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32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选曹尚书陆逊之弟陆瑁先后两次给孙权上奏,除了陆逊和薛综表达的意思外,陆瑁有一段对于当前东吴军事形势的精彩论述:“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为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弃本追末,捐近治远,忿以改规,激以动众,斯乃猾虏所愿闻,非大吴之至计也。又兵家之术,以功役相疲,劳逸相待,得失之间,所觉辄多。且沓渚去渊,道里尚远,今到其岸,兵势三分,使强者进取,次当守船,又次运粮,行人虽多,难得悉用。加以单步负粮,经远深入,贼地多马,邀截无常。若渊狙诈,与北未绝,动众之日,脣齿相济;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使天诛稽于朔野,山虏承间而起,恐非万安之长虑也!”

  孙权虽然大发雷霆,但细细想来这些大臣说得也有道理,于是就没有征伐公孙渊。但在当年,孙权还是亲引兵马到合肥新城,命令自己女婿、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全琮率领步骑五万攻打六安,但都不克而还。
  在公孙渊杀掉张弥、许晏背叛东吴之后,孙权回想起之前张昭说过的话,数次慰谢张昭,张昭心中还是有气,就是不来上朝。孙权也火了,派人放火烧门,张昭在内将门户关得更紧。孙权见威胁不动张昭,只好派人灭火,又在门前伫立良久,张昭的几个儿子共同搀着张昭出来,孙权用车将其载到宫中,并且深自克责。张昭也不好太过坚持,在孙权同学偏将军兼左执法胡综的弥合下与孙权冰释前嫌,终于参与朝会。

  后公孙渊于景初元年(公元237年)秋七月起兵造反,再次向孙权摇尾乞怜,但孙权表现冷淡,最终公孙渊不敌司马懿而被杀。
  日期:2017-02-18 17:44:15

  074
  此外孙权有多次因为部属去世而流泪的记录。长史张纮去世时孙权曾省书流涕。张纮早年避难江东,正值母亲去世,孙策当时数次拜访张纮,并咨询世务:“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馀兵,就舅氏於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雠雪耻,为朝廷外籓。君以为何如?”张纮一开始并不想跟从:“既素空劣,方居衰绖之中,无以奉赞盛略。”孙策说道:“君高名播越,远近怀归。今日事计,决之於君,何得不纡虑启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雠得报,此乃君之勋力,策心所望也。”孙策说到慷慨处甚至涕泣横流。张纮深为孙策所打动,便给他出主意说:“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於桓、文,岂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张纮的这番对答,就是著名的江都对,是东吴立国的指导性思想来源,历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沮授的邺下对并称。孙策由此对张纮十分看重,张昭和张纮二人并为参谋,孙策常常让其中一人随从征伐,另外一人留守后方。后来吕布从刘备手里袭取徐州,不想让张纮跟从孙策,就追举张纮茂才(张纮是广陵人,广陵郡属于徐州),还移书发遣张纮。但张纮厌恶吕布,不愿意为其属下,而孙策也不想让张纮远出,所以就给吕布回了封书信而没有发遣张纮。信中说:“海产明珠,所在为宝,楚虽有才,晋实用之。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派遣张纮到许宫奉上表章,因孙策平定三郡,又忠心王事,所以张纮一到,众人都为之瞩目,曹操征辟张纮为掾,并补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大臣都与他亲善。曹操当时担任司空一职,正是延揽人才的时候,准备任命张纮为九江太守。但张纮心恋旧恩,还想着回去复命,以自己身有疾病而推辞。孙策去世后,曹操面对张纮曾一度表达过伐吴的意思(其实曹操在北方还有很多事没做,压根腾不出手来),张纮就劝说曹操乘人之丧本来就不是古义,而如果没有攻克,就成为了仇人,还不如趁这个时候厚待他们。曹操估计也猜测到张纮会如此回答,所以就任命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想要让他辅佐孙权内附。

  张纮回到东吴之后,孙权刚刚接任不久,行政事务繁多,和四方豪杰交结的文书以及上奏的表章等,孙权都交给张昭和张纮来撰写处理。张纮文笔更在张昭之上,他记录孙坚和孙策当年征战四方辅佐王室的事迹,写成之后上呈孙权,孙权看过之后也禁不住悲从中来,对张纮说:“君真识孤家门阀阅也。”后来孙权派遣张纮到会稽任职。有人认为张纮曾经接受曹操的官职,志趣恐怕不止于此,但孙权不以为意。后孙权征讨江夏黄祖,因为会稽东部少事,就命张纮在后方留守,遥领本职。孙权回军之后认为张纮有大功,想要论功加赏,但张纮厚自挹损,不敢蒙宠,孙权也就没有强求。这一阶段张纮常常在侍宴时微言密指,对孙权有所劝谏,孙权也每每予以接受。

  日期:2017-02-19 17:40:04
  075

  后来张纮担任了长史一职,随从孙权攻打合肥。吴军四面围攻城池,但合肥城久久没被攻克,张纮就劝说孙权:“古之围城,开其一面,以疑众心。今围之甚密,攻之又急,诚惧并命戮力。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小宽之,以观其变。”然而当时有人持不同意见,张纮的计策没有得到施行。正巧这时敌人援军到来,数次前到围下驰骋挑战。孙权想要亲自驰骋突敌,张纮劝谏说:“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bao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原抑贲、育(孟贲、夏育,都是著名勇士)之勇,怀霸王之计。”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没有亲自到一线杀敌。回军后的次年,孙权还想再出军,张纮说道:“自古帝王受命之君,虽有皇灵佐於上,文德播於下,亦赖武功以昭其勋。然而贵於时动,乃后为威耳。今麾下值四百之厄(笔者注:有的书上直接将四百之厄理解成了四方的危难,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张纮博学多才,尤擅《易》,此处的四百之厄当指太乙数(《史记•日者列传》所附七种选择家有太一家,可见当时已有太乙数)中的阳九之灾,阳九百六皆为太乙数中的重要灾难发生周期,阳九之灾的周期为四百五十六年,此处举其成数四百年,张纮与孙权说这番话时正值上一个阳九年汉桓帝延熹五年(公元162年)所过未久),有扶危之功,宜且隐息师徒,广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张纮建议孙权迁都秣陵,以为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孙权即迁都于此,命张纮回吴县迎取家眷,结果张纮半路病卒,时年六十岁。在病重之时他口授儿子张靖书笺:“自古有国有家者,咸欲脩德政以比隆盛世,至於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佐,闇於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君承奕世之基,据自然之势,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取於人;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离则有衅,巧辩缘间,眩於小忠,恋於恩爱,贤愚杂错,长幼失叙,其所由来,情乱之也。故明君悟之,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孙权看到张纮的遗表,回想起他辅佐自己的十一年时光,不禁潸然涕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