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36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17 17:50:13
  僧兵篇:僧兵出战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出家人素来以慈悲为怀,终日打坐参禅、吃斋念佛。然而,历史上有一些时期,比如中国明朝时期和日本战国时期,就有一些从事兵阵争斗的僧侣,这些僧侣就被称为僧兵。
  中国明朝中期,东南沿海的倭寇横行无忌。抵抗倭寇而出战的成员中,就有少林寺的僧兵。少林寺自古以来提倡禅武双修:以禅入武、以武修禅。明朝的少林僧人,发扬了尚武精神,踏上了抗击倭寇的征程,而他们习练的少林武术,实战威猛、饮誉天下。少林僧兵抗击倭寇,有着不俗的表现,少林寺也因此被称为“护国少林”。
  相比较于中国明朝的少林寺,日本战国的僧兵组织则显得很差劲。针对日本战国的僧兵组织,从下面的一系列的事件来看:
  日本元龟元年(1570年),织田信长率军进攻领地西侧的两座城池,被攻打的一方是三好家势力和斋藤龙兴一起聚集起来的乌合之众,而且被攻打方只有八千人。双方先是谈判以求和解,但是谈判破裂,双方开战。交战期内,某一天深夜,临近交战地的石山本愿寺(地名,既是一座寺院,也是一座城)里面的警钟猛然敲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石山本愿寺的僧兵们出战,他们向织田军杀来,两军交火了。

  有的读者可能不明白,怎么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关乎石山本愿寺的僧兵们什么事?
  情况是这样:石山本愿寺里面长年住着僧兵,这些僧兵足以称得上是一支军团。石山本愿寺的僧人们信奉的是一向宗(佛教宗派之一,也称为净土真宗)。石山本愿寺势力在其第八代门主(教派首领)莲如的整顿和发扬下,成为严密的宗教团体。进攻织田军的这个时候,是石山本愿寺第11代门主显如的在位期间。石山本愿寺的僧兵们经常参与政治、军事行动,他们不顾及佛家宣扬的好生之德,主动而狂热地参与了一些征战杀伐。并且,这些僧兵们还相信自己会受到保佑,即使自己战死,自己的灵魂也会到极乐世界,而那些只要是抗击僧兵的人,都是与佛门为敌。因此,这些僧兵的战斗力很强,搏斗起来格外凶悍。可以说:他们是满嘴的佛学经律,一肚子的嗜血(shì xuè)好杀。还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战国时期,有一些日本僧侣娶妻生子,他们完全不顾佛家洁身自好、远离女性、摆脱尘缘的戒条,石山本愿寺的僧人也是如此。这样的僧人,无异于是披着宗教这张羊皮的狼。

  石山本愿寺的僧兵们决定干预战局、与织田军为敌。在深夜敲响警钟的同时,僧兵们抄起武器、冲出寺门,嘴里念念有词(他们相信这样会受到保佑,有利于杀死佛门的敌人),准备大开杀戒,与织田军交战,拉开了长期的“石山合战”的序幕。
  一看到僧兵们与织田军交战,原先防守在城池内的士兵们也杀出城来,进攻织田军。
  织田军忙于应付战事,糟糕的消息从后方传来,织田家后院起火:浅井·朝仓联军会合了比睿山僧兵军团,从大后方抄袭织田家领地,攻入了京都附近。大后方的另一侧伊势国长岛地区的一向宗僧众发动了军事行动,攻陷了织田家的一小块领地,织田信长的一位弟弟战死。
  各处均要作战的织田信长,不得不考虑织田家的命运走向: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引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意思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万般无奈之下,织田信长通过公卿大臣们向天皇奏请织田家与各路势力进行和谈。当年冬季,天皇发布命令:织田家与各路势力和谈。当时的天皇虽然只是徒有虚名,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日本最高君主,各路势力还是要听一下天皇的命令,都与织田家和谈了。
  和谈完成了,织田军与各路势力分别返回各自的领地。织田军获得了喘息之机,伺机攻击僧兵势力。
  日期:2017-03-18 19:17:24
  第七节:打骂与烧杀
  上半部分

  中国明朝:宰相之间的打骂
  中国明朝时期,文臣之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向来是家常便饭,甚至于到了隆庆年间,出现了宰相之间打骂起来的混斗事件。
  这次宰相之间的混斗事件的当事人有三人:高拱、张居正、殷士儋(yīn shì dān)。发生混斗事件时(隆庆五年,1571年),这三位都是内阁大学士,也都相当于是宰相。
  混斗事件的前奏和起因,都是高拱作为主谋引发的。混斗事件发生前,高拱的政绩挺好,但他性情急躁、不能容人,可以说是恃(shì)才傲物、小肚鸡肠。在高拱的安排下,把内阁里面的三位内阁大学士都给排挤、驱逐出了内阁,被排挤、驱逐的三人分别是陈以勤、赵贞吉、李春芳(均为人名)。排挤、驱逐内阁成员之后,内阁里只剩下高拱、张居正和殷士儋,高拱是内阁首辅(内阁一把手),张居正是内阁次辅(内阁二把手),殷士儋是内阁大学士(内阁三把手)。

  介绍一下这位内阁三把手:殷士儋,山东人,比张居正大三岁,和张居正是同一年考中进士。殷士儋和高拱一样,曾经担任过隆庆皇帝的老师,深得隆庆皇帝的嘉奖和许可。因为殷士儋在高拱掌权期间没有主动与高拱交好,所以高拱时时压制着殷士儋。已经在心里窝了一把火的殷士儋,被隆庆皇帝提拔为内阁大学士,此时的内阁成员就只有三位:高拱、张居正、殷士儋。
  殷士儋进入内阁,致使高拱的小心眼发作了,高拱认定殷士儋不是和自己同一阵营的人。令高拱开始仇视殷士儋的事情是:高拱的心腹之人张四维(人名)被人给弹劾(hé)了,高拱和张四维想当然地认为控告张四维的人就是殷士儋。
  高拱开始了排挤殷士儋的行动,他命人找借口弹劾殷士儋,又让官员韩楫(hán jí)扬言威胁殷士儋。这番弹劾和威胁下来,殷士儋怀疑这些事情都是高拱的指使,心里又窝了一把火。
  按照明朝官场惯例,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一批官员要来内阁和内阁大学士们见面,寒暄(xuān)一番,这种礼节叫做会揖(yī)。就在一次会揖见面会上,殷士儋看到扬言威胁自己的韩楫在场,就质问韩楫,说是你韩楫对我不太满意,你自己不满意也就罢了,不要被别人当作枪使。
  当时,有不少官员在场。高拱一听殷士儋对韩楫的这番质问,还没等别人说话,高拱先发作起来了,他对着殷士儋大吼:“不成体统!”高拱其实就是招认了自己指使韩楫的主谋了。
  殷士儋怎么说也是山东大汉,性格也是直来直去。听到高拱的大吼,殷士儋勃然变色,斥责高拱:“你驱逐了陈公(陈以勤),又驱逐了赵公(赵贞吉),还驱逐了李公(李春芳),现在又为了张四维而来驱逐我,难道内阁永远就是你高拱一个人的吗?谁能在内阁长久待下去?”殷士儋说完,心里窝着的火抑制不住了,他甩开膀子,挥起手臂,就要揍倒(zòu dǎo)高拱。在场的官员们看得惊呆了,50岁的山东大汉殷士儋在大庭广众之下要把快到60岁的高拱打趴下。

  现场乱作一团,由于这毕竟是宰相级别的两位官员在打架,所以官位小的众多官员不敢上去帮忙拉架,当然,这也是官员们不想惹事的心理使然。
  此刻,张居正是内阁次辅,他也在现场,遍观全场,只有他适合拉架。张居正来拉架了,从旁边进行调解,却被殷士儋一顿臭骂。最终,打架闹事好不容易平息了下来。
  事后,殷士儋不想在内阁里待了,就辞官回乡了。
  殷士儋一离开内阁,高拱就更加专横霸道、专擅国政。
  高拱的小心眼还没消停,他整治徐阶一家还在继续,张居正从从容容地劝告高拱对徐阶一家网开一面,高拱多少有些心动。某一天,高拱的属下传言,说是张居正收了徐阶家族的三万两黄金,高拱没有辨明真假,就认定此事为真。高拱的专横已经习惯了,他就此事对张居正进行试探和讽刺。张居正看到高拱来试探、讽刺,脸色大变,手指向天,对天发誓,言辞很激切,对高拱说是自己没有收到徐阶家族的好处费。高拱见状,也没有深入追究,此事就没闹出动静。不过,张居正和高拱之间,由此事而离心了。日后的张居正,要应对乃至排挤掉专横的高拱,这是他在实行改革大计之前必须完成的任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