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100位重庆人。。。(长期忆写中)》
第15节

作者: 王老大哥2012V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扭头一看,原来是钟表厂的何绍宽在招呼我;
  博览会期间,他在代理负责这个商标品牌手表的销售。
  我与绍宽也曾有十多年没相见了吧,但我们似乎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绍宽是个有些沉默寡言的老实人,他的父亲是个老修表匠,亦是钟表厂成立时的元老级技术人员之一;
  八十年代里,绍宽是杂件车间里的一名技术工,我则在厂部机关里任职;
  因我原在自动车车间当主任的朋友朱,来到了杂件车间任职,我常去杂件车间找朱聊天;
  而绍宽则因是朱的朋友,于是我与绍宽也成了一朋友。
  九十年代初,钟表厂开始衰败,绍宽担当起了车间主任,艰难地将半散状态的车间又维持了两三年;
  最后,他去了趋于倒闭的钟表销售公司任总经理;
  绍宽联络了几个手表零件车间的头头们,从深圳市那边引进了一批新的外观样式的新款手表;
  配置各车间生产的零部件,组装出全新的山城牌手表后,以灵活的价格及渠道搞大批量的推销,竟然让这个近于死亡的销售公司一下子又红火起来,前后达两年之久;
  那时我在公司政治宣传部与几个人经营着《钟表报》这个企业厂报最后的出版发行阶段岁月
  ,我专门去采访了何经理,特别地为他在钟表报上发了一个整版的通讯报道,标题似乎就叫做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我将刚才买了一只山城牌机械自动表的事,以及前些天去见了吕阿东的事,都说给绍宽听了;

  他则向我讲解了一些当前手表行业的内幕现状,以及以后的大趋势;
  总之,绍宽不同于阿东,仍然是一个有着钟表厂情结的熟人与朋友。
  在我的询问下,绍宽也说到了从钟表厂走出去的那个我们都认识的知名的手表经销商马少弟;
  马曾是当年我们钟表公司工会的一个副主席,个头不算高,却是一个快人快语风风火火的人;
  他在九十年代初辞职,并借用了一些工会的钱款去经商,搞手表的批发经销业务,外国名表、国内表、香港表,啥都做;
  一时间,马做得风生水起,听人说,似乎在同行业中,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风云人物。
  与绍宽一样,马仍然是一有钟表厂情结的人,虽然成了商界一名人,也还是会去参加原钟表厂一些熟人朋友的聚会;
  对黎先生搬厂来重庆,以及搞机械自动表,乃至使用山城牌商标的一系列事,均是抱着关心支持的态度。
  后来,受黎先生之托,陈新联系了三十来位原钟表厂的老职工,一道去垫江参加山城钟表公司的成立庆典活动时,马少弟作为其中一份子,也欣然地前去了;
  那天,我妻子也随着这队人去了垫江;
  回来时,她还专门向我谈起了与马少弟的一番交谈,以及他的一些近况。
  别了阿东之后,这些年来,我记住了,重庆的表业经销商里,仍有何与马这样的人,他们是仍然有着钟表厂情结的人。

  与阿东同为60后的陈新,是一耿直人,至钟表厂在2002年年初破产后,他实际上成了原钟表厂业务技术方面的一个代言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钟表公司7.21职工大学毕业出来的陈,在俗称的三大件车间(擒纵部件系列)任主任;
  那两年里,他与刚调来的副主任,我在钟表厂最知已的朋友朱一道,在各手表零件车间中,率先地搞起了变相的对外加工,和社会上刚兴起的一些民营私营小厂挂上了勾;
  同时,让车间的小金库,一时收入颇丰,参与的职工个人,亦可暗中分得一些奖励奖金。
  随着钟表厂在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的亏损衰败,九十年代初期至2002年年初的十年期间,各车间的一些能人及技术骨干们,逐渐走上了自谋生路自办机械加工小厂的市场经济新路子;
  据估计,这类的小厂有五六十个之多;
  然而,只有陈新这一摊人,看得更长远,坚守住了手表零件这个老本行的延续传承。
  他联络了四个零件车间的技术主任,并拉入了曾任过末期的钟表公司总经理一职的娄,合伙组建了一个名叫“力伦达”的股份制的手表零件生产企业;
  百来台机床设备,全都是在钟表厂破产前后,资产大贱卖时期所购得的;

  而几十个打工者,全部招聘的是各车间的技术老工人,并且,老板与员工之间的人情关系,也就此顺利地建立起来了。
  这个厂最初能办起,全靠陈新的脑子活敢闯荡,能把极低成本的一些手表零件,大批量地引入到广州番禺的那个全国性的手表零件批发市场去。
  后来,这个厂又开始与重庆的一家军工国企挂上了勾,做起了一些价高质优的军工零件产品。
  陈新的父亲曾是重纺厂的一个副厂长,或许带动他,一开始就有做生意的眼光,以及善于为人处事的风格。
  多年来,陈新就这样地成为了市政府相关部门与原钟表厂发生交集的一个联络人;
  后来,也自然地成为了使用山城牌商标的黎先生在重庆的一个业务联系人。
  而我妻子吴,作为一个1972年就进厂操作小模数齿轮滚齿机的技工,后来成了同类加工业中的佼佼者,且有了高级技师的水准,颇得同行们的赞许;
  一个时期里,她也在陈新的那个厂打过工。
  40多年过去了,她至今仍在为一家军工船舶仪表企业,提供一些高精度的试产仪表零件;
  她是挂靠在一家原钟表厂熟人的厂子上,并在那里租用了两台机床而干起这档子生意的;
  当我从宗申辞职回家后,料理家务之余,也为她的这档子生意做着一些辅助事务。
  这些年里,她的这项技术活生意,一年大致可挣下二三十万元的净利。

  当然,现在年纪大了,最多两三年后,那几样产品则会由对方厂家想法协调转交给其它厂家来做了。
  (5.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