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梅分离了近10年了,杳无音信,半个字都没有过。恰如飞驰而过的两条交叉的时间的光线一样,在一点紧紧的汇聚了后,就从此头也不回的远离。
我没有恨过梅,一点都没有,毕竟选择是她的权利。我至今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和体会那种感情。是痛得太深麻木的失去了感觉,还是真的就这样忘记了。我甚至想到过,或许有那么一天,等我有钱了,混得了个明堂了,我会开车去简阳石板小镇,我在车里面,远远的看着一位少丨妇丨在阳光下带着她的孩子嬉笑。而她就是梅!她永远不知道我回来看过。
可是,我真的不想见到她。
宿命,仿佛就是一张摊开的手心,我们站立其中,宛如棋子;在走到终局才发现原来很多事情自己竟然无能为力。有人曾经这样说,如果说我们都只是一只飞不过沧海的蝴蝶,那么就让蝴蝶坠入蔚蓝的大海,将一生的美丽凝固在沉沦的那一瞬,永恒。初恋情怀永远的停留在了那个分离的时刻和车站。
相遇,相聚,相知,相爱,相许,相依,相思,相离,相别。
初恋情怀变成烈焰,化成美丽的灰烬,纷纷扬扬,宛如烟火。
我本以为经过10年的飘零生涯,和梅的点点滴滴的记忆已经变成烟火过后的灰烬,如流水般从我的经过岁月磨砺的手指中悄悄的流逝,零落得无法拾起;可是不曾想到初恋的烟火过后留下的更多的是凝固在心中的美丽和光彩失去后烙在记忆里面的伤痛。
(2004年7月14日16:21于北京建外Soho百怡咖啡馆一个窗户边的座位)
(2005年2月19日星期六22:30修改于北京CBD)
多少的往事已难追忆
多少的恩怨已随风而逝
两个世界几许痴迷
十载的离散几许相思
这天上人间可能再聚
听那杜鹃在林中轻啼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啊……不如归去艰难时光.成都青涩年华 之 穷困潦倒
3.艰难时光之穷困潦倒
多年以后,当我开始经常的往返飞奔于各大城市的五星级的酒店之中;看着每个月扣的个人所得税比当年的年薪都要高很多的时候;当年在成都的关于穷困潦倒的记忆和往事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加让我觉得凄凉沧桑。我感叹着生活的变化和磨砺;也同时让我更加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细节快乐,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夜。
今夜,在香港湾仔维多利亚海湾边的GrandHyatt酒店里面,关于那个穷困潦倒的回忆更加的清晰和凝重。
在经历过初恋情怀这个年少时的美梦被无情的事实破灭后,我还没有来得及在精神的恍惚中稍微清醒一点,随即被生活残酷的拽入了另外一个困境。
没钱的男人是胆怯的
在红光工作的时候,我们是新来的毕业生,每个月仅仅只有基本的工资――240元钱。由于是新来的还在一年的实习期间我们任凭怎么卖命的干体力活,也没有一分奖金。我于是就靠着这仅有的240元钱来维持我在成都的日子。毕业的时候还攒了点钱,可是都被自己花费在了经常的往返成都简阳的路途中和附加的消耗上面了。每个月的一日三餐与吃穿住行就全靠这240元钱了。
为了将生活维持走,我不得不每天自己做饭来节约开销,相对去食堂吃饭要便宜1到元钱。那个时候我通常是每次买4元钱的五花肉,4毛钱买点蔬菜。我记得那段日子我买得最多最多的就是莴笋头叶子。成都气候好,莴笋尖和叶子非常好吃。我经常就是把肉切成片,莴笋切碎,放上油,花椒和郫县豆瓣一阵炒,这样可以炒出一大盘来。然后我会把这大盘分成4份,分别供应2日的中午和晚上的共四顿饭。这点菜往往不够吃完米饭,于是我再在外面的小摊上面买5毛的咸菜,这样我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么吃的。
可能是那段最穷的日子里面留下的记忆,我至今也是非常喜欢这么炒菜的,妈妈称呼我是豆瓣大王;也正是那时起,我一直很喜欢吃莴笋尖。这样算下来我一般是两天花费在中午和晚餐的费用大约是5元钱,早餐有的时候不吃,有的时候花费一元钱;一个月吃饭最少都要花费180元钱。剩下的大约60元钱去维持其他的一些必要的开支,比如,自行车的维护,电话费,仅仅的一点点娱乐费,洗衣粉,等等。反正那段日子是从来不敢买衣服,也不敢去找朋友。因为一旦我请客吃了一顿饭,在成都即使再很便宜的饭也要花费起码20-30元钱,这样我这个月就很难过下去了。
有的时候,快邻近下个月发工资的日子了,可是还有4天,身上几乎就只有几毛钱了,我没有办法也只有去银行从仅仅余下的40元中,取出30元来用。本来也就没有钱买在一辆好点的自行车,我来成都后就买了辆二手的。二手车经常出问题,刹车不灵,轮胎老是漏气。记得那时我遇到轮胎没有气无法骑的时候,即使路边身旁就是修理自行车的小摊,小摊提供自己打气一毛钱和别人帮打气两毛钱的打气筒。可是,我舍不得去用,我通常是推着漏气的自行车步行一段路去找到成都设立在十字路口的“便民箱”里面的免费的打气筒―――就为了节约1毛钱。
我也常常为了节约下一顿饭前,而经常跑到一个亲戚那里或者同学那里乘饭吃。有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跑到那个也是单身的亲戚那里时,他已经吃过饭了,于是就让我自己用剩下的菜下点面条吃。即使这样,我也觉得不错,因为我可以节约下一顿饭钱了。
可是在经历一件事情之后,我再也不去乘饭吃了。
我经常去一个大学同学那里乘饭吃。他毕业分配到了成都电力局,算是很好的国营单位。自然他的整体收入和福利远远好于我。他们住在单位的招待所里面,条件还不错。那时他工作也挺闲的,于是我和他经常在春熙路上神游,也一同在蜀都大厦的草坪上和城市打工者一起看大屏幕。我和他一起吃饭,通常都是他买单,因为我的确是无法买。而他也或多或少的从这方面显露出一些不易察觉的优势。有那么一次我们周末去吃饭,在一家普通的餐馆,我们吃完了后大约是25元钱。那天,他一吃完就要我买单。我真的觉得很尴尬,因为我的身上就仅仅有45元钱。后来我和他一人付了一半。我心里面觉得犹如压在千斤顶下般地难受和压抑,因为由于这顿饭花了较多的钱,我这个月的最后几天将会非常的拮据和困难了。从此我就从来不主动去他那里赶饭吃了,即使有事情过去我也在吃饭前离开。还有那么一次,在我的记忆里更加的清晰。
我,他还有另外一个在国营红明厂的同学,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小聚会。那天他提议我们去成都春熙路口的太平洋百货上面的美食城,我们一起在好几个美食窗口停留了下来,我和另外一个同学都不轻易敢点餐,因为这里任何一样的价格都可以足够我吃上2天。
我和那个同学躲躲闪闪都支支吾吾地半天说不一个字来,任凭服务小姐在那里热情万分,极力推荐。后来我们终于在他看中的几个品种的窗口停下来,并点好了。我特别清晰地记得当服务小姐报出了当时我们总共的餐费大约是75元钱。我非常清晰地记得那一瞬间的情形。我和另外一个同学都不由自主的往后面退,仿佛前面有一股无形的气流将我们推走。他在后面说:“退啥子退嘛啊,好多钱嘛”。那一刻,我他妈的真的恨不得立即转身就逃离这个地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