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笔记(试图讲述一个完整、鲜活的西周)》
第37节

作者: 独孤晓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千百年来,淮夷从未停止过对中原的入侵,但却终因缺乏统一的指挥,无法对中原政权造成重创。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淮夷族开始越发的相信,他们需要一个统一的领袖,将各自为战的淮夷各族团结起来。就像千百年前的太昊、少昊、伯益一样,即便不能战胜中原政权,但也一定要像个帝王那样与中原的君主平分秋色。
  带着这样的憧憬,徐驹王最终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徐驹王,徐国之君,徐国开国之君若木之后,伯益的嫡系子孙,由他来完成淮夷族的统一可谓众望所归。
  细心的读者可能还没有忘记,当年伯夷被被杀后,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大廉被封于赢国,成为秦国和赵国的祖先;次子若木被封于徐国(山东郯城),如今的徐驹王就是若木的后代。徐国一开始在今山东境内,后来随着商朝的征伐,东夷族不断败退南迁,一直迁徙到近安徽南部的淮河流域,因此东夷又被称为“淮夷”。徐国也在这一过程中被迫南迁,此时定国在今安徽省泗水一带。
  徐国本就是淮夷中实力不俗的大国,而徐国国君的身上又流淌着从东夷族中继承而来的最为高贵的血液,血统的纯正使得徐国在淮夷各族中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淮夷族的眼里,徐国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她更多的寄托了所有淮夷人对曾今那个统一、强盛、不可一世的东夷族最为原始的情感。

  日期:2017-03-15 20:03:41
  作为徐国国君的徐驹王更是从小就听尽了祖先的烈烈功绩,却也看尽了淮夷各部在对商朝战争中一次次的惨败。人们口耳相传中的东夷族和眼前的淮夷族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成为了徐驹王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烙印。他甚至曾在心中一次次的叩问:眼前的一切究竟是繁华落尽后的惨淡,还是春风袭来之前的又一次积蓄?这样的疑问自第一次在他幼小的心灵萌生之后,便随着年龄的增加更为频繁的搅乱他的内心,更绞痛他的内心。

  没有人能给他答案,即便是族中最为渊博的长老也只是一次次的复述着昔日的繁华,却也终究无法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难道淮夷就只能活在过去的回忆中吗?难道淮夷就不能重现当年的强盛吗?其中的答案只有靠徐驹王自己去求索。他自然不愿相信淮夷将会就此沉沦,他更愿意去相信这是下一次繁华之前的积蓄,当下一次春风袭来,淮夷将迎来新的绽放。
  此前,这个民族已经在痛苦中等待了近千年,在徐驹王继任为徐国国君的那一刻,他已经暗暗发誓,这样的等待无需持续下去,它必须在自己的手中停止,一个统一、团结、强盛的淮夷将在自己手中诞生。
  “我是少昊、伯益的后代,我的血液中流淌着这个民族最高贵、沸腾的血液。我的祖先曾建立起一个延绵南北的帝国,而我作为他们的后代必须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这份血液仍然高贵、沸腾。”这是徐驹王心底的呼唤,也是他气贯山河的誓言。
  当商帝国的西北方同样认为自己高贵的周族人在西伯侯的带领下韬光养晦之时,在商帝国的东南方,徐驹王也正带着自己的誓言完成着一次民族内部的统一战争。西伯侯和徐驹王是那个时代最具进取精神的两位国君,也都是商王朝不可轻视的两个强敌,这让一向以才智和武力自傲的帝辛显得力不从心。
  经过一番招降和征战,徐驹王终于统一了淮夷内部,徐国成为了淮夷的宗主国,徐驹王也成为了有史以来徐国史上第一位以“王”自居的国君。这显示了淮夷更为自信的一面,他将用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与商王朝对抗。
  为了抵制淮夷的北进,帝辛几乎调动了京都所有的力量投入到这场战争,并派自己的心腹大将恶来亲自指挥。与此同时,帝辛进一步重用忠于商王朝的奄国、丰国、薄姑国,使其从山东战场牵制淮夷的北上,从而缓解商军的压力。
  昔日同属于东夷族的国家如今却站在了战争的对立面,这也彻底宣告了东夷时代的结束,淮夷将作为继东夷之后的一支新力量独立站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日期:2017-03-16 11:47:09
  盟津盟会
  商朝每一个细微的变动都触动着武王和太公的神经,就在帝辛与臣子们斗的不可开交时,武王和太公在西方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诸侯盟会。
  文王九年,十一月的黄土高原,万物凋零,一副肃杀景象。
  毕地,一场规模空前的祭祀活动在万人瞩目下展开。祭坛之上周武王当前而立,在他身后依次是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括等人。祭坛之下,来自庸、蜀、羌、髦、微、卢、彭、僕等多国诸侯依次站立着,在这些诸侯的身后是一个个由战车组成的方阵,战车之上站立的正是来自西方各国的战士们。这里几乎集聚了当时周国最为精英的团队,以及西方最为强大的军团。

  今天,周武王与他的那些盟国们正在此地举行祭祀天神的活动。古人都非常迷信,尤其是商周时期,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进行占卜,遇到重大事件还要祭祀天神,他们相信上天会给他们旨意,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今天的这场祭祀更显特殊,周将承载天命取代商朝,此时武王正在虔诚的向天神祷告,接受上天授命其伐商的旨意。
  祭祀完毕之后,周武王率领诸侯国一路东行至黄河的渡口盟津,并将文王木主载于军中,意在表明此次行动是继承了文王的遗志。
  各国诸侯在此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盟会,他们在此商定了对伐商的时间和具体路线,盟会之后,各国军队还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由于周武王率各国诸侯在黄河渡口盟誓,因此这个渡口被命名为盟津(河南孟津)。
  这次盟会虽然未对商朝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但是却熟悉了行军的路线、演练了军队,并确定了作战的时间与方案。据说,这次盟津盟会的诸侯国多达八百个,无论这个数字是否属实,如此大规模的盟会足以对商朝产生威慑。实际上,商朝的丧钟已经敲响。
  日期:2017-03-16 21:22:31
  帝国的末日
  盟津盟会对帝辛和整个商帝国的触动很大,但由于当时商朝与北方戎狄、南方夷族的战争还未结束,使得帝辛一时无法抽身去应对这场有组织、有预谋的盟会。实际上,盟津距离商都朝歌不到三百公里,如此近距离的挑衅,使得帝辛浑身不自在。
  此后不久,帝辛为了防范周族的进攻,不得不把恶来从稍见缓和的东南战场调回来,负责朝歌的安全。可是,由于商朝的主力军都分散在各地防范北部戎狄和淮夷,因此恶来能够调动的军队十分有限,对此帝辛也是心知肚明,但他也有着自己的无奈,现在他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恶来的能力之上了,希望他能使这支军队发挥出以一当十的威力。
  这是一种多么可笑的希望,又是一种多么无奈的狂想啊。帝辛,那个昔日意气风发、智勇双全的帝王,不得不承认自己已被逼上了绝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