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说完,谈谈正事,你有什么打算?”
鲁善工挺直腰板,正戏终于登场,沉思片刻道:“其实很简单,用手艺说话!爷爷兢兢业业一辈子,口碑不错,可毕竟客户要的是真才实学,手艺不过关说什么都没用。”
“这是我拜访几位老掌柜的目的,小子我人微言轻,人脉浅薄,如果想尽快打响名号,只能通过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帮忙,多多美言几句,介绍点客户,让善工堂渡过难关。”
“嗯,很实在的想法,不错!”
宋学明点点头,看着沉稳大气的鲁善工,赞赏道:“老陈说的不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今天你给我的惊喜不小。”
“还是那句老话,只要手艺过关,酒香不怕巷子深,总有识货的人主动门。你放心,有我跟老陈在,少不了你的生意。”
鲁善工站起身,恭敬端起杯茶,再次敬老掌柜,有对方这句话,善工堂以后起步会好很多。老客户自然能回头,新客户有他们做保证,第一次合作也更放心顺畅。
第一次合作人家看的不是善工堂,而是老掌柜的信誉和眼光,这不仅是优惠,也是责任,不能让两位老爷子失信于人。
宋学明接过茶,摆摆手,站起身道:“咱们爷俩不用这种虚礼,来,今天来的正好,有几件东西让你看看,走。”
带着鲁善工往内堂走,来到藏宝室,里面五六个博物架,面林林总总摆着好多器物,鲁善工十分兴奋。
“这里算是博古斋的底蕴所在,有不少好东西,来看看这个。”
宋学明看出鲁善工的激动之情,哈哈大笑,从架子拿出一件瓷器,放在桌。鲁善工一看,惊喜道:“梅子青!”
“龙泉青瓷茶盏!”
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
夺得千峰翠,色本自然,有天地之大美。
温润纯朴色形备,不必有所附丽,雨过天青云初晓,梅子流酸泛青时,独立成景,又意味深远,情景交融。
双手捧起梅子青茶盏,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釉层厚而透明,釉质莹润,苍翠欲滴,色调可与翡翠媲美。
梅子青釉与粉青釉同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巅峰,烧制时对瓷胎的要求高,釉料采用高温下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以便于数次施釉以增加釉层的厚度。
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
“可惜……”
“有残!”
鲁善工长叹口气,看着茶盏口沿缺了一块,两指宽,半指深,如同佳人有瑕,令人扼腕。
“哎,如果不是残器,拍最少过千万!”宋学明走到身边,无奈道:“前几年偶然所得,如此精美的梅子青前所未见,可惜……”
说着拿起水壶,往茶盏里小心翼翼注入点清水,微微晃动之间,仿佛碧波荡漾,熠熠生辉。
阳光被反复折射,原本令人垂涎欲滴的天青色更加生动鲜活,在鲁善工眼里,丝丝光华蕴含于水里,如同一汪清池,令人沉迷其。
“如何?能不能修?”
宋学明看着鲁善工,满脸期待道:“镶口行不行?”
“破损太大,镶口恐怕不行!”
鲁善工凑凑眉,反复检查几遍,估计道:“只能配损,利用花钉镶嵌,把残缺补起来,应该问题不大。”
宋学明突然有种错觉,眼前站着的不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是经验丰富的匠人,讨论道:“嗯,主要是整体美感,我也找过不少匠人,补全容易,可锦添花难!”
鲁善工点头同意,梅子青如此完美,如果不能锦添花那干脆不修,保留这份残缺美也画蛇添足的败笔强。
宋代崇尚简单美,特别是瓷器,没有丝毫纹饰,全靠造型和线条征服人心,这也是它能成为古典审美的最高标准的原因。
收藏瓷器都是从明清的奢华开始,然后是元代的质朴,最后才能欣赏宋代的返璞归真。这是个必经过程,真正大藏家只收藏宋元瓷器,明清只是作为投资,毕竟现在很热门。
“我可以试试!”
鲁善工沉思片刻,抬起头,迎老爷子期待目光,坚定道:“我想试试!”
“好!”
宋学明点点头,等着是这句话,虽然没有亲眼看过陈家被镶口的兔毫盏,可以得到陈长青的赞不绝口,绝对不简单。
人家连镇宅之宝都敢让鲁善工试手,自己一件残器算什么?主要是想称量一下这个小子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直觉告诉老爷子,这个家伙肚子里还有货,藏了一手!
鲁善工如果知道,肯定吓一跳,老掌柜果然都是人精,想骗他们难登天。不过现在全部心思全在手里的梅子青,脑闪过各种方案,恨不得马回去试验。
“走吧,这个不着急,好好干。”宋学明拿出锦盒,把梅子青装进去,笑道:“这算是你的投名状,以后放在我这里,有客户门,省的多费口舌,东西自己会说话。”
鲁善工也正有此意,陈家有兔毫盏镶口,能代表自己的手艺。现在修复梅子青难度更大,挑战性更高,如果完美成功,那什么都有说服力。
打车回家,先放好茶盏,开始画图,设计方案。这叫配损,也是锔瓷的一项高深技巧。
利用大面积的花钉镶嵌,把残缺补齐,不但要求天衣无缝,还要锦添花,令残器不失美感,甚至重获新生。
所以补不是难度所在,而是如何补的漂亮!
特别是梅子青,没有丝毫纹饰,造型优雅,线条简洁,好像一张白纸,没有丝毫提示,令人无从下手。
给你个圆,你能画太阳。
给你根棍,你能画大树。
给你个三角,你能画房顶。
只给你张白纸,你画什么?
鲁善工站起身,边走边思考,对于自己来说,今天的任务最有难度。别看前几次手艺要求很高,又是缝瓷,又是镶口,可那都是本门手艺,有迹可循。
这次不一样,手艺不是重点,而是创意!
这考验匠人的不是技巧,而是艺术修养和化底蕴,是审美眼光和对历史的理解。
捧起梅子青,看着小小缺口,对于鲁善工来说,这才是最大挑战。如果能完成,那水平必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脑闪过种种方案,拿起画笔,在纸不停设计。其实大学专业是工业设计,毕竟从小耳濡目染,骨子里对工艺有种热爱,现在正好学以致用。
“不行,太艳!”
“这个也不好,淡而无味!”
“哎,还是差点味道!”
整整几个小时,鲁善工设计五六种方案,最后一一被否定,只能站起身,走到院里,放松下心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