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8节

作者: 迟宇宙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要求他们大部分人不行就要对此有所研究,就要像打鱼一样“往下撒开了去找企业”,然后收网回家研究。他担心赵令欢他们没有认真研究就这么疯狂上马,这样不但会搅了他的弥天大局,也会使整个联想大家庭走进一个彻头彻尾的“大败局”中。
  “这是多少数量级呢?!”柳传志责问他们,“联想集团,一万多人,极其努力,敲锣打鼓一年的利润也无非就是十几个亿而已。咱们投进去的钱数呢,3年之内,相当于是同样的数量。事情不研究透做,会不会成功呢?我相信会成功。不少民营企业家,哪里有咱们这么研究,投了也成了。我信,能投成,还能投成第二个,第三个,怕就是怕下面有一个很大的不成,这个不成的数很可能比所有成功的都大!”

  杨元庆有一次说柳传志是“政治家”,说明柳传志有超出常人的谋略,他们则不具备。“局”要达到的两个目标,一个是制胜,一个是安全,在大多数时间里,安全甚至比制胜更为重要。
  这就如同军事谋略一样,有像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样的“战胜策”,它寻求的是交战双方的“互相消灭”,也有像《孙子兵法》一样的“全胜策”,寻求的是交战双方的“相互保全”,全我以存,全敌以降,不是要减掉敌人,而是要将敌人加入自己,追求利益最大化,“合于利而动”。
  在柳传志所布置的弥天大局中,在他准备开局的时候,他必须分析他所要进入的行业对他的需求,如果需求不足,那么联想的介入只能是一次自我娱乐的游戏;如果需求过剩,联想又要与其他巨头火并,无论何种不安全的局面,都是柳传志所不愿见到的。
  赵令欢没看到“安全”,没有学会“求中”,至少没有看清楚这一点,他只看到了制胜,只看到了“求功”。所以柳传志要告诉他到底该怎么做:“当前最主要的是,你把行业给我分析透了,把企业到底行不行弄明白了,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但柳传志对他依旧不满,他说:

自始至终都如临大敌(3)

  “如果不行的话,有没有相对行啊?有啊,我,我相对行,我也不敢说绝对行。跟我讨论过吗?!其实这话,上次我们在研究投资,到底投多少钱的时候,我讲过,就是关于我们投资的时候,问题在哪儿?讲完了以后你们理我了吗?原因就是大家对联想的作风,求实求到什么程度,可能理解上还有偏差。”[7]
  事实上整个2003年夏天,柳传志过得并不轻松;似乎所有人所有事都在与他的布局作对。孙宏斌来找他,说是公司想在香港上市需要翻案,吕彤写了本书,说“联想喘息”;联想集团有个员工的女朋友得了非典型性肺炎,一下子隔离了一大片;神州数码出了一个贪污犯,搞得一个广州平台鸡犬不宁;神州数码财年的第一季度还亏损了将近亿,抵得上2002财年的全部利润了。

  但是,更不幸的事情还在后头。在他向8月23日的一百来号人做一个告别后不久,他便得到了那个不幸的消息。
  “联想是个了不得的企业,因为是天将降大任于联想,这个天就是中国的机遇。联想是年轻人的联想,你们一定不能辜负联想创业者对你们的期望,不要辜负中国历史对你们的期望!”
  他说了一声“谢谢大家”,合上讲稿,匆匆走下讲台。在双阳宾馆的大门口与学员们仓促合影之后,他坐上了回家的车。没有人知道他一路上在想什么。
  他会想起1984年吗?他会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吗?他会想起曾经有那么多诱惑,那么多蛊惑吗?他会想起诞生联想的那一瞬间吗?
  那是怎样的一年啊!在那风云际会的一年里,他开始了他的梦想,开启了一条坎坷却让他感到幸福的道路。他学会了布局,学会了如何用中国的智慧为他的联想找到一条活路并活得更好。
  事实上,他也许什么都不会想起。他只是想赶回去,看一眼自己的老父亲。他知道,父亲与他一起聊天的日子不多了。


【注释】

  [1]联想档案,《造就一个真正的斯巴达克方阵》,1990年10月6日。
  [2]联想档案A01-1991-8《联想道路的回顾与展望》,1991年4月7日。
  [3]联想档案,《造就一个真正的斯巴达克方阵》,1990年10月6日。
  [4]《联想喘息》,吕彤,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5]、[6]、[7]《天将降大任于联想 联想是年轻人的联想》,柳传志,2003年8月23日。


重返1984(1)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虚构了一个荒诞可笑的《一九八四》。在他的幻想中,有那么一个世界,有那么一个年头,人们压抑、空虚、集体无意识。现实虽然也有诸多荒诞可笑成分,“大洋国”和“欧亚国”确也领导着冷战挑动两个阵营的对抗,也发生了不少千奇百怪的事情,但1984年毕竟还算激动人心。
  激动人心的1984年是从一场连续的惊喜和混乱中开始的。所有人都有理由遗忘那一连串的惊喜和混乱,但柳传志却不行。他有足够的理由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年头,记得那个世界到底怎样开始转折,记得那一年的中国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并且在回忆的时候能够重返1984的内心。
  多年后,他或已理解,1984年的大局势是联想局诞生的天时,是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他和他所掌握的联想只不过做了一个顺应者而已。他并没有明察时势,却在不自觉中走进了一个局。
    中国正努力成为一个重要角色
  那是征服和漫游太空的一年,也是“星球大战”加剧冷战的一年。

  美国国防部长说要采用在太空中破坏洲际导弹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挑战者号载着5名太空人上了天,康斯勒切断了与航天飞机的联系,在太空中漫步。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如此宽阔的舞台上表演。苏联的威特拉娜在7月25日成为第一位在太空中漫步的女性。一切似乎干得不赖,但美国人将两枚人造卫星放在新飞行轨道的试验就宣告了失败。

  表面看是航天飞机和人造卫星扮演了主角,但那些科学家和政客们都明白,“电脑为王”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真正的主角不是他们而是计算机。
  在整个1984年,“大洋国”和“欧亚国”冲突连连,在一个“冷战”的超级大局中,他们互相对峙、冲突、对抗,互相指责和谩骂,连续不断地派人上天入地,试图在一个更广袤的空间里包围对方,绞尽脑汁地想减掉对方。
  看起来他们几乎操纵了整个世界的大局,可是他们忽略了一支正在慢慢上升的力量。这支力量不声不响,却在“世界局”中罕见地保持稳定和快速上升的势头;看似游离整个大局之外,事实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局中人。如果没有这个稳定的“中国局”,很难说联想和柳传志日后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在中国发生的转变殊为惊人。北京。在金黄的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它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基本方针政策,强调了增强企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政企分开等重大问题。
  邓小平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十二届三中全会前20天,正是共和国建国35周年。邓小平进行了国庆阅兵,向整个中国和整个世界展示改革和开放以及国防现代化的成果。那天游行队伍中的几个北大学生打出一条横幅:“小平,您好。”这条横幅后来成为一个象征,这个时刻也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4月22日,深圳蛇口304名干部对区领导层9名成员举行信任投票,达不到半数者下课,结果4人离职。邓小平来到广东,肯定了深圳、珠海特区的经验。他题词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回北京后他立即提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
  6月30日,邓小平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代表团时说:“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要消灭贫穷,就要进行改革。那一年中国开始老年保险改革。5月10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决定从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价格、机构设置扩大企业自主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