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也可以这样混的(匹夫夺志)一段从丛林传奇走向险恶江湖的故事》
第36节

作者: 守阳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这一路走向的是未知与迷茫,大山里的前途,肯定是一片黑暗。如果这是由乡村走向城市,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或者进入大学,再比如出国了,这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了呢。一面胡思乱想,手里的活可没耽误,这是多年和老爸在一起锻炼的,手脚还算利索。背包从新打了,两个包混成一个,装不下的话,完全可以把褥垫,毯子,和帐布捆绑在外面,开外挂。
  还给自己做了一根拐杖,别小看这玩应,别以为只有老人才用这玩应。身体的这些器官和零部件,你必须合理的运用,合理的分配,既不能过度使用,因为那样容易造成伤害,很多伤害可能是无法修复的,很简单举一个例子,干农活,时间长了你会磨出茧子,以后就不怕磨了,但是你没锻炼出来的时候,就一次猛干,手肯定磨破皮。所以身体不是光锻炼就能强壮的,而是在身体能补偿得过来的情况下锻炼,超过这个量,将适得其反

  其次是要尽量不要让一个器官承担所有,能分配出去的尽量分配出去,以减少压力,这样,不但避免伤害,更主要的是可以更持久,不能光靠年轻使蛮力。背包和拐杖就诠释了这个理论背包的背法有很多讲究,如果使用合理,包的重量分别会被肩,背,腰和胯一起分担,如果不合理的背法,往往都压力都集中在肩部,那样不但一会你就扛不住了,肩部也容易受伤。
  而拐杖,看着不起眼,其实可以分担腿部的压力,腿部膝盖是最容易受伤的地方,特别是下坡,拐杖会帮助很大,成为人的第三条腿,哦,,,,不是第三条,应该是第四条腿。打绑腿的时候,叶南飞直接换了鞋,原来脚上穿的是,上海回力牌球鞋,这鞋很贵的,10多块一双,那时候人的一月工资才几十块。把黄胶鞋换上了。指南针用细绳栓在前大襟,这天还没黑,赶路的话不能走大路,只能在野外穿行,这没了指南针可是不行。

  在林间穿行可不是件轻松事,上岭下坡的,又是过山沟子,小溪,甸子。遇到庄稼地更是要命,黄豆地好走,但目标暴露了,距离老远就能看见地里有人,钻苞米地,那叫一个遭罪,而且身体暴露部位被苞米叶子拉了以后,在出汗,哎吆,那个滋味哦。
  最后叶南飞还是决定最好天黑走大路,但是遇到村屯呢?就是晚上,村屯也不好经过,村里都没少养狗,而且都是放养,这猛的经过一生人,很难瞒得住它们。而晚上遇到村屯,在想从野外绕过去是行不通的,白天都这么难行,晚上这陌生地方,你怎么走,于是这种意外,很可能让行程进一步延长,还好,并不是急着非得短时间赶到,唯一的难点就在食物不够。
  大煎饼还勉强够两天的,不过徒步强度这么大,饭量加大是必然的,怕是两天都不够。天已经黑透,拐上大路才是正招。边走边寻思食物来源,开始挺犯愁,不过越想心里反倒越是宽敞,咋说呢?因为守着这农村,随处可见庄稼地,苞米虽然没成熟,不过正好,如果成熟了,还真不好加工了,没准碰到地瓜地,挖点地瓜,内时候不让有个人小块地,你要是自己开一块地,自己种点啥, 那麻烦了,你就属于走资本主义道路。不知道那时候人咋那么傻叉,这人要是傻起来啊,得药治了。

  不然啊,那蔬菜瓜果可是随处可得啊。不过有这些也足够填饱肚子了。还有就是在林子里露营的时候,可以打鸟么,可以烤着吃,也可以熬汤喝,遇到河,可以钓点鱼,熬点鱼汤喝。虽然这一路走向大山,心里难免憋屈,不过食物问题感觉明显比城市里获得的容易。3055

  日期:2016-09-26 08:41:34
  第三十二章 进入状态
  因为两个因素的限制,一个是必须晚上走,一个是不敢直接穿过村屯,这就难免会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走着走着,前面遇到一个屯子,大晚上的还不敢从野地里绕过去,只能在野外先扎营,等天亮在绕过去。深更半夜的孤身一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够瘆得慌的,而且还要去野地里宿营,叶南飞毕竟是个大男孩,还没经历过啥磨难,挫折,虽然和老爸经常出外露营,但那有老爸这个靠山在,绝对的安全感,心情能一样么。此时的叶南飞是要多悲催就有多悲催,找了块地方,大晚上的也不能搭帐篷,只能坐到天亮。

  睡是睡不着啊,一会猫头鹰叫两声,那动静别提多瘆得慌,一会弄不清啥鸟,兽的又整出别的动静,动静本身还次要的,主要是影响你,让你内心的恐惧无限放大,黑夜的特点是不透明,你看不清,但黑暗里到底有些什么?有各种动物,还会不会有怪物?或者传说中的鬼啊,魂啊?自己吓自己往往更让人恐怖,叶南飞就这么瞪着眼睛,时而神经质的看看说不定哪个方向,一直到天放亮。

  趁着早上天亮,人又少,赶紧绕过村子,等绕过去后,又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走野外穿越无人区,基本没路,二是扎营晚上在接着走。还是第二方案比较把握,用时间换取相对好的路况。这天可是时间最充裕的一天了,叶南飞打算好好休整一下,并补充食物。
  叶南飞确定了一下方位,和自己的位置,并用望远镜看了看,发现在往前走几里路有条小河,正好是休整的绝佳地点。蒙江县所处的地理环境,江东属于山区,江西的山见着江东的山就不太好意思叫山了,多是丘陵,丘陵也要命啊,看着没啥难度,比如刚刚叶南飞侦查预计一下大约几里路,但是那是直线距离,这走起来恐怕快十里了,而且还各种难走。
  花了快两个小时才走到地方,在岸边的树林里找了一块地方扎营。在巡视一下周围环境,看看是否是常有人出没。一切安排妥当,先来了一觉补充一下丨体丨力。醒了以后,开始忙碌起来,首先做的是寻找食物,因为这两天不是嚼大煎饼,就是啃苞米棒子,再不就是啃生地瓜。大煎饼都不敢放开了吃,没几张了。这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既然找到河边宿营,那就是冲着河里的美味来的。
  那时候的东北还是山明水秀的,大家还没空祸害大自然,正忙着互相祸害人,另外那时候还不知农药化肥为何物,所以河流根本没有污染,水里的各种生物都愉快的生活着,叶南飞的到来只是暂时,偶尔的打破这宁静。
  先洗了个澡,洗去这几天的疲倦灰尘,边洗澡,变抓了点蝲蛄,说蝲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啥玩应,要说小龙虾可能很多人就熟悉了,现在满大街的麻小。不过这里一定要先说清楚,小龙虾和蝲蛄虽然长得几乎一样,但是绝对不是一种东西 。因为蝲蛄是东北各种河流里的特产生物,并且对环境,水质要求很高,一旦有点污染,这小东西就消失了。你现在再去河里抓蝲蛄,恐怕一只你也看不见,几乎灭绝了。

  那小龙虾是咋来的?小龙虾是当年日本人带过来的,是为了分解尸体,因为各种屠杀,实验,劳役,会死很多人,而尸体不及时处理,会爆发瘟疫的,所以就引进了小龙虾,帮着分解尸体。这小东西,生存能力极强,任何污染都不怕,而且视乎挺喜欢脏不拉几的环境,繁殖力也很强。现在社会上吃的麻小,就应该是这种小龙虾,而绝对不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蝲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