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一)霸下篇》
第23节

作者: 教你说人话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日期:2017-02-22 09:40:55
  而考古至今未在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发现同一时期类似良渚文化区那样的社祭遗址,及那样数量众多而精美的玉璧、玉璜、玉琮(cóng),这说明先人的政治建设曾有过地区性的各有所重——中原地区重视对政治本质的探寻,注重人性的基础建设;东南地区则偏重对政治形式的演义,注重社会的情绪调动。因此,孔子对舜的评价才是: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意思是,能看似什么都没做,却使天下大治的人,也就只有舜帝了。他做了什么呢?不过是恭敬的面对社会居庸自正而已啊。
  而对大禹的评价则是: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fú,本意指编坠在衣、帽上的皮饰,此指祭祀时穿的华丽服装)冕(miǎn,高大华美的帽子),卑宫室(公府简陋)而尽力乎沟洫(灌溉系统)。禹,吾无间然矣。”
  意思是,对禹这个人,我是没什么可指摘的了。他自己粗茶淡饭,却把美味献祭天地鬼神;衣着简朴,却把祭祀用的帽服做得那么华美;办公及居住的屋室简陋,却把农业灌溉用的沟渠修得那么坚固。对禹,我们还有什么可指摘的呢。
  同是面对社会“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但两相对比,这个面对却有了一隐一显的差别。而这个差别,就在“礼仪”二字上。
  礼,克制自我;
  仪,张扬社会。
  克制者隐,张扬者显。
  隐者重礼,显者重仪。
  而偏重了仪,也就偏重了张扬。偏重了张扬,自然就极易使仪的主导者在张扬社会的同时张扬了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中心。
  东南地区的先人之所以重“仪”,就因为他们的先人从出生那一天起,就世世代代遭受海侵失地,所以他们对土地有太多的切肤之痛!正是这痛让他们格外的重视万众一心。按今天的话说,就是重凝聚力。世界上除了战争,还有什么行为比抵御大海的入侵更能使人重视社会的凝聚力呢?正因为这种凝聚力常常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需要它爆发出一个特定的超强能量,所以要想实现这种超强能量的聚集,就必须依靠两大法宝:一是强制,二是鼓动。

  强制针对的是人的生命和思想的自由;鼓动针对的是人情绪的高低涨落。而人这东西一旦失去了思想的自由,物质的欲望便格外的高涨,此时便格外的看重社会性业绩事功。而人越是看重业绩事功,情绪也就越是容易激动。一旦激动起来,则平常越是惜命的此时反倒越是格外的不要命。所以,权力者只要让鼓动的诱饵击中情绪激动的那个焦点,就能让整个社会如火如荼,澎湃汹涌。
  这就叫“点燃激情”。
  依靠激情治社会,可以挥斥方遒,可以叱咤风云,可以扬功显名,可以事半功倍,但就是不可以长久。因为激情燃烧起来的岁月,在生产激情的同时也生产着恐怖,而不管是激情还是恐怖,带给人的都不过是一种情绪上的刺激。刺激一旦超量,产生的就是麻木。所以激情过后常常就是疲软。
  疲软的表现,就是人情淡漠,麻木不仁,无情无义。所以,总能保持激情的人,不是战争狂人,就一定是得了精神病。虽然岁月流逝,人们又总是容易忘却恐怖而怀念激情,但那也不过是因为疲软得实在有些过久而需要刺激一下过份麻木的神经……
  仪,就来于激情。

  人,需要激情。因为激情使人张扬。张扬使人充满活力。而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必然一片繁华似锦,欣欣向荣。但人若一味张扬,不知克制,则张扬就会走向张狂,而此时的社会,则必将在这张狂中繁华落尽,活力尽失——从张扬到张狂,虽一字差,但其距离,也不过一步之遥……
  激情,只有在礼的约束下,仪才能在张扬社会的时侯,不走向张扬自我,张狂社会。
  日期:2017-02-28 09:21:42
  15、从两只黄鹂鸣翠柳说起
  启哥儿一生气,问题就严重!
  好在启哥儿不常生气,或说从没认真生过气,所以问题也就很少严重,或说从来就没严重过。但这次启哥儿是真生气了,问题就真的很严重了。

  别看启哥儿在今天的知名度不高,可他的父亲却不得了,就是那个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老婆生孩子都不进去看一眼的大禹!而生下的那个孩子,就是咱们启哥儿。
  那时,还是公天下时代。
  不幸的是,三年前,禹帝在巡查天下走到江南会稽时,因病逝世。启哥儿带着弟妹前去奔丧,天下族群领袖也都来吊唁。下葬后,启哥儿按礼制留下来为父亲守孝,族群领袖们则跟随禹帝安排的接班人益,回到权力中心阳翟(今河南禹县)。三年后,启哥儿守孝期满,回到阳翟,益便马上收拾铺盖回了老家。
  这是公天下制度最重要的一环!
  当年舜帝及禹帝,也都是在尧子丹朱、舜子商均三年守孝期满回来后,收拾铺盖回到自己的老家蒲坂、阳翟,还政于丹朱、商均的。为什么这样做呢?就因为这个帝位是先帝“一人的选择”,而非“天下的选择”。所以,通过三年独立执政,先帝的选择是否正确,是需要大家来评价的。而主动离开帝都回老家,目的就是给天下各族群一个充份评价选择的机会。最后,各族群都离开丹朱、商均,追随舜和禹,并以其老家为天下权力中心。所以,益也按此程序,还政于启哥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