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16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廖立对这个任命非常不满,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名望应该为诸葛亮的副手,现在却让自己处在李严等人之下,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在刘备的梓宫旁边,廖立为了发泄甚至拔刀斩杀一人。后来诸葛亮将要南征,丞相掾李邵、蒋琬等人见到廖立,廖立就口发狂言,评点刘备及蜀汉诸位大臣,他说:“当年先帝不取汉中,而跑去和吴人争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结果最后还是被吴人把这三郡占去,白白劳动将士无益而还。失去汉中之后,夏侯渊、张郃等人深入巴地,差点丧失了益州。后来去攻打汉中时,关羽却又覆败,徒然丧失一方之地。这是关羽仗着自己有勇猛的声名,指挥军队没有章法,只凭自己的好恶办事,所以前后损失军队众多。再比如向朗和文恭,不过是凡俗之人。文恭身为侍中,却没有纲纪,向朗过去尊奉马良兄弟为圣人(按马良此时已死),现在担任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攸之,不过是跟从别人办事的罢了,不足以与他谈论大事,现在居然也做到了侍中。现在是疲敝弱世,而任用这三个人,那是不妥当的。王连(时任司盐校尉)流俗之人,聚敛无度,使百姓疲敝,到了今天这个糟糕局面。”

  日期:2016-12-25 18:43:37
  036
  李邵和蒋琬回去之后就将这番话转告给了诸葛亮。诸葛亮遂上疏弹劾廖立,内中提到了廖立昔年不战而逃的往事,在巴郡太守任上又有暗昧之事,并且还在刘备的棺材旁挟刃斩人。同时廖立还臧否朝廷官员,公然声称国家不任用贤达而任用俗吏,又说率领万人的将军都是小子。有人和廖立说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的,廖立立刻昂起脑袋看向屋顶,一面还愤愤然地说道:“何足言!”诸葛亮甚至还提到了廖立对职务的不满,说廖立在担任长水校尉之后,曾经对诸葛亮说自己怎么能在将军之中,为什么不任命自己为卿,而屈才担任五校。诸葛亮在奏疏中还用了一个比喻,说羊群中如果有一只横冲直撞的羊,尚能造成危害,何况廖立现在担任重要职务,这样胡乱诽谤,才智在中等以下的人怎么能够分辨出真伪呢?在诸葛亮上疏之后,刘禅下诏贬斥廖立:“三苗乱政,有虞流宥,廖立狂惑,朕不忍刑,亟徙不毛之地。”于是廖立被一撸到底,成了一个平民,举家被送往偏远的汶山郡(刘备改蜀郡北部置,辖境为今四川灌县以北,松潘以南的岷江流域)安置。

  廖立在汶山郡率领妻子儿女耕种田地自食其力,后来听说诸葛亮去世,他竟然流泪叹息着说:“我终究为平民了!”廖立怎么会在这时候哭呢?原来廖立虽然自认为才能高卓,但同时也知道只有诸葛亮才能赏识他的价值,所以尽管他讽刺朝廷时对余人都是不假辞色,极尽鞭挞,连刘备都不能幸免,但却没有一丝一毫对诸葛亮的不敬。他屡发狂言,甚至在刘备棺材旁杀人的真实目的都是来引发诸葛亮的注意,希冀着他能起用自己。后来他对担任诸葛亮助手的李邵和蒋琬大放厥词就是希望他们能将这层意思转达到。但是廖立没有想到,自己当年在长沙时不战而逃,政治上已经存有污点,而后来他的种种举措非但不能让诸葛亮注目,反而惹得他恶感大增。廖立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压根不懂得做事的底线,却在一次次挑战别人的心理极限,诸葛亮终于忍无可忍,将他贬往偏远州郡。诸葛亮一死,蒋琬、费祎等与他关系疏远的人就更不会犯忌讳起用他,廖立知道自己的仕途是没了指望,所以才会又是流泪又是感叹。不过这事说来说去,也全怪他自己,谁让他这么作呢?

  廖立寿命不算太短。公元247年(此时间点详见笔者在《落日余晖》一文中的推定)监军姜维行军路过汶山,受朝廷委派前去看望廖立,回来后称廖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廖立的老毛病还是没改啊,看来廖立在汶山这二十多年还是没活明白。后来廖立也就死在了汶山,死后朝廷让他的家族返回蜀郡。
  日期:2016-12-26 17:46:39

  037
  董允
  蜀汉有四位英才合称四相,他们即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这四个人按照最高权力大小排序是诸葛亮、费祎、蒋琬、董允,但若按照实际能力排序则应当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蒋琬排序在诸葛亮之后,是因为督农杨敏曾经毁谤蒋琬说:“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有人将这事告诉了蒋琬,蒋琬自承确实不比前人(诸葛亮)。费祎不比蒋琬,是因为“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董允又在费祎之后,有两点可以证实,一是来自董允之父董和的评价,二是据《祎别传》所载,费祎识悟过人,看书札的时候用眼睛一扫已经知道了中心意旨,速度是常人的数倍,而且过目不忘。所以费祎虽然每天公务繁忙,但依然可以接纳宾客,饮食嬉戏,甚至偶尔还与人博弈两手,不仅能让人尽欢,政务也没有荒废。延熙七年(公元244年),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就想模仿费祎的平素举动。但不料几天之内没经处理的公务就积攒了一大堆,董允就叹息说:“人的才力相差竟然如此之远,像费祎那样我是无法办到的。即使终日处理事务,还是犹有不暇。”

  诸葛亮也十分器重董允,在《出师表》中曾经隆重向刘禅推荐侍中郭攸之、费祎和侍郎董允,称他们“志虑忠纯”,并且希望刘禅在宫中大小事务上多向他们询问,他们必定能够查缺补漏,对国家有所补益。不久诸葛亮将费祎调出,担任自己北伐大军的参军一职,董允同时迁任侍中,领虎贲中郎将,并且统率宿卫亲兵。郭攸之虽然以器业知名,但是性格和顺,大事上有些拿不住,因此虽也担任侍中一职,其实不过是备员罢了。董允秉心公亮,对于刘禅纳妃等后宫安排,他都是亲力亲为,并且在这一点上他抓得很紧。刘禅常常想扩大后宫的规模,但董允声称古代天子后妃的数目不过十二人,现在后宫人数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不应该再增加了。董允背后站着的是诸葛亮,刘禅也无可奈何,只能被迫接受了这个决定。

  刘禅在统治中期日渐宠爱黄皓,黄皓有几分小聪明,也就借着后主的宠爱胡作非为,但是董允作为管辖宫门的侍中,岂能容忍黄皓在自己眼前耍弄奸巧,他一面劝谏刘禅疏远黄皓,一面将黄皓痛加训斥。黄皓虽然心下不服,但和董允的级别相差太远,也不敢胡作非为。董允活着的时候,黄皓官职不过就是个二百石的黄门丞。虽然如此,董允也看出了黄皓的危害,所以常常切齿痛恨(按《华阳国志》,后来姜维见黄皓弄权,启奏后主要杀掉黄皓,刘禅为黄皓开脱,说黄皓就是个趋走小臣,过去董允切齿痛恨,我心里就很不舒服,这点小事你何足介意!),若不是后主拦着估计就寻个借口将他杀掉了事。后来黄皓得尚书令陈祗之助,从黄门丞升为黄门令,随后又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逐渐成长为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对蜀汉政局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黄皓作恶多端,蜀汉官员百姓逐渐怀念起董允活着的时候了。可见当时董允的眼光无差,只是面对渐渐掌权的天子,不便逼之过甚罢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