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帝国的子民》
第22节

作者: laohu5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琪琪格更是彻底颠覆了自己,以前隔个三五天,就在袁鹤运下身抓挠,自个也翻来覆去的像烙饼那样折腾。和金植从鹤城回来后,特别被袁鹤运撵出被窝,睡觉只管给他铺好被窝。

  上炕睡觉琪琪格都是穿着在鹤城新做的内衣丨内丨裤,袁鹤运连她身上的肉都看不见了,更别说那对大油瓶子了。分开被窝袁鹤运也有过后悔,几次想把媳妇再拽回来搂搂,还是很眷恋那对大油瓶子。但想到琪琪格的带搭不理,就像看到金植骑在她身上,自己便又觉得恶心了。
  金植整天哪都不去,琪琪格就全职伺候他了。袁鹤运白天就猫在了后院的烧锅里糗着了。彻底掉个了,琪琪格陪金植吃完晚饭回屋熄灯了,袁鹤运才醉醺醺的上炕,钻进被窝就睡着了。
  袁鹤运和琪琪格有一儿一女,都在爷爷奶奶的正房住,那肯定是自己的揍出来的,这个他有把握,是纯正的他们袁家血统。剩下的就不管那么多了,实际上连袁卓福都管不了那么多了。
  全家老少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顶着个绿帽子,就是没人能出头哪怕说句话,袁鹤运也憋气。
  袁鹤运打前年起,就喜欢偷摸的抽两口大烟,倒也没怎么上瘾。现在整天糗在烧锅,除了小烧,就是大烟,都能忽忽悠悠的。眼不见心不烦,迷迷糊糊的都能解心宽,醉生梦死最解脱。
  温林全县境内,大商铺和大买卖,都集中在了城里的十字街上。十字街口的200M区域,是温林最繁华区域,商业也都是围绕着十字街展开的。背街里的买卖,除了原来的徐家磨坊,掌柜的得痨病“黄铺”了。只剩下了十里香后身的“费老穷水煎包子铺”和“武家裁缝铺”了。
  把着十字街街口的是买卖分别是:西南角的郑家宝泰隆货栈、西北角的冯家祥顺泰金店、东南角的里家十里香饭馆、东北角的魏家魏记百货店。几家是温林城最有名的几家买卖,在主街两侧都有进入店铺的大门,也是温林城中各自的行业里的老大。冯家金店刚建成还没开业。
  早年最大的买卖,是东西大街上的江浙荟绸布莊,在宝泰隆向西不到200M的路北,上冷突然关门,和江城总店合股了。祥顺泰金店前身是“田记金银店”,“九一八”前夕才易主。
  各家掌柜也各有所长,在温林一般人不敢轻易“撩扯儿(音:liáoceer。东北俗语-招惹/挑衅)”。

  日期:2017-03-17 12:54:48
  靳家烧锅最早圈占了8户人家宅基的地盘时,还在清朝后期的1850年,那时温林城里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西北的两片街区,东北区这一片,只有几十户逃荒过来落脚的干打垒草坯房。
  按现在的说法:靳家烧锅是未经审批,擅自圈了城市建设用地,但也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废弃荒芜并不需要审批的时候,跑马占荒的不止靳家。但待到居民开始稠密,来了有需要盖房的居民,多占没能利用的人家,便自觉向里退缩,腾让出来供新来居民盖房子的宅基地。
  没有人以先占为由,向后来人索取报酬的。居住需要并有能力建设,可以继续占用,没人强迫退出;无力建设又没有居住需要的,便必须无条件退让,成为城市建设约定俗成的规矩。
  靳家宅院和烧锅,最后只规规矩矩的圈占了45M X 50M一块宅基地。堆放杂物多占的大约7块宅基地,全部无条件让出。不需要政府动员,建房者也无需哀求,当然作揖致谢是必须的。
  这样的自我约束意识之公德意识,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循规蹈矩原本是中国人的潜在美德!
  圈大了也没用,显得空旷还费钱。一个标准的宅基,完全能够保证一家所需,也是退无可退的最低界限。没有财力建设,再去多占几块荒芜着,那样的贪心不足,只能招来耻笑和鄙夷。
  时代的发展,商业意识日浓,但惯性的公序良俗还是根深蒂固,为了利益只能做有限的挑战,但谁也不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先驱,在顺势乘阴凉得便宜卖乖者的唾骂声中,成为千夫所指的先烈。退让宅基从无条件到情谊的感谢,再到以建筑过程中的建筑补偿,补偿的标准,又在逐渐增长。仍然要求以协建方式补偿的,工程量也大幅度增加。有财力的多是自己建房出租,而不是将宅基分割成卖给几家。温林城里早年被商家占据了宅基地的,还有苗家和郑家。

  苗记药铺位于西北街区,在东西大街的街面上,占据了一个早期的“九五”临街商铺大宅基。西院墙紧邻西四道北街的南头,距离西城门的大门洞子,还不到250M;宝泰隆货栈的库房,在西北街区的西南角上,大门朝西冲着顺墙圈路的大道,南院墙与临街门面宅基的后墙(北院墙),隔着北头条西巷,把在了胡同的西头,北院墙在北头道西街的西头,是老“九五大院”的宅基。

  日期:2017-03-17 13:25:03
  袁家烧锅是温林城占地最大的买卖,在东北街区临街宅基后面的第一条胡同(北头条东巷)。
  袁家的宅院和烧锅一体。这样的(南北)95M X (东西)100M的宅院,就是普通的四块宅基,东西中间原有一道隔墙,南北中间原来也有条5M的胡同。温林城里,只有袁家是后来买邻家宅院,扩建起来的。温林城内还有一个遵守很严格的老规矩:宅院的买卖,必须优先四邻。
  袁家大院是买下原来靳家宅院东边的宅院,东院墙便紧靠东三道北街,再买下后街的两家宅基,四个宅基圈起了一个院子,后门冲北头道东街。虽是后买下的周边宅基,但也够温林早年“九五大院”的格局。不同的是,温林城所有的“九五大院”,都是初建时便一次形成的。

  后扩建起来的烧锅,和住宅连为一体,大宅院的大门冲着胡同,也是温林唯一的一户。
  袁卓福只圈起了2M高的红砖院墙,以示自己不是什么豪门,不过就是一个小买卖家。充大只能招惹来嘲笑,暴发户是最让人瞧不起的。工程结束后,袁家烧锅连同住宅,还是被人们称之为“袁家大院”,袁卓福心中暗喜,但却慌忙摆手,嘴上不停的说着“不敢当,小烧锅……。”
  袁家大院是袁卓福改“靳家烧锅”为“袁家烧锅”
  后的三年里,买下了周边的三个宅院。
  四块宅基打通后,整体重新翻建成一个四四方方的整体。袁家大院南北院墙的中间,连接东西院墙砌起一道1.2M高的矮墙,把大院分割成南北两块。南面是袁家的住宅,北面是烧锅。
  进院的大门4M宽,在南墙的正中间,上面还建起近1M高的门楼。3吋红松板材的对开大门,漆成暗红色,为区别早年的豪门大院,大门颜色也比老大院的也更暗一些,几近呈黑褐色。
  从袁家大院向东,越过东四道北街,到“顺墙圈路”东北段400M,到东城门不过一里地。

  日期:2017-03-17 13:45:46
  坐北朝南的九间正房,后墙(北墙)与将大院南北隔开的1.2M矮墙相连,跨度7M、总长50M。正中央是一间8M宽56M2的大堂屋,东西两侧各有的四间屋。堂屋门正对着大门,但在大门进院8M处,砌了一堵和关里一样的影壁墙,挡住了从大门外,直接将院内一览无余的视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