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记事》
第1节

作者: 平易豆姥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26 00:12:21
  军旅记事
  (系列小说·不定期加续)
  张义平(原火箭军某基地退伍老兵)
  自序
  年轻时,我由一个下乡知青当兵入伍了,去的是现在被称作火箭军的原第二炮兵大西南基地。
  入伍后,在战略核导弹基地的基层发射连队当过操作号手,在国防导弹工程工地打过坑道,在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编演过节目,从团旅、到基地政治部干过多年的机关工作,当边境线上战事最为严酷的时刻,还受命参加了极其残烈的自卫反击作战……随着每一次的职务升迁和工作调动,都要结识一位又一位、一拨又一拨情同手足、亲似一家的战友与首长。大家一起生活,一起战斗,重任同当,生死与共。

  军旅生涯一路走来,一个个和蔼可亲的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和他们的喜怒哀乐,一件件发生在军营内外的趣闻轶篇以及感人至深的生动故事,时常萦绕心头,至今不能忘怀。
  使我留恋的还有地处云贵高原的哀牢山深处的奇峰峻岭。那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青水秀,植被丰茂,环境优美,美不胜收。每一处威严的导弹发射阵地周围,都是遍山的野花,有百合、兰草,玉兰、扶桑、山茶。映山红最显眼,一丛丛一簇簇,成片成片的,尤其生长在背阴山坡上的更为茂密鲜艳。
  当年,工作之余,我曾用一支拙笔写过一些反映部队火热生活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话剧剧本之类的东西,不少作品也曾在军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过。
  人到中年,退伍转业到省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整日忙于事务性工作,再也没有从事过此类文学创作,那怕是业余。
  如今花甲已过,满是充裕的闲暇时光,受了微信战友、网友们的鼓动,于是想到要用心摘取当年军营内外的一些生活片断,就像釆撷山崖崖畔上那色彩斑斓的花枝一样,一束束地献给我的最亲爱的战友和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所叙之事,每一标题下皆独立成篇。

  时事去已久远,加之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2017年8月 于石家庄
  (待续)

  日期:2017-08-26 00:15:21
  (1) 梦石当兵
  四十多年前一个隆冬的早晨,生产队组织出工挖冻土修水利,社员们边干边聊闲篇。我有个事,觉得好笑,便迫不及待见缝插针地冒了一句:“真是奇了怪了,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一镢头刨出个碌碡大的大石头……”
  队长黄大爷还没有等我说完,就惊讶地睁大眼睛,扔掉手里的铁镐,大步跨过来捧起我的双颊说:
  “小仔,咋着?梦见镢出来个大石头?不得哇!石来,即时来,你要时来运转,远走高飞啦!”
  听他这么一说,社员乡亲们、知青同学们,全都跟着嘻嘻哈哈地起开了哄。

  黄大爷岁数不算大,50来岁,生产队长,村里的名人,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四书五经、卜卦算命,拿起就来。他爱说,爱笑,爱闹,我知道,这是跟我寻开心,随口“解梦”逗我玩儿,谁还当真呢。
  这个梦还真叫大爷解对了,一个月后,有接新兵首长引领,县武装部通知,我光荣应征入伍了,去云南,“二炮”部队,再具体就问不到了,说是“秘密”。
  嚯,也真的是“走”得够“远”、“飞”得够“高”的!
  冬至过后的第七个清早,漫天飘洒着雪花儿,黄大爷套了辆大马车,送我去县里集合。

  他赶着车,用十足的京腔唱着一段西皮原板,“一马离了西凉界哟……”
  我只顾回头张望那渐渐远去的小小村落,心里百味杂陈。
  刚从城里插队下乡的时候,我苦过,闷过,掉过眼泪,还怨恨过什么;两年多过去了,磨炼了,结实了,也成熟了,甘心情愿,我就在这里死心塌地的当个种地的老百姓了。
  “驾!”黄大爷摇起鞭杆在半空打了个清脆的响鞭儿,片片雪花被鞭稍打成雪雾。 他慢慢回过头看看我,“小张啊——”看他有话要讲,我老老实实洗耳恭听,可没想到,他一没嘱咐我“常写信”,二没嘱咐我“别想家”,而是摸摸我这崭新的军装和胸前的大红花认真地说,“打今儿起,你就不是老百姓了,是军人啦,不想让人家退回来,就得快些个朝着标准的军人方面转变转变咧,记下啦?”

  我抬头看了看大爷,他头戴的那顶洗得发白了的棉军帽上薄薄地沾了一层雪,脸上刻着一个五十来岁的人还不该有的深深的皱纹,寸巴长的胡子上结着冰碴子,我点点头,仔细地品味他的话,不知道该说啥。听村里人说,抗日战争时期,大爷他参加过百团大战,在正太铁路上负过伤,我只知道他的右腿是条伤腿。

  真没想到,部队教育新兵的第一句话,提的第一个要求,让这个胡子拉碴的生产队队长在送我当兵的路上就给点到了,我觉得黄大爷比部队团长要高出一个水平。
  (未完待续)
  日期:2017-08-26 08:04:14
  (2)房东

  我们新兵们坐了大火车的闷罐,又倒乘小火车的闷罐、再改乘解放牌大卡车,一直向着大西南,经过七天七夜,终于到达目的地,但不是军营,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哈尼族山寨,名叫胭脂寨。寨子几十户人家,我们被分到各家各户住,要在这里完成三个月的新兵训练。
  远远看去寨子很美,民居随山势而建,错落有致,炊烟袅袅,绿树荫映。寨边,木棉树挺拔高耸,凤尾竹婆娑阿娜。
  可是,进到寨子里,环境极差,脏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家家没有院墙,甚至没有篱笆,不过,有人家那好大的仙人掌被当作院墙,住房是石基、坯墙、木檩、土夯顶;分上下两三层,底层是牛马猪狗、鸡鸭鹅的乐园,二、三层住人。
  我们班10个人住在何家三层,打通铺一间房足够住。我们下车赶到时天色已晚,一家三口都在,男主人叫何扎发,女主人叫李米葛,都不到三十岁,有个五六岁的儿子叫龙嘎。虽然是冬季,也不太冷,他们穿着很单薄,是他们的民族服装,都已经很旧了,扎发着一身蓝夹衣,上身较紧些、下身稍宽松,米葛上下都是鱼白色,裤腿处绣两道宽宽的花边,黑色马甲由绣花肚兜罩着,卷起的头发用粉色的头巾包起,身上简单的银饰有时碰出些声响。

  为了迎接我们,他一家肯定忙活整整一天了,屋子打扫得还算干净,除了一个火塘和一张床外没有什么家具,被褥什么的都被烟火熏得黑黑的。火塘边有一大瓦罐烧好了的绿豆汤,一大簸萝糯米糌粑和一竹篦子烤臭豆腐块。女主人明确地给我们说了,这些是特意为我们准备的,臭豆腐块是当地最有名、最好吃的特产。
  男女主人都极热情,心地极好,但言语很少,拿着糌粑、核桃硬往我们手上放,好像总是这样一句话,“大军,辛苦了,吃吶,吃吶!”龙嘎好奇,跟着我们蹦蹦跳跳,说说笑笑。
  扎发阿哥和米葛大嫂里里外外为我们忙话了大半宿,把我们安顿睡下后才下去休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