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34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野外探险节目经常会教大家,如果在冰天雪地里碰上狼群,一定不能转身逃跑,狼群有个特点:你怂它就猖狂!
  刘秀是什么样的人物?曹操又是什么样的人物?
  当他们在世时,南下的胡人老老实实耕田种地,完全就是温驯的小绵羊。

  可是狼群始终是狼群,披上羊皮也改变不了嗜血的本性,那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劫掠!厮杀!
  西晋的八王丝毫没有预料到潜藏的巨大危险,对最高权力的渴求迷惑了他们的双眼,他们甚至扶持一些胡人武装来增加自己的军事筹码。
  持续七年的八王之乱让原本强大的西晋变得虚弱无比,表面上已经汉化的匈奴贵族刘渊给北方草原上的兄弟当起了内应,里应外合之下率先亮起屠刀,紧接着是羯人、羌人。
  其实很难去怪当时的五胡族,你想想作为草原的狼族,面对一群瘫在地上的病怏怏的绵羊,没有人(不对,没有狼)能抗拒这种诱惑。
  他们实施的绝对是“三光”政策, 尤其是匈奴、羯人最为凶残,汉族成年男子被肆意屠杀,汉人的房屋田舍被骑兵烧毁,汉人的财产被掠夺殆尽。
  短时间内北方原本两千多万的汉人不得不忍受着屠戮杀伐,而那些年轻貌美的汉族女人成了他们口中的“双脚羊”,成了发泄兽欲的性奴。
  狼是不会同情羊的!
  匈奴人的野心已经持续几百年了,汉武帝修建的长城早已经坍塌毁坏,现在就是他们入主中原的最佳时机,他们的目标就是灭亡中国。
  局势进一步的恶化,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羯族首领石勒屠杀了十几万晋军主力。洛阳开始了噩梦之旅,六月,匈奴将领刘曜伙同羯人将领王弥携手攻占洛阳,纵容手下焚烧皇宫,**嫔妃宫女,洛阳城里的皇族、官员加在一起竟然有三万人被屠杀(不含平民)。
  晋怀帝司马炽以及晋愍帝司马邺两位皇帝先后被匈奴人掳走杀害,简直是当时汉人心目中难以抹平的伤痛。
  (因为避讳司马邺的名字,南京从此改称建康,这个名字此后将伴随南京近三百年,也是南京最为显要的三百年荣光。)
  日期:2016-08-05 23:19:51
  南京成为北方汉人首选避难的地方
  史料中有这样一句沉甸甸的话:“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这是一个黑暗痛苦的时代,比中世纪的欧洲还要可怕。
  然而在黑暗中,大家似乎又能看到一点光亮,光亮中有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建康琅琊王”。
  没错,此时的南京成了水深火热的北方汉人心目中的第一避风港。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片冰天雪地中,成千上万的难民相互搀扶着艰难的向远方跋涉。无数人支撑不住,冻死、饿死在路边,还能喘气的人默念着“建康、南方、安全的地方!”,建康、南方就是他们走下去的动力。
  队伍中也有很多豪门大族、地方官员,他们往往被老百姓推举为“行主”,负责沿路的秩序维护,食宿安排等等事宜。随行的军队必须随时警惕匈奴人和羯人的追杀,。

  抗胡将军祖逖(闻鸡起舞就是祖逖的故事)率领自己的军队一路护送难民,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病孺乘坐,自己和大部队一样走“11路”,又把粮食、药品、衣物分发给需要的人。
  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当年的老祖宗们经受了怎样的恐惧、险阻才来到南方。
  无数泪水滴落在皑皑白雪里,无数鲜血沾染在道路边的枯草上。
  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建康城里的南方人和北方人暂时放下了相互的成见。纪瞻作为建康扛把子级人物与北方领袖王导历史性的握手言和,站在了同一阵线上。
  越是在混乱的时代,越需要一个强力的精神领袖。

  胡人差不多已经将皇族司马家的人杀光了,只有跑得快的汝南王、西阳王、南顿王、彭城王渡过长江,保住了性命,加上最早来南京的琅琊王司马睿,史称“五马渡江”。
  不得不说当年王导的先见之明救了司马睿一命。
  老话讲“先来后到”,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南方这块阵地是司马睿和王导经营下来的,皇帝自然该由琅琊王司马睿来做。
  建兴五年(公元317年),王导和纪瞻为司马睿打造了一把精致的御座,两人异口同声说道:北方的匈奴人早已经称帝,我中国天下怎么能让异族人来做皇帝,请您即刻登基称帝,匡正天下!

  司马睿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让殿中将军韩绩先把御座撤下去再慢慢商量。
  韩绩真的去搬御座,这时候纪瞻脸色一变,大声呵斥韩绩道:这是皇帝的宝座,谁敢动一下我就跟他拼命!
  纪瞻那表情几乎是要吃了韩绩,韩绩也不敢动了,心里想着我TND招谁惹谁啦。
  一边的司马睿已经感动的稀里哗啦,说难听点他自己就是条丧家之犬,不得已躲到建康来,已经很惭愧了。(寄人国土,心常怀惭)

  没想到一个土生土长的建康人居然这样力挺一个北方佬,司马睿拉着纪瞻的手说道:兄弟,啥也别说了,这皇帝我做!
  纪瞻、王导一个“貂子”,一个“伧鬼”成为东晋立国功勋,从此南北一家亲!
  日期:2016-08-06 09:42:37
  第三十章、南京成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
  东汉以后的中国都是门阀士族政治,门阀士族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部曲、佃农,而这些人都不在官方人口的统计中。

  永嘉之乱中到底有多少汉人来到江南,准确的数字很难统计出来,学者估计在百万左右。
  西晋时代,北方汉人大概在2500万左右,南方基本也有1000万。
  史料称,胡人在北方施行的种族灭绝政策,百分之六七十的中原人都逃到了江南(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而其中绝大部分都聚集到了建康“琅琊王”的旗号下。(所以个人认为南下的汉人绝对不止百万)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建康城里必定挤满了北方难民。
  为了安置难民,在王导和顾荣的指挥下,整个南方设置了数不清的侨州、侨郡、侨县,难民都难以忘记故土,新设立的地方还都用北方州郡的名称。
  仅仅在南京周边设立的侨郡、侨县就有20多个,成为最大的北方难民中心。
  山东临沂来的一百多户门阀大族因为和司马睿、王导是老乡,被特别照顾,安置在了皇城四周定居。

  其他难民分别被安置在现在的栖霞区、江宁区、六合区、高淳等等地方,遍布南京四周。
  此时北方难民的人数占据南京人口的一半,四分之一为南京土著,还有四分之一是从苏南、浙北或者湖南一带来南京的。
  南京人本来和江浙人一样都说吴语,在北方人眼里,吴语总是叽里呱啦;在南方人眼里,所谓的洛阳雅言跟火星语一样,根本听不懂。
  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建康城要是骂起架来,也是鸡同鸭讲,双方都沟通不了。
  当时的王导对这样的局面比较忧心,于是广泛发动南下的北方人学习常用的吴语,他自己更是带头苦学吴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