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若梦,万里春风犹少年:南宫紫晶虾》
第27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个多月等死,他知道自己此番凶多吉少,想我一世英名,身负宰相之志,却将死在一个二级残废的刀下,那真是死不瞑目呀!

  却说对王振而言,要提拔个国防部长仅需一句话,要杀个挂名的国防部副部长,那也仅需一句话。在于谦的这个生死关头,史书上突然冒出来一个记载,说在他工作的山西和河南,有成千上万的人跑来京城上丨访丨,于是,迫于民愿,于谦得以无罪释放。
  三刀在读历史的时候,常常被这样的所谓史料所惊讶,而这些芜杂的东西,竟然充斥于正史里。事实上,不用动脑,只要挪动一下屁股想一想,就会发现,这样的历史记录,简直无异于哄鬼。
  河南、山西,离京城都不算远,但也不算太近,在那个没有飞机、火车、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时代,人们能够选择的交通方式大概有三种:一、骑马;二、坐牛车或驴车;三,步行。马在当时是军用物资,国家严格管控,普通人买不起,也没资格骑乘,可以排除。而坐牛车或驴车,一是慢,二是麻烦很大,比如停车住宿,这住宿费恐怕交双份,还不够。
  因此,赴京请愿团的人员,绝大多数得靠步行。按距离,从山西和河南最靠近河北的地区出发,到北京,没个十天半月也不行。就算他见到皇城的影子即转身回去,这一来一回,也得花费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起码的!
  请愿团的成员,不是农民,就是小商人,还有就是小手工业者,也不排除有学生,无业游民等。莫非这些人闲的蛋疼,吃饱了撑的,自己出钱出粮,顶烈日冒风雨,步行千里去京城为一个从未见过面,或有幸见过一面、但再见绝对不会认识的蒙冤官员请愿,别问别人了,就问问你自己呗,千里迢迢,你去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历史书上这样写,那是瞎扯,无非是给于谦同志脸上贴金。如果真有成千上万的民众赴京请愿这事,那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阳谋。
  可以这样推测:他临返京前所推荐来接替自己的那两个孙原贞、王来,绝非等闲之辈。很显然,如果于谦被冤死,则自己非但官位不保,并可能大受牵连。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是李锡在出面控告吗,你李锡不是信访局局长吗?好,我们给你来个收不了场的局面:群体上丨访丨!
  关于维稳这事,不是现在才是个敏感词,自古以来的政府就要维稳,稳定压倒一切嘛!
  于是在精心的策划、组织和利益承诺下,山西和河南的部分人民出动了,他们直奔京城,口称冤枉,要求释放于谦。不放于谦,俺们就天天跪在紫禁城前,跟国家信访局死磕到底!
  这个推理,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于谦在江西平反了那么多冤狱,可是为什么江西没有一个人来北京上丨访丨请愿—不是因为路途远,而是因为无人组织。
  按王振的脾气,给老子玩这一招,本公公不怕你,八格牙路,看我宰你!

  可是他的门下走狗李锡怕了。话说信访局嘛,你就是写一亿封信来告状,我也未必怕你,很多信可以直接送废品收购站卖钱不是?可是呢,这么成千上万的人跪在那里,口喊冤枉,也没见他们吃饭喝水,这要是出了人命,除了政治责任,还要背法律责任呀!
  【插话:群体性事件不好玩。可能很多读者不一定清楚,咱新中国规定,凡一次性死亡六人以上,在二个小时内就必须上报国务院,任何延报、漏报和误报、瞒报,各级领导都推不掉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每次矿难、泥石流、火灾等情况发生,对各地官员都是一次大考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若非万不得已,一般死亡人数都在五人以内的原因。】
  于是事情的结果,变得很搞笑。怀着必死之心的于谦,半夜见人打开了牢门,带来了干净衣服,端着脸盆,里面有热毛巾,他的第一感觉是,好吧,现在杀人还讲文明了,看来司法改革有成效啦!等他盥洗完毕,牢子还笑着问了他一句:“于副部长,您老人家肚饿吗?饿的话,我们随便准备了一点酒菜,给您饯个行呗!”
  于谦一听,妈的,三月不知肉味了,饯行,总得有肉吃吧!他一点头,很快就吃上了肉,而且喝上了酒。你一定还记得,他从小就是个有胆量的孩子,所以,他很享受这牢中最后的一餐。
  一切停当,他等了许久,却没人鸟他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牢门“哐”的一声响,他扭头一看,王振非常有名的狗腿子马顺来了。这家伙厚着脸皮给于谦施了礼,皮笑肉不笑地说:“抱歉啊于大人,可能闹了场误会,导致您冤枉坐了这么一段时间的牢。”
  于谦完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马顺,你刚才说什么,出了什么误会?”
  “这样吧于大人,我不妨直说了,以前有个家伙叫于歉,他得罪了王公公,依例当斩。您看看,下面这些办事的混蛋,把名字看错了,所以嘛,就委屈您啦!”

  于谦听了哭笑不得,问:“那你的意思怎么样?”
  马顺立即理直气壮地说:“按本朝律例,有错必纠,有冤必平呀!”
  于谦说:“好个有错必纠,有冤必平,我算领教了,好!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去?”
  马顺说:“啊,您现在就自由了!不过我还想麻烦您,跟我去地安门那边走一趟,很快的。”
  “为什么?”
  “嗨,您都不知道,山西、河南那边过来许多流民,他们白日夜晚跪着替您喊冤,您只需去露个面,告诉他们您已经出狱了,平反了,叫他们回去,您就没事了。”
  于谦想了想,流民聚集,为自己鸣冤,这事不处理好,那又是一门新罪呀,于是跟随马顺,骑马去地安门露了个脸,喊了几句话,人们果然散了。

  后来,王振为了自己下台阶,还是把于谦降了一级,放去大理寺当少卿(最高法副院长)。没多久,又让他回山西和河南去继续当巡抚了。
  就这样,大明第一个出场的一代名臣,与第一个出场的一代权监,就这样以非常难忘的方式,交了一回手!期间,于谦试图带球上篮,被王振盖了帽;然后前锋李锡赤膊上阵,悄悄拿出了扳手,想趁其不备敲断于谦的膝盖骨,哪知场外观众大喊:“于大人注意啊,某人亮胸器了!”
  最终,王振见势不妙,吹了中场休息哨,他俩的比分是0:0,平局。也就是说,上半场大家都白忙活了,谁也没打赢谁,因为都未能得分。
  由于双方都觉得累,就暂时取消了下半场比赛,约定以后有机会再战。
  【敬请关注明日连载第16节《爱的阳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