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生活杂记》
第52节

作者: 永不放弃的鸭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边看这本书,也让我在思索,我们来到尼日利亚工作,在尼日利亚人眼里我们是一个什么形象?记得刚刚来尼日利亚时,阿布贾-卡杜纳的铁路刚刚开工(现在已经通车了)。经过施工现场时,我问过一个黑人员工,对于中国人的到来,他们是什么感受,他们的回答很直接,中国人就是来赚他们的钱来了。当时的我还嘲笑了他们一番,修铁路的钱是中国政府贷款给你们的,铁路也是我们修建的,后期的运营维护,肯定也是中国人为主导的,就凭黑人不靠谱的性格,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他们的造害。但是现在回国头来想一想,不同阶层的黑人看待中国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政治家看到的是利益的交换和尽量避免被殖民的风险,中产阶级看到的是和中国人做生意带来的好处另外也以审慎的态度观望着中国人的一举一动,草根阶层除了对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有一份羡慕和嫉妒以外,还在担心中国人的到来会不会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和他们正在经营的小本生意,公务员看待中国人的态度很直接,行走的大钱包来了。如果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清末,俄国人正在修建满铁,抛去政治的因素,历史是不是在某一个瞬间特别的相似。

  日期:2018-05-07 23:14:49
  关于尼日利亚的历史,可以参看的资料真的不是很多。从前是有一个老尼推荐了3部电影,号称非洲三部曲,血钻、太阳之泪和卢旺达饭店。说老实话,看完这三部片子让我的内心对非洲充满了不安。这三部影片描述的非洲都太过血腥和负面了,完全都是好莱坞式的叙事方式,呈现出的是戏剧化的效果,是视觉的冲击力,和正常的非洲生活相距甚远。
  从前也有学者给我们上过培训课,但是短短的两三个个小时的沟通,和阅读相比还是感觉不够丰满,所以我很想找一本尼日利亚的历史课本来看看尼日利亚人是怎样描述自己的国家的。我觉得现在的尼日利亚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从前都是部落为大。脸上的图腾也是为了区分你是哪个部落的人,估计早期的功能可能是为了避免误伤自己人,才把脸划伤形成特有的疤痕用以来作为本部落的图腾,最为区分的标志。读历史我们都知道清末,大清是满族人的大清,外族入侵干我老百姓何事?据说当年一部分进入北京城的八国联军是被老百姓用独轮车推进去的,因为八国联军肯付钱,这足以说明当时的中国官民对立到了怎样的一个程度。4月16日阿布贾发生了宗教冲突,事情的起因是穆斯林聚集在阿布贾的闹市区抗议政府逮捕了他们的宗教领袖,一开始是静坐后来发展成暴力冲突,从现场流出的视频来看,丨警丨察出动了防爆车,投掷了催泪弹也开了枪,示威的民众向丨警丨察和防爆车投掷石块、垃圾桶等物品,冲突可谓是激烈。2019年大选,这次冲突很有可能有政治因素在里面,要求释放宗教领袖也许只是一个引子,制造有影响力的流血暴力事件才是真正目的。种族冲突、宗教冲突一直是笼罩在尼日利亚头上的乌云,就像潘多拉魔盒,大选结果一但不和某位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心意,没有达到他的政治诉求,就有可能被释放出来。制造政治事件,流血冲突,让局势变得不可控,最后政治势力互相达成妥协,一切又风轻云淡,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像4月16日的暴力冲突,事件过后我们经过那里,除了满地的垃圾,你根本看不出曾经发生了什么。
  日期:2018-05-08 02:39:09
  历史是什么,是过往,是经验,是教训,是积淀,是底蕴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但绝不是冰冷的数字和堆砌起来的历史事件。有些发生在遥远历史长河中的事件,至今还发挥的他的作用,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湖中,层层的涟漪荡漾开来,曾经的历史就像这荡漾的涟漪一样仍旧波动的我们现在的生活。但是很多东西会在历史进程中被遗忘和被选择性的遗忘,但他们真实的发生过,却悄无声息。
  按照尼日利亚学者的说法,尼日利亚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尽管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屈指可数,但是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还是流传了下来,正儿八经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应该是英国殖民者来到尼日利亚以后的事。尽管这些殖民者干了不少的坏事,但是尼日利亚人并不恨他们,毕竟带来了文明的曙光,教会了黑人很多的东西,包括现在尼日利亚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没有哪一样是没有日不落帝国的影子的。就是这个学生天生愚钝,有点像东西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搞的个国家个乱七八糟。

  在拉各斯的时候,我曾经去过一个小小的码头,非常的小,大概也就有三四十个平方米左右,从岸边延展至河面,四四方方的一个水泥平台,下面有桩基深入河底。这是一条水面宽阔的内河,不远处就是入海口。这个平台之上有一个看似铸铁样的东西,已经是锈迹斑斑,矗立在平台的外沿,应该是用来栓船只抛来的缆绳的。这个小码头看似不起眼,却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曾经,成群结队的黑奴就是由此,被装上船,漂洋过海被运往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的。在经历了海上生与死的考验后,最后终身劳作客死异乡。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遗迹前,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岸边成荫的绿树,实在无法想象罪恶是怎样在这里发生的,这里是那样的安静,祥和。在那个贩运黑奴是合法生意的时代,这里肯定是异常的喧嚣,码头周围充满了叫喊声,呵斥声,皮鞭抽打在黑奴身上发出的哀嚎声,也许这中间还夹杂着奴隶贩子们的笑声,讨价还价时的咒骂声。骑着马的奴隶贩子怀里抱着火枪,叼着雪茄不时的巡视着眼前的一切。也许有时会有黑奴,挣脱枷锁跃入水中,会引起一阵骚乱,枪声大作,但是不一会就恢复了正常,逃跑的黑奴大多会被追回或击毙,因为为了防止黑人暴乱,奴隶贩子会控制黑奴的饮食,再经过长途跋涉,一个身体虚弱的黑奴能游多远,跑多远呢?

  那个野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据记载英国在1807年就禁止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了,自诩为绅士的英国人也许感觉到这样野蛮的、赤裸裸的、血腥的生意确实有失体面。也许他们觉得东方的鸦片生意更赚钱,就这样英国的黑奴贸易划上了句号,其他国家也相继禁止了黑奴的贸易。
  目前在英国的黑人约有200万,很多黑人整日无所事事,依靠政府的高福利生存,寄生在英国。英国当年贩卖了那么多的黑奴,赚了不少的不义之财,也殖民了世界上不少个地方。现在也算是报应终于来了,验证了这个世界的因果轮回的道理。当年的殖民地黑人在逆向殖民宗主国,大量的前殖民地人民移民来到欧洲宗主国。这就有点像闯关东,当年满清入关以为自己赢得了天下没想到两百年后大量汉人迁往满洲地区生活,把自己的老本都赔光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