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一)霸下篇》
第2节

作者: 教你说人话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黄帝灭掉好战的蚩尤后,威望空前高涨,似乎他就该有点什么想法才是。可他实在没有什么想法,就那么带着他的人,回到了他的“涿鹿之野”。也许炎帝也该有些什么想法才对,可事实上他也没什么想法——南边没了九黎族的威胁,北边又是他的盟友亲家,还有什么可想的呢?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他的“天下”坦坦然然的扩展到黄河南北的绝大部分中原地域及淮河流域,他大概是头一次的体味到了什么才叫真正的滋润。

  有了滋润,那自然就不再需要什么想法。
  不知炎帝究竟这样的滋润了多长时间。五年?十年?二十年?做为炎、黄二位老人家的子孙,我们当然是希望这位老祖宗能继续的滋润下去。可遗憾的是,这位老祖宗这时偏偏的开始有了想法。而人这东西一旦有了想法,就一定会失去滋润。也许炎老祖宗早就该有想法,早有了也许此时就不再需要想什么;也许他根本就不该有想法,一直就这样的滋润下去,天下依然还是天下的天下。
  但也许正是这位老祖宗在该有想法的时侯没想法,才终于弄到了不该有想法的时侯却不得不有想法的地步。也许正是由于这是不得不想,所以他越想就越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天下”最大最广,可那些与黄帝“天下”相邻的部族,却要一个个、一群群、一片片的转向那一片“天”的天之下?他更想不通的是,这个黄帝从始至终也没见他拉拢过谁,动员过谁,既没有要求别人一定要做什么,也没有要求别人一定不要做什么,可大家却硬是自觉自愿的跟着他一起做,你说这长气不长气,生气不生气?

  炎帝就是在这时开始得了郁闷症的。
  有一天,正郁闷间,突然有人大喊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炎帝吓一跳,以为蚩尤的鬼魂来了。可找了半天,身边连个苍蝇都没有。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喊的。就砰砰的心跳好一阵,脊梁骨上出一片的冷汗……
  “想不通”这东西有三个毛病:一是接着想,直到想通它,这是个好毛病;二是不再想,爱怎样怎样,这个毛病说不上怎么好,可也说不上怎么坏;只这第三个毛病最要命,一想不通,就犯糊涂!
  炎帝这时就犯了糊涂,竟带着他的人去和黄帝打架,据说就在今北京官厅水库附近的“阪泉”,打了个不亦乐乎。按史书的说法,同样是“血流漂杵”。不管那时的阪泉有水没水,反正炎帝是打进了人家的大门里,怎么说好象都不占理。所以,这架打的也就特别没劲,输得也就特别的没意思。好在黄帝还是那样子,你要打呢就打,你不打了呢就不打,有一搭没一搭的,弄得炎帝长一声短一声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好。后来到底是年轻人憋闷不住,也不怎么的亲来亲往的就又通起亲来,炎帝才又找回了些滋润……

  再后來,就有个大傻八,弄不明白象炎帝、黄帝、蚩尤帝这样的人类文明创建者、传播者,为什么竟会这样的自相残杀,就去问老子。老子提提他的开档裤,擦擦他的青鼻涕,点着他的脑门说: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者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xiān,锋利)袭(刺入)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台吉事尚左,丧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快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傻八听得直眨眼。
  老子叹口气,只得接着解释:兵,就是武器。人类制造武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捕猎,而捕猎的目的,则是为了生存,这都是出于不得已。而兵器由捕猎到杀人,已衍变为不吉祥的东西,遭到人们的厌恶。所以,把握了天地之道的人不使用它。
  因此,兵器不是君子需要的东西,非不得已时不用它。兵器以锋利便于刺入为上等,但不要赞美它。因为赞美兵器的坚韧锋利,杀伤力强大,导弹、原子丨弹丨、氢弹、中子丨弹丨的威力无比,就是以杀人为美了。而把在一场战役中伤毙人数超历史记录,当作丰功伟绩炫耀后人的东西们,显然就是在以杀人为乐事。因此,不管你打的旗号多么漂亮,自认目的多么纯洁,自视又是多么伟大辉煌,只要是采取以战争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你都是反人类、反社会的。即使你打胜了,也不可能得逞其志,必以失败告终——因为你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公敌。

  先人自古就在结婚、生子或升迁这样的吉事时,行左道、居左位,而在办丧事时行右道、居右位。故君子平日安居时,以左面为尊,而军旅之中,则以右面为尊。而先人之所以让军旅之中处辅位的偏将军行军、立帐居左位,而处主帅地位的上将军却在行军、立帐时居右位,就是告诉我们——不管任何意义上的战争,对人类社会都是不利的,故杀伤人越多,便越应感到悲痛,如临亲人之丧!
  这就是黄帝为什么在取得两大战役的绝对胜利后,却没有居功自得,人五人六的写个回忆录,作个报告,拍个电影,对天下有点什么想法的原因。九黎族是谁?炎帝又是谁?都是同一片蓝天下的亲兄弟呀!弄到杀得“血流漂杵”的地步,也就只有毫无人性的玩意儿,才会弹冠相庆啊——喂,小子,听懂了没介?

  傻八说懂了,人类所以有战争,是因为有兵器!
  老子摇摇头,叹一声,心说这小子算是没救了!
  日期:2016-11-23 20:38:04
  霸下者,龙九子之一也。
  俗话说,欺上霸下,只霸下不欺上者,无上可欺也。
  是谓帝王。亦可名曰“帝王篇”。
  日期:2016-11-25 13:12:58
  2、江湖经战阵,草木待仁风
  上古先民,聚族而居。
  但在渔猎采集时代,先民是没有固定居住地的。就算进入烧荒轮作的农耕文明初期,也仍是随着地力的衰退,数年就得迁移一次。后来,随着农耕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懂得了施肥可以保持地力,这才使轮作逐渐被淘汰,人们也才有了类于今之村落的固定居住地。
  先人称之为“邑”。

  而在进入农耕文明之前,先民为了防止近亲繁殖,种群退化,逐渐走出了封闭的族内婚,开始族与族之间的相互通婚,步入了婚姻文明,逐渐使族群结合为部族。当这样的部族进人农耕文明后,姻亲之族的一个个固定居住地,自然就使不同的族群形成的那些不同的邑,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地域性联盟体。即如《山海经》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记载: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鸀(shǔ,又音zhuó)鸟”、“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神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等等……
  这些“神”、“鸟”、“人”、“虫”等类于天方夜谭似的东西,就是组成部族的那些族群的“组合图腾”。这样的组合图腾,如果再继续组合下去,将会由复杂而致简单,由简单而致同一。而在图腾同一的过程中,诞生的则是“民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