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工程师的二十年职业感悟》
第4节作者:
木已春 该厂以气动运用技术独步世界,有一款鞋机是制鞋成形的关键设备,也是该厂主力机型,一个大型鞋厂使用可达百台之多,价值数千万元,电脑机价值更高。面对如此肥肉,觊觎者不计其数。有一家企业甚至请来大学教授,成立了项目组,专门仿制这种机。但由于其内部设计玄机重重,加上制造、零配件等方面的因素,没有成功。有的外形虽然做得逼似,但性能相差很远,至今该厂还能维持对该种设备的垄断。
虽然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没人能够仿造,但也深受市场众多低档设备冲击,除非不得已,一般鞋厂较少采购这种性能优异、但价格昂贵的设备,这种设备也存在极大的市场压力,降低成本、实现国产化是必然选择。
设备国产化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机械零件倒还凑合,难在配件选择。附近的机电市场有二千个商户,看起来机电产品异常丰富,价格也低廉。仔细找下去,发现大路货大家都在做,很多品种根本没人做,特别是质量好的少。因为劣质货太多,最后放弃在这机电市场寻找配件,转到网上寻找品牌生产商和代理商,越找心里越不是滋味。最后,标准件,轴承,密封件,阀,继电器,PLC,马达等通用部件,基本都采用国外品牌或外资企业的产品。尽管如此,做出来的机器可靠性还是打了折扣。意大利原装机寿命十年,前三年故障极少。但国内组装机用了半年就故障不少。
分析下来,我们的设备性能差,可能我们的设计差一点,材料差一点,设备差一点,工艺差一点,热处理差一点,装配差一点 ,加上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差一点,多种因素积累下来,性能就差了很多。可谓步步差之毫厘,结果谬以千里。
有一点确实令人忧虑。在我的记忆中,以前国营质量控制体系完备,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还是基本过硬的,遗憾的是,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营企业的大量转制或倒闭,国内民营企业的兴起,国内零配件的质量还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今天,我国零配件市场已成为中外厂商的逐鹿之地,高端产品完全被国外产品占领,中端的产品被一些台资占领,国内众多厂商集中在低端,靠拼命打价格战或仿造度日。经常接触一些学机电的年轻人,他们已不在做技术,而在忙着推销国外厂商的零部件,我时常为自己设计的设备必须选用价格高出国内3倍、5倍甚至更高他国的零部件而痛心,一台机器60%的成本都贡献给了他国供应商,一堆国产零件的造价还比不上一个国外的伺服电机。在一个通用部件都毫无竞争力的国家,要提高制造水平无异于在沙堆上筑城。
日期:2009-03-19 22:32:20
8、感受高效的设计制造
(为了本文的完整,加上了这一节。这一章节术语较多,一般网友可以跳过、不看本节;技术人员看过,也许会有所启发——作者提示)
近来又进入一家日韩企业。日本、韩国电子工业发达,为其配套的设备制造业也处于领先水平,令人惊奇的是,制造这些设备的厂家有的竟然是麻雀工厂。所在的这家企业,老板是日籍韩裔,技术来自日本,在国外有一个小厂,和另外一个工厂一起几乎垄断了一种电子设备市场,这种设备有的企业存量有几十台至上百台。
请来看这样一个国外工厂的架构是这样的:社长一人,部长一人,负责生产、采购,机械设计师一名,电气工程师一名,装配工4名(一人兼仓管),电工一名。这样一个十人左右的工厂,效率很高,一年的产值相当于2000万元。由于是批量产品,全部零件外发,采用自动设备加工,加工质量较高,拿来就可装配,不用配作,返工的很少,装机效率也高。整体效率可高十倍。
更令人吃惊的是设计速度。在这家公司,开发一种较复杂设备,在四十天内要完成从开发设计,制造,装配,调试全过程,而国内企业要3个月至半年。
一家公司委托做一种生产线,包括组装、各种性能测试,长度35米,有13台专机,在国内可能需要由几个水平不错的工程师组成项目组负责,但这家公司仅由2名外籍工程师3个月就告完成,一人设计机械,一人负责电气。本人在国营企业做的是辛苦异常的非标设备,也在以讲究快节奏的港资企业呆过,但与现在的企业相比,效率仍大相径庭。结合与这些外籍工程师合作经验,认为外籍工程师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学习:
①见多识广
自动化设计首先要对先进工艺有深入的认识,熟悉各种方法和各种先进元器件运用,否则设计只能是一筹莫展。这方面是他们的突出优势,由于长时间的实战,在方案设计上见多识广、效率很高,在元器件选择上也是信手拈来。机械设计师可以直接对测试、控制、检测、传动部件进行选型,电气工程师只需要编程,也省了双方反复讨论、认证的时间。
②造型水平高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功能相同的东西,可能我们设计的可能比较呆板,自己也觉得不满意;而他们的设计, “初看出人意料之外,想来又在情理之中”,设计很巧妙,产品也高出一档次。
③资料丰富
他们各种资料齐全,各种标准件、零部件、外购件图库应有尽有,调出来就能用。有了这种庞大的零配件图库,我发现这是设计人一个梦寐以求的武器,设计效率显著提高,可以节约30%以上的时间,图面也更加规范、美观;还能大大开阔眼界,掌握各种国际最先进零部件的运用。
④动手能力强
这些家伙,操作一点也不含糊,开起机床来有模有样,令人眼热,搞起装配来也不赖。据介绍,他们的样机都设计者和装配工一起装配的,这样很容易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经常动手,也避免了“图纸工程师”常犯错误。
⑤精神可嘉
原以为,中国人的勤劳是出了名的,但以这外籍工程师相比,还是有些相形见绌。他们在紧张的时候可以3天不睡觉。一个近半百的工程师,困了就在椅子上迷糊一会。见到这种情景,只有叹服的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