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也可以这样混的(匹夫夺志)一段从丛林传奇走向险恶江湖的故事》
第12节

作者: 守阳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老是同学之间的称呼。这三人闹起来不分上下,说是闹着玩,就是角力啊,追追打打啊。老曹和老蒋是天生的,本身长的就高大魁梧。老蒋更是奇葩,手大胳膊长。还有点下兜齿,这离远看还真有点大猩猩的感觉。老蒋是角力强,老曹是身手敏捷。那叶南飞绝对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要是看叶南飞本人可就麻烦了,曾经在低一点年级的时候,班级凡是有劳动,女生要是和他分到一伙,那是要被笑话的,因为明显看着就是干不了活,长得瘦弱,瞧着也没劲。

  谁也想不到,外表看着白白净净,文文弱弱的,进入武力前三甲。练习还是相当有效果的。还有一个叶南飞喜欢跟着老爸的原因,那就是老爸喜欢打猎。打猎应该是男人都喜欢的一种活动也好,娱乐也好。可能今天很多人会感觉比较残忍,但是人离开渔猎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时满族人建立的,他们入关前,就是主要靠渔猎生活,入关做了统治阶级以后渔猎才变成娱乐。

  就在叶南飞练武的时候,东北还有鄂伦春啊,鄂温克族啊,都还过着渔猎生活。人作为动物的一种,并没有完全脱离动物本性,而动物本性里对于猎杀就是充满渴望的,特别是像老爸这种战士,没有战争了,那么只有狩猎最接近战斗。 2632
  日期:2016-09-06 08:22:02
  第十二章 追寻快乐

  白话了这么久,还没介绍一下叶南飞居住的小县城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呢。蒙江县,历史很短的,同样也是日本人选址建城的,倒不是说蒙江县境内以前没有集镇,有几个历史悠久的集镇,但是位置不佳,周边环境可发展空间不大,日本人对于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当时就很科学,很有长远眼光的。这点不佩服不行。
  整个蒙江县城是坐落在一个盆地里,四面环绕着小丘陵,蒙江从盆地中间蜿蜒流过,为了解决水患和城市发展,日本人当年组织大量人力物力,修了一条堤坝,硬是把蒙江改了河道。河水贴着城市南面流过。这条长十多公里的大坝,叫南大坝。
  由于历史比较短,说是县城,其实说是一个大屯子也不过分,解放这么多年了,县城内标志性建筑还是那座三层的百货大楼。以县政府为中心向外扩展几千米,算是人口密集区,大多也都是平房居多,在往外,基本都是郊区了,郊区有几座日伪时期留下的工厂,叶南飞老爸所在的造纸厂就是其中之一。基本是以厂区为中心,四周或者一侧是家属住宅。
  造纸厂已经靠近盆地的边缘,距离市中心已经挺远。这些工厂和住宅以外的地方就是菜地以及菜农住宅区。叶南飞的家当然就住在造纸厂的家属区。家属区位于厂区的东面,再往东,就是丘陵缓坡地了。这种住宅很怪,都是一排排的大长筒的平房,倒是砖瓦到顶的,然后一间半,或者两间房算一家,中间用障子隔开,东北叫的障子,就是类似篱笆的东西。
  叶南飞家是一间半多一点,一个大屋,中间是厨房,西边还有个小屋,住着还不算拥挤。如果没啥意外,每天早上老爸都会攉拢叶南飞起来,做完准备活动,就往丘陵顶上跑,丘陵不高,也就海拔二百多米的样子,但之所以叫丘陵,就是高度不高,坡度极缓。一般人跑个平道都很吃力了,这爷俩整天跑着上山。在山顶打一套拳。在山下有一小片树林,树林外是一条小河沟,过了河沟就是住宅区了。

  老爸在这片树林里清出一块地方,作为练功场,比如练套路。在两棵树之间架一根杠子,就是一个简易的单杠,还用厂子里废弃的车轮做了杠铃。其他器械只能放在家里的院子,比如沙袋,木人桩。
  一开始的时候是引起老妈很大意见的,可以想象老妈肯定不赞成叶南飞跟老爸学什么武术的,她认为那是野蛮人干的事。不过她反对她的,这爷俩蔫悄的干自己的,后来老妈也没发现啥危害性,也就放任不管了。
  对于平时的训练,叶南飞热情一直是不高的,但是最感兴趣的是和老爸对练,老爸的出招总是出其不意,每每让叶南飞感觉新奇和刺激。八极拳可以说身体各个部位都可以成为武器,特别是肘的运用特别独到,运用的也多,这在其他门派中很少见。
  手,膝盖,腿脚,这都不用说,还有肩,背,胯都可以运用,这说起来简单,要想把这几个部位练成进攻性武器,可就一点不简单了,需要熟练的运用身体的每一块肌肉。

  除了对练,还有一个他最感兴趣的,那就是跟着老爸打猎。老爸是厂子的保卫科长,那时候的保卫科不像现在,就是保安,那时候要训练民兵的,弄不弄就要备战备荒。保卫科的权力还是挺大的,业务还是挺多的,最起码老爸控制着民兵训练的武器。
  当然都是部队甩下来的破烂,杂牌,什么美帝的卡宾枪,国产的汉阳造,中正式,日本的三八大盖。手枪,只有老爸是科长,当时还配备了一把54式,那是相当牛了,是国内兵工厂仿制苏联托卡列夫手枪的第二代,第一代是51式,你听这代号,51式,肯定是五一年生产的,那时候刚建国,能产出什么像样的武器,相比之下54式,还是比较成熟的。
  日期:2016-09-06 17:45:02
  老爸虽然更喜欢步枪,不过对54手枪还是挺喜欢的,这家伙够大,枪身长达195毫米,握在手里枪感极好,不像后来出的几代,是一代比一代小,到了84式,只剩下121毫米,十多厘米,和男人的鸡鸡一般长,这叫撸子真对了。
  造纸厂单位比较大,所以分了一些破枪,用来训练民兵,当然新研制的56式步枪不可能给了,那是正规军的标准配备,冲锋枪更别想,也就是仿造AK47的56式冲锋枪。但已经非常好了,那时候国产的并不一定比那些破烂性能强,比如那三八大盖就是老爸最喜欢的。虽然是日货,但是一码归一码,别涉及民族情绪问题,就事论事。
  这三八大盖和汉阳造按理说都是一个妈生的,都是脱胎于德国的毛瑟枪,但是汉阳造仿制的那一带毛瑟是个残障儿,也就是88式,因为装弹退弹难,还有容易炸膛,可靠性不佳,等等毛病,在德国国内根本不受待见,这有明显缺陷的枪谁爱要啊,毕竟是新科技,新材料,难免不成熟
  。正好碰上中国要买武器,当时是清朝,谁主办这个事呢?不是别人香帅张之洞,有人会问,这张之洞可是晚清名臣,李鸿章主办北洋洋务,张之洞主办南洋洋务,这么人精,还能当这个凯子?

  要么有位西方经济学家说过那么一段话么,千万别把顾客当成傻子,其实他们就是傻子,这不是骂人,第一条是告诉你对待顾客的态度,第二条是告诉你一个客观事实。因为信息不对等么,顾客不可能是他消费的任何一种商品的专家,而你作为销售者,你是要比他明白的多,所以香帅当凯子也没啥稀奇的,当时中国人也和现在差不多,很迷信西方的产品。
  虽然这88式毛瑟不靠谱,但是技术含量绝对是当时世界领先的,而且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无烟火药。其他的小毛病,也就没太在意。张之洞还是位有头脑的政治家,他当然不可能让中国总是去买人家的武器,最好是自己生产,这才不受制于人。汉阳造就在张之洞一手操办下,做成功了。要说有多成功呢?从张之洞的汉阳兵工厂造出第一把汉阳造开始,一直到建国,都在使用,并且使用率很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