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洲人胆大包天的故事》
第29节

作者: 李百万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些人貌不惊人,这些人没有什么化,这些人却是出的胆大敢干,他们让温洲这个土地贫瘠、面积狭小、位置偏隅的城市,以不容置疑的速度与力度在华夏的经济版图无限放大,在鲜有优惠政策辐射的劣势绝处逢生,平地而起。
  是靠着这些人从码头这条死水之路发迹!

  李均做为经济学老师,自然还知道这些老乡是与“知识是力量”背道而驰的一群人。
  因为他们跟自己的高学历完全相反,温洲大多数人都是泥腿子下海,与高学历、海归毫无瓜葛,商人的底色大都以“农民”、“小商小贩”渲染;政策撑起保护伞时,他们少受庇佑,往往被边缘化;急刹车时,他们则是风眼,承受着各方的意识形态的压力,是所有口诛笔伐者的活靶子。
  然而,是这群人,在巴掌大的温洲,顶着“资源禀赋贫乏”的帽子,以彻底弱势的姿态,创造着财富神话,成为经济命题的悖论。
  他们每个人现在都在这时代的感召下,以懵懂的姿态,茫然或有意识地走个体工商户的道路,积攒原始资本……
  这是一场本理应自而下的改革,在温洲也自发演变成一出自下而的、由无数个人奋斗史所组成的空前宏大的经济运动。
  这些温洲草根们,他们脚踏实地,以朴实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有意或无意地推动商业模式的变迁,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造气象万千的民间改革先行者行列之。
  当然这还是得意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样的宏观背景,任何以区域名义起誓的经济理想只能胎死腹。
  但是毋庸置疑,温洲人在这个时代表现出的胆气,走南闯北做生意倒腾商品,家庭式作坊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企及的,
  尽管昔日温洲有人在街边卖虾皮,被工商人员抓住,走投无路竟跳进九山湖里自杀。还有人卖螃蟹,被工商人员的哨声当场吓晕,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未能苏醒过来。另外一养鸭专业户,见有干部登门访,以为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吓得簌簌发抖,赶紧声明:“以后不敢养了。”
  但是他们还是养了,迎来了1978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早期十年的步伐是很小的,仍旧是以公有制国有制为主体,私有制仍是资本主义。
  然后温洲八大王倒下了,八大王,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以“投机倒把罪“抓走了他们这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的人。
  但是那又如何,要生存,要赚钱要填饱肚子,之后千千万万个温洲大王又起来了。
  今天是残酷的,明天是残酷的,可后天是光明的。
  杀鸡儆猴也无法斩断温洲人革新赚钱的念头。
  这个年代温洲沉沉浮浮的草莽人物,推动着温洲经济有力前进,成为华夏最富有,最先富起来的一群人。
  后世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们这些曾经付出勤劳与智慧的先行者!他们被后世视为英雄!
  因为被物质与精神双重束缚压抑数十年的亿万国民,必须要有人挺身而出。这可以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群人,但无论如何他们必须有着孤注一掷的勇气、破茧而出的韧性以及热血沸腾的激情。
  现在这些温洲人正是这样一群人,在华夏其他各地还在谈资谈社的喋喋不休,停滞不前的争论,他们孤注一掷,胆大包天地已经热火朝天地在干了!
  当李均来到码头买轮船票。
  出租车是在码头附近停了下来,李均看看长长的队伍,也只能老实地跟在后面了。
  这个年代其他城市的人农民要么是守在家里的一亩三分田地,工人老实地在国企班,他们确实疯狂地带着自己的生意涌向整个世界。
  队伍缓缓地向前。

  这样排了五个小时。
  码头卖票的小黑板写着下一艘去沪海的船票价格:民主邮轮这艘船卖到沪海的船票有三种。
  一种是软席,相当于后世的软卧,价格最贵,售价120元一张,这价格是国企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第二种是硬席,相当于火车的硬卧,售票价格是80元一张。
  第三种是统舱,相当于火车的硬座的档次,售票价格是20元一张票。
  李均现在口袋里拿了三百现金过来,统舱遭罪人,马要赚大钱了,也没有必要省那么一点小钱,他一心想买软席客舱里的票。
  民主轮船,李均一直都还记得这艘大船,它是温洲人的一代记忆,在当时是非常一艘先进的轮船,面餐厅,小卖部,医疗室等配套设施都有,而且客舱还有暖气和通风设备。

  后世民主轮船被时代抛弃了,温洲高铁,动车,高速路,高速发展。
  民主轮船停运,它只能存在温洲一代人的记忆里。
  后世的售票小姐,如今却是售票大婶子,她大着喇叭凶吼道:“后面的不要挤了,再挤我不卖,急死你们!”
  后世售票小姐又漂亮又热情又和蔼又满脸的笑容,那里像现在这国企售票大婶这么粗暴。
  太不温柔了。
  终于轮到自己了,李均对着窗口道“买去沪海的软席票!”

  “卖完了!没有了!”
  “那买硬席票!”
  “也没有,只有统舱票,明天的只有统舱票,你买不买?不买下一个。”售票大婶很不耐烦地道。
  “我买!”
  李均付完钱,有点皱眉头了。

  统舱,那是密密麻麻的人坐在一起,都伸不开手脚,自己拿着那么多国库券,到时候会不会有扒手盯自己。
  这不像后世到处是监控,现在这个时代,人多的地方可是扒手横行。
  但是只有统舱的票,那只能自己要小心一些了。
  李均买好船票后回来,再买了一些日用品回到租住的房间。
  虽然这个小康人家的房东家里沙发电视都有,但是李均却是看不眼的,三十年后谁还看黑白电视,那时候已经是数字彩色电视了,那样年轻人都不喜欢看电视机而是更喜欢手机。
  但是现在没有手机,更谈不络了,压根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项目。
  所以李均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一会这时代的新闻报道台。
  “观众同志,大家好!”
  具有时代特色的问候。

  不过新闻,内容几乎是被领导开会和讲话占据。
  这新闻看得有点郁闷,不过他好像依稀还记得念高的时候好像还看得津津有味。
  再过几年,邓公南巡讲话之后,不过这些都会被改变,那时候新闻开始报道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如垃圾污染市容,氯气泄漏导致居民受害,木箱厂噪音污染以及某城市郊区河流污染等批评性报道。
  日期:2018-05-10 18:5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