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50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8 18:26:51
  112
  士徽
  士徽之父为东汉末年割据交州的士燮,祖先因为避王莽之乱而从中原迁至苍梧郡居住,士燮因为父亲士赐曾任日南太守的原因,早年得以有机会游学京师,后举茂才,从巫县县令迁任交趾太守,时年为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因交州刺史朱符被夷贼所杀,士燮趁机上表推荐自己的弟弟士壹领合浦太守、士(左黄右有,读音“以”)领九真太守、士武领南海太守,士家兄弟四人同在一州为太守,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少有的。

  士燮本人既有深厚的儒学功底,精研《左传》、《尚书》,同时又谦虚下士,因此有很多中原士人前来投靠,如袁徽、许慈、程秉、薛综、刘巴、许靖等。这些人的到来及大地促进了交州文化的发展。他为政又非常开明,交州数十年未遇战乱,百姓都安居乐业如同世外桃源。近代越南史学家陈重金在《越南通史》中评论他说:“士燮治民有方,循循善诱,国人爱之,皆尊称为士王。”
  赤壁之战后,孙权委派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领兄弟表示遵奉节度,交州即纳入东吴版图。孙权加士燮为左将军。东吴和蜀汉开战之后,士燮又引诱益州土豪雍闿率郡遥相东附,孙权又提升士燮为卫将军。士燮活了九十岁,直到黄武五年(公元226年)才去世。
  在士燮活着时,孙权深感交州地面广大,士燮兄弟尾大不掉,管理起来十分不便,于是决意处理这个问题。他任命士燮之子士徽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而以校尉陈时为交趾太守。同时孙权分交州海南三郡(交趾、日南、九真)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而海东四郡则划为广州,由安南将军吕岱任刺史。吕岱留在了南海郡,而戴良和陈时则西行到了合浦郡,士徽自称交趾太守,调发宗兵抗拒戴良。交趾的桓邻建议士徽迎接戴良,被士徽所杀。桓邻的兄长桓治和侄儿桓发又发宗兵攻打士徽,士徽闭门拒守,桓治等人打了一个月没有攻下,两家相约和亲而罢兵。吕岱上疏请求讨伐士徽,又率三千人晨夜浮海,这时有人对他说:“徽藉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吕岱回答说:“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婴城固守,七郡百蛮,云合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于是他引兵疾行,与戴良合兵一处,又命和自己有旧的士壹之子中郎将士匡前往劝说士徽,保证投降后只是丢掉了郡守的官职,但不会有别的问题。士徽其实并没有做好准备,听说吕岱率兵到来后大为震怖,仓猝之际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和兄长士祗、弟士幹、士颂等六人肉袒迎接,但尽皆被吕岱斩首。士徽手下大将甘醴、桓治率领吏民攻打吕岱,也被吕岱镇压。

  因交州地区反抗激烈,且孙权此时重又将战略目光转向北方,因此又将广州撤销并入交州。
  日期:2017-03-29 17:50:45
  113
  吕据
  吕据是东吴开国功臣吕范的次子,在孙权时代积累功绩,从低阶的郎官逐级迁任副军校尉、安军中郎将、偏将军、越骑校尉、荡魏将军等职,并在孙权病重之时和诸葛恪、孙弘、孙峻、滕胤一同接受诏命,以太子右部督的身份成为五名辅政大臣之一。孙峻杀掉诸葛恪后,为了拉拢吕据,提升吕据为骠骑将军,平西宫事。
  淮南二叛之后,文钦穷无所归,率领二子文鸯、文虎投奔东吴,他为求立足,屡屡向主政的孙峻陈说北伐方略。孙峻性急寡恩,朝中大臣对其不满的大有人在,所以他也急于迅速立下战功来平息国内的不满。两人一拍即合,并于当年深秋发兵。为了表示对这次出征的重视,孙峻派出了超豪华的阵容:领兵的主将为骠骑将军吕据、车骑将军刘纂,同行的将领还有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文钦则作为全军的向导。他们计划大军从淮水、泗水流域北上,攻克青、徐二州。孙峻还在石头城为全军主要将领饯行,酒酣之际,孙峻突发暴疾,于是将后事托付给自己的堂弟孙綝,但大军仍然按计划出动。公元255年10月19日,孙峻病逝,孙綝被吴主孙亮加封为侍中、武卫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因主战的孙峻已去,于是命令吕据等人退还。吕据是东吴的高族,听说孙綝从一个偏将军骤然擢升为主持国家大事的权臣,登时火冒三丈,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了他的两个表情,本传之中说的是大怒,而《孙綝传》中说的却是大恐,大概他的心情是既惶惑又愤怒。他仗着手中有兵,于是和手下的将领联名 向朝廷上表,要求以滕胤为丞相辅政。滕胤和吕据关系莫逆,两者又同娶夏口督孙壹之妹,用现在的话说叫连襟,因此吕据盼着滕胤能够上位。孙綝听说这个消息后,因10月21日老寿星大司马吕岱去世,将滕胤改任大司马,并派遣他去武昌镇守,想将滕胤彻底排挤出权力中心。滕胤当然不愿意就此被逐出朝,正在为难之际,他接到了吕据派人送来的密信。吕据说他已引兵回军,要和滕胤联手废掉孙綝。滕胤因诸葛恪被杀一事对孙家兄弟早有不满,因此一拍即合。吴国一场动乱就此拉开帷幕。

  孙綝听说吕据兴师问罪,派遣自己的堂兄孙宪率兵到江都抵御吕据,并以吴帝孙亮的口吻命令仍在吕据军中的文钦、刘纂、唐咨一起攻打吕据。孙宪和孙峻、孙綝都是堂兄弟,当年曾参与诛杀诸葛恪,因此被孙峻倚为左右手,此时官拜右将军、无难督,平九官事,真正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孙宪接到命令后没二话即出师北向。为了分化吕据和滕胤的攻守同盟,孙綝又命令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催促滕胤尽快去武昌上任。滕胤见这两人咄咄逼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这两人扣在自己帐下,又令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声言孙綝反叛,迫使华融和丁晏向孙綝寄书质问。孙綝势如骑虎,怎肯轻易罢休,华融的书信他不加理会,上表直言滕胤作乱。孙綝还对将军刘丞说,滕胤犯上作乱,只要你参与平乱我就给你封爵。刘丞听后即率兵围攻滕胤。滕家虽有一定的部曲,但人数远远不够,华融作为左将军,手中倒是有兵。滕胤于是令华融写伪诏发兵。华融没有听从,滕胤将他和丁晏一起诛杀。当时摆在滕胤面前的有这样几种选择:一是干脆进宫劫持孙亮在手,不怕孙綝以皇帝的名义继续发号司令,但这样有挟上之实,日后孙亮当国后肯定会秋后算账;二是像他的部曲建议的那样,率领军队到苍龙门与孙綝对峙,滕胤毕竟在宦海打拼多年,声望远高于孙綝,只要振臂一呼,孙綝的部众很可能瞬间倒戈;第三种是放弃在建康城的观望,直接带兵去找吕据,两人合兵一处来与孙綝一分高下;最后一种就是稳坐原地,以全力与孙綝周旋,等待吕据的救兵。滕胤选择的就是这最后一种,并且他告诉部曲,吕据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可以安心。众人见滕胤谈笑如常,且认为吕据大军一到孙綝只有授首,所以在初起阶段无人背叛。可惜从半夜直到破晓,吕据一直没来,刘丞却带着军队杀到了。滕胤部众太少,孙綝大杀一阵,并趁机夷灭了滕胤三族。

  孙綝趁此机会成为头号辅政大臣,因孙亮年才十四岁,所以孙綝成为吴国的当家人。滕胤敢于藐视孙綝,孙綝免不了向他头上大泼污水,还在11月10日举行了带有庆贺意味的大赦,并改年号为太平。滕胤一去吕据势孤,文钦等人又站在孙綝一方,可谓已毫无胜算。有人劝说吕据投奔魏国,吕据说:“我耻为叛臣。”于是自杀。吕据宁死也不向曹魏投降,可见是东吴真正的忠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