登上门来,要求我们无论如何搬到延安饭店去住。 
  我早就知道这个延安饭店,是南京军区在上海的一个非常高级的招待处,直接隶属温副局长任职的机关事务管理局管辖,凭借温副局长的面子,我们去当回贵宾是肯定没问题的。 
  可我们的郜副参谋长却惋言谢绝,再三推辞,说我们的工作己接近尾声,实质性的事都会集中到这些天,上下左右的人对这个办公点都已熟门熟路,若搬走就大不方便了。经过反复邀请推辞,推辞又邀请,达成一致意见,等我们接兵任务基本完成后再说。 
  年底的一天,也是我们上海任务的最后一天,天气晴朗,我们的工作已完成,即将离开上海返回昆明。各基地旅团也将各自按分配名额将所接新兵分乘专列带回部队。我们四人围坐桌前,我正将接兵的情况总结稿,最后一次念给大家听: 
  “......本次上海接收新战士共1515名,皆为适龄青年,体验、政审全部合格,其中,男兵1329,女186名,城镇兵823名,农村兵692名,党员......”

  我聚精会神地念着稿子,突然,院子里的有汽车声响了,我停止念稿,出屋一看,齐刷刷来了三辆黑色崭新的上海牌小轿车,温副局长第一个走下汽车,招呼其它车上的随员,不由分说,进屋就把我们己整理好的行装、文件搬上汽车。 
  刘经理、李医生和热情好客的服务员们闻讯出来和我们依依道别。 
  告别了向阳旅馆,车队出发,径直开往上海延安饭店。 
  当晚,郜副参谋长和温副局长住一个大套间,我们仨住一个三人间。 
  入夜了,两位首长睡在一张大双人床上,没有再多聊,前半辈子结下的生死友谊,今晚在这个阔绰的大客房里得到了妥善的安顿。 
  房间里暖气太热,我们三个都睡不着。大家干脆熄灯聊大天吧,聊到姚进武,都很宽慰,已经被东北长春基地接收了。小杜又问起肖科长和田主任曾请托的那几个年轻人,是啊,这也真是个事,是个什么结果呢?我们一激凌爬起来,开灯翻出底帐,按区县查找,很快找到,肖科长的那对双胞胎,老大被我们基地8旅接走,老二册中无名。第二年我见到过这个老大,干得很好,我问起他的弟弟,他说,上个月考上了复旦大学,我很是高兴,祝福了他们。苗大姐介绍的两个姐妹花分别被中原基地通信营和计算室要了。有一年,我去河南出差,正赶上他们基地直属队和老百姓开军民联欢晚会,姐妹花一个扮贾宝玉,一个扮紫娟,唱起了越剧名段《问紫娟》,她们唱得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台下的老乡们比看豫剧还过瘾,激动程度无以复加!

  夜深了,床太软,枕头也不习惯,我们还是睡不着。我提议,干脆不睡了,他们立刻同意,都穿起了军大衣,上了饭店楼顶的观景平台。 
  向四周望去,我们被眼前的大上海的夜景震撼了,栋栋高楼绰绰,簇簇霓红闪烁,真好看啊!陈参谋对上海很熟,他帮我们一一指认,那是虹口公园,那是南京路,那里是外滩,那是黄浦江。遗憾的是,自打来后,那些好看的景点、繁华的街道一处都没有逛过,我打趣地说,等接下一茬新兵时再逛吧。 
  我贪婪地环顾着,漫无边际地思索着,想想队伍上又多了这么多新战士,明天就要分赴到各个导弹基地战斗的岗位了,顿时,一种感慨在我的心头油然而生一一

  哦,多美的景色呀!
  我们一定会守护好这大上海、还有那全国城乡的万家灯火......
  日期:2017-09-23 07:48:58
  (19)一个不甘种菜的导弹兵
  我们导弹部队,现代化水平高,招收新兵的条件包括文化程度都极为严苛。可是,那一年冬季征兵,导弹兵第862旅发射8连,竟接收了一名连小学一年级都没有念过的河北兵。
  我从机关下放锻炼,在8连测试班当大头兵,刚来连队没几天,这个兵便引起了我的关注。因同为河北老乡,他也关注了我,有机会就来找,一口一个“老班长”地喊着我,他说他叫柯山娃,喊娃子就行。
  喊我“老班长”的还有一个,就是该连连长万喜贵,他新兵刚分到连队时,我当过他一任班长。他人聪明灵光,接收能力强,工作很努力,比较听话,缺点是重学军事,轻学政治理论,有自以为是的毛病。对这种兵,就得响鼓重锤敲,我批评过他,有时批得挺狠,他都能诚恳接受,从不计较。分开后,照样对我很尊重,只要照见个面,不先喊个老班长决不开腔。
  我问过万连长柯山娃的一些具体情况,他突哧着一双大眼睛,不时地揉着尖鼻头说:
  “别提啦,老班长,旅里搞多种经营,本来说把这个柯山娃接来给农场的,什么学历不学历,能种好蔬菜粮食就行,结果农场不准办了,就把这么个兵给了我们连。老班长,叫你说,我们是导弹发射连,弄这么个文盲兵来干啥子嘛!”
  “那你想让他干啥?”我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