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47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2 18:00:59
  106
  诸葛瑾
  诸葛瑾是东吴开国功臣之中江淮流寓士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且累积功绩做到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的要职。《吴书》评价诸葛瑾说他虽然才略不及诸葛亮,但德行尤纯,妻子死了不改娶,有爱妾生子不举,性格笃慎小心,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因此孙权对诸葛瑾极为器重。在曹丕去世之后,陆逊判断说魏国必将因此而生乱,而且会望旌瓦解。孙权对此不以为然,对诸葛瑾进行了一番详细分析,并在最后做出了评价:“伯言常长于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言外之意是诸葛瑾在这方面有所专长。

  诸葛瑾在历史上也有过两次特定表情。第一次是在嘉禾三年(公元234年)秋八月,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自请外任之时。原来孙权因为诸葛恪有才捷之名,所以让他试守节度,节度掌管军队的粮谷进出,文案工作繁多复杂,并非诸葛恪所好,因此诸葛恪便想另求功绩。东吴立国后虽然对原住民山越多方打击,但是在丹杨、鄱阳、新都等郡的偏远地方,仍有一些不服王化的山越存在。诸葛恪看到丹杨郡山势险阻,百姓又果敢勇劲,原来虽然也从郡中调拨兵马,但一般只是从外县征发来的平民,深远之地的山越并不能为国家所用,所以他屡次向孙权请求办理这件事。东吴的大臣们都认为丹杨郡地形复杂,又和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相邻,周边绵延数千里,高山深谷更是不计其数。在深山老林中居住的百姓从来没有进入过城邑,也没有直接面对过负责基层事务的官员,因为山中盛产铜铁,他们就自行打造兵器铠甲,当地民风又好武习战,崇尚勇力,再加上一些逃亡的元凶巨恶,双方合谋一处,观察官府的动向,如果有破绽可乘的话,他们就从深山中走出来成为抄掠一方的寇盗。比年以来国家也常常派出兵马征剿,寻找这些山越的老巢。但是这些山越人狡猾的很,他们遇到战斗时就像群蜂一样乱嗡嗡地冲向前方,如果失败了又像飞鸟一样窜入林中逃匿不出。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所以国家对他们才难以约束。诸葛恪不是不知道这些情况,但他还要去捅这个篓子,同时还声称三年之内可以获得甲士四万人。诸葛瑾听说了这件事之后,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太爱出风头,所以长叹一声说道:“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不过这件事孙权却点头同意了,他拜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又赐给诸葛恪扛着大戟的武骑三百人,并让诸葛恪备威仪,作鼓吹,风风光光地回到家里。诸葛恪不负所托,果然平定了山越,孙权嘉赏诸葛恪的功劳,命令尚书仆射薛综劳军,又提升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然而诸葛瑾对于诸葛恪飘然自诩的性格深有体会,后来诸葛恪虽然在易世之时被拜为辅政大臣之首,但还是遭致覆亡,诸葛瑾在东吴的子孙被诛除一空,应了当年的预言。

  诸葛瑾的另一次表情发生在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孙权在该年出军北征,命令诸葛瑾和陆逊并力攻打襄阳。结果陆逊派遣的亲信韩扁在奉报回程的途中遇到了魏军被生俘,诸葛瑾听说后大为恐惧,就给陆逊写信,在信中他说道:“陛下的大驾已经回程,敌人又得到了韩扁,知道了我们军队的虚实。而且现在正值枯水期(该年气候反常,从前一年十月一直到当年夏天都没有下雨),应当尽快离开。”陆逊却没有回书,反而催促部下种植蔬菜和豆菽,并且和诸将下棋射戏一如平常。诸葛瑾就想:“陆逊多有智略,这样做肯定自有原因。”于是他跑过来亲自向陆逊求教。陆逊回答说:“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慼,得专力於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于是他和诸葛瑾商定,让诸葛瑾率领水军舟船,陆逊自己统领步军,双方合力攻打襄阳城。魏军素来忌惮陆逊,听说消息后急忙引军还城。诸葛谨便带领舟船开出,陆逊徐整兵马,张拓声势,步行到船上,敌人不敢袭扰。军队走到白围的时候,陆逊托言住猎,密派将军周峻、张梁等攻打江夏郡的新市、安陆、石阳等地,大获全胜而还。此处虽然是陆逊定计,但离不开诸葛瑾的密切配合,诸葛瑾作为江淮流寓士人还能和陆逊相处如此融洽,并且和多位江东大族代表人物交好,举朝也很难找出第二人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