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大宋朝》
第52节

作者: 诸葛仲亮i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说过淮河流域没有南唐的水军了,但并不代表没有陆军了。对现在还有楚州,现在轮也该轮到楚州了。

  此时的柴荣感觉很是疲惫,他现在感觉自己很累,一路上打仗总是顺风顺水,一点挑战都没有,实在是没劲极了。
  他没有打过硬仗,是因为他没碰见自己想碰见而又不该碰见的人。
  此时楚州的守将叫做张彦卿,关于张彦卿这个人,我不想做过多的介绍,只想告诉你一点,他是一个仅次于刘仁瞻的第二个南唐牌硬骨头,这个人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刘仁瞻的2.0版。
  之所以要说他是第二个硬骨头,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一个硬骨头了---刘仁瞻。
  这兄弟和刘仁瞻是一样一样地,都是硬茬,都是死不投降的主,都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但是还是有一点区别的,也是唯一的一点,刘仁瞻的部下叛变了,而他的部下全部都战死了。
  楚州城破之际,他和他的手下一千多名将士,和后周战神们苦苦鏖战,无一人投降,全部战死沙场,后周也因此受到重大损失。

  战死沙场,马革� 尸,这对于战士来说叫做死得其所,他们注定名垂青史,可谓死而无憾矣!
  刘仁瞻和张彦卿都是一样的,他们俩都令我很感动,但与刘仁瞻不同的是,张彦卿令我不止是感动,更是激动。
  前面我说过,要对刘仁瞻致以崇高的敬意,但是说的那些话,在冥冥之中也是说张彦卿兄弟的,他们俩都值得我这样说。
  我想他们得到这样的赞誉,此生可谓无憾矣!
  损失惨重的柴荣听到消息之后,大怒,不对,应该是狂怒。柴荣下令,楚州城全城一个不留。
  这道命令在史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屠城。
  所谓屠城,就是一个不留,说白了就是杀他个干干净净。
  自三征南唐以来,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从没遇见过这样不识时务的人,所以柴荣很生气。
  猛人生气自然比一般人生气要严重,一般人生气无非是摔个碟子砸个碗,可是猛人生气就不一般了。
  这个代价我们说了,就是屠城。
  ,也暴露出柴荣的性格缺陷,易怒、暴躁但是我们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和角度、冲动……

  强极则辱,情深不寿。
  柴荣的短命,并不是上天对他的不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好自己生命的节奏,怨不得别人,怨不得别人啊。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呐!至理名言啊,吾信然,信然!
  日期:2016-10-22 20:59:12
  花钱买个清静

  血洗楚州之后,世宗皇帝下令接着南下,后周军所到之处,都是招降纳叛,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天长(今属安徽东部)、静海(今天津静海县)等地不战而降。
  接下来柴荣锁定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南唐的都城----金陵。
  说实话柴荣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战争狂人(比希特勒还差点),连新年都没回家和家人团聚(估计工资应该加倍),难得,难得啊!
  显德五年(公元958年)二月初,柴荣引战舰数百艘,自楚州直接进逼扬州,进而进一步扫荡江北。
  但事实告诉我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啊。再英明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事后证明这次打扬州,分明是瞎耽误工夫。

  因为现在的扬州已是人去城空,早就空空如也了,现在去开着航空母舰打扬州,还有什么意义啊!
  三月初,后周水军终于走出淮河,来到了长江。此时柴荣伫立船头,面对滚滚长江水,柴荣心中感慨万千。
  回望自己几年来的峥嵘岁月,回望一下自己一手创造的记录,他有充分的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我是大周天子世宗柴荣,我是大周王朝守成之君,我开创的大周盛世,将以此世世代代相传下去。
  柴荣就是柴荣,历经时间的磨砺和岁月的侵蚀,我依然屹立在那里,无论是丰功伟绩,还是战败得失,这些都会被记录在史册上,功过是非还得任后人评说。
  江山还是如此多娇,自然会引无数英雄来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是得看今朝。
  长帆强橹远航,

  击水中流豪迈。
  人生至此,人生至此,无憾矣,夫复何求。
  柴荣带领大部队亲至江口,大破南唐屯泊在瓜步及东沛州(即东州,今江苏启东北吕泗镇一带)的水军。柴荣攻破在东沛州的水军之后,就驻跸在迎銮镇(扬子县的白沙镇(今仪征城区))。现在后周在淮河流域,一共攻占了十个州(南唐在淮河流域一共有十四个州)。
  柴荣休息了,可柴荣的手下没有休息,赵匡胤率军直扑长江南岸,以自己一己之力杀散南唐驻守在长江南岸的水军,登陆后赵匡胤又很不讲文明的丢了一把火,结果你明白的。

  李璟现在彻底歇菜了,连最后一条战线都这样被战神赵匡胤攻破了,这仗还能再打下去吗?再打下去金陵真的就被解放了。
  绝望的李璟派出了和平使者(求和)刘承遇,并带来了很优厚的和平条件(花钱买和平,古来有之):
  1、割让庐州、舒州。靳州、黄州四州给后周,且以长江为界;
  2、每出岁贡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钱十万贯,黍五十万斤,米麦十五万石;
  3、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奉后周为正朔,以周纪年;
  (首先我要先解释一个词:正朔,正,是指正月,朔,是指一个月里的第一天。正朔就是正月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所以正朔在古代也代指皇帝的年号。奉正朔当然就是承认和拥护当朝的统治阶级。说白了就是我认你做我的大哥,以后还要大哥多照顾,保护费是少不了您老人家的。)
  以上三条,只要柴荣他老人家点下脑袋,此合同立马生效。

  柴荣的性格前面我们说过,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但是这次不同了。
  这次柴荣重重的点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第三次征南唐就此结束。
  三征南唐结束了,后周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以上三条。
  “淮南平,凡得州十四,县六十,户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四。”(这是谁这么多事,好像是统计局的人统计的还详细)。
  得到的再多再少,现在已经是无关紧要了,关键现在柴荣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白忙活。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就把柴荣大哥的这点家当全部接管了。
  其实真正的赢家是他,是赵匡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