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唐朝》
第14节

作者: 九月长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宋金刚没有争取到这部分力量,但是李世民就不同了,他以还乡团身份,不停的发檄文给各村堡,告诉乡党们,人民的军队回来了。
  那些不与宋金刚合作的,总不能宣布独立,成立第三方政府,那么就只能支持李世民了,出粮支持李唐,所以,李世民“军食充足”。
  在这场消耗战中,李世民不停的给宋金刚帮倒忙,派人的抢劫宋金刚的运输队的粮食。大冬天的作战,本来就冷,而李世民的土匪行为,让宋金刚变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
  这场消耗战中,宋老生粮缸率先见底,由于他没有发明出神话中的,怎么取,也取不尽的神缸,只好带队撤退。
  宋金刚北走,招呼也不打一声(打了就走不了啦),李世民为了赶上不告而别宋金刚,本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死咬不放的精神,带领骑兵一天之内跑了一百多公里,这么剧烈的长距离户外活动,使得全体追击官兵的屁股都要礅成两半了。

  屁股肿痛的刘弘基认为,宋金刚打的都不成样了,我们功劳不小了,回去吧。继续追击可能有危险(对自己也有危险),不如驻扎下来(养养屁股),等待后续部队(比较万全)。
  日期:2017-07-08 14:16:39
  只能说上次,被薛举抓住的刘弘基,没有听见李世民和窦轨的对话。
  看到自己的损失,却没有看到对方。
  战争中最大的伤亡,往往不是在面对面的对抗,而是发生在胜方追击逃跑的败方时候。
  李世民认为宋金刚没招了(快完蛋了),他的部下,都很沮丧(无心再战),机会转瞬即逝,如果敌人跑回去修整,士气恢复。届时再打就难多了。
  知己亦知彼,方百战不殆。
  秦王英名,果非虚也!
  最后的结论:带着疼痛的屁股,继续追击!
  此后,由于李世民一路上跑的太急,盒饭都没带上,领导李世民都没饭吃,下属的悲惨也就可想而知。

  在鼠雀谷,马不停蹄的李世民终于赶上宋金刚,唐军一天和对方了打了八次,仗仗赢,连一次谦让的礼貌都没有。
  但是连续性追击,慢慢显出恶果,不是宋金刚的军队战斗力有多强,设伏的手段有多么的高明,而是追击时的肚子,拖了大家的后腿。他们跑的太快,干粮都没带多少,荒山野岭也没有几户人家,就算是把他们生吃了,也不够少则数百,多则数千追兵们塞牙缝,此时的李世民和他的士兵,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饭了,在饿得满眼昏花的状态下,竟然不知从哪里抓到一只羊(很可能是野山羊),分而食之。

  估计这只羊,最后连骨头渣都没剩下。
  日期:2017-07-08 19:18:54
  次日,唐军出了鼠雀谷,山谷褪去逼仄,平原托着宽广。没有投降宋金刚的村堡,从土墙的背后看到这支灰头土脸、难以辨别面目的“难民”军,当来人说是秦王殿下的时候,谁也不肯相信这支饿的连喊话,都没有多少力气的军队,直到李世民摘下自己的头盔,擦净那张满脸的黄色尘土,靠着面目识别,村堡的守军,才打开营寨,让这只饥肠辘辘的军队,脸上慢慢有了血色。饿的无精打采脸上,神采也飞扬起来。

  吃饱饭的李世民,来到介休城下,而在介休得到休息的宋金刚,觉得唐军人少,根本就不打算凭城固守,直接到介休西门列阵,堵上最后一把,大有尽人事,听天命的不管不顾。

  然而,列阵也没有用,唐军根本不跟宋金刚正面交锋。
  李世民派总管李勣攻击宋金刚的南侧,然后让李勣假装不敌,慢慢后撤。宋金刚这边的阵型瞬间就变了,大家都开始往南挤,争先恐后蜂拥而上,要痛打落水狗。因为割个首级什么的,与将来工作评级,有很大的关系。
  而凑热闹的,从来不嫌人少,李世民带着骑兵,从北边冲过来了。
  宋金刚追着李勣杀,李世民又追着宋金刚后面砍。宋金刚还没追上李勣,发现自己这边的人越来越少,看着满地的尸首,原来宋金刚的人,都被李世民砍零碎了,而前面李勣也不跑了,还反向逆战。

  宋金刚大败。
  日期:2017-07-09 11:03:35
  正如前面所写,宋金刚赌资被李世民卷走后,没有逃回介休城,而是又一次踏上了回家的路,往北边的晋阳跑。
  而在晋阳的刘武周,听闻宋金刚败绩,连个照面都没打,立马收拾细软,往突厥跑了。注意不是他的老窝马邑,刘武周已经吓破胆了,听见李世民的名字,都让他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跑到晋阳的宋金刚,本打算做一番抵抗,但这时的宋金刚,还没有走到群众的心里,大家都准备投降了,你宋金刚却还来这里添乱。
  被人挤兑的宋金刚自讨无趣,留下来,还可能会被人绑了领功,他也往突厥跑了。
  晋阳光复。
  刘武周本人,穷其智慧,连浩州都没有打下。从刘武周的同行来看,别人起事,靠的是本领大,功夫硬,素质高,人才多。而他靠的是简单模仿别人起事,但终归只能模仿,而不能超越。
  看看的他的手下成分,尚书左仆射(宰相),是他原先的卫士,内史令(宰相)是自己妹婿。原来武将之中的尉迟敬德,仅仅打过一次胜仗,基本没有怎么露脸。后期的武将,还要从外地进口一个宋金刚,但却也没像金刚那么硬。
  对于刘武周来说,最缺乏的是什么?
  答:人才。
  检阅
  五、中原很乱

  1、 王世充
  王世充,祖上本是支姓胡人,父亲支收,跟随母亲改嫁霸城王氏,从此改姓王,改名后的王收,曾官至卞州长史。
  王世充年轻的时候,还是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他的兴趣是看书,尤其喜欢看兵书、算卦的书、天文历法,尤其第一个爱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帮助。
  第二个爱好,从事后来看,没学到家,没有算到自己会遭灭族。
  日期:2017-07-09 14:20:16
  王世充作为李唐最强竞争对手之一,怎么说,也称帝了。竟然连个出生日期,也没有留下。他死前,一定没有哪个史官,会去问他的年龄。
  史书记载,开皇中(约590年左右)王世充出任仪同三司的官职、兵部员外郎,假设在此职位,他是二十岁到三十岁,那么620年洛阳大战时,王世充应该在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王世充,称当时的二十一岁的李世民,为小屁孩了(童子)。史书上,很少直接提当事人双方年龄,让我们总是产生一种错觉:双方是同龄人之间进行的一场争斗。
  事实远非如此,比如在楚汉之争,对阵鸿沟时,五十三岁的刘邦与二十九岁的项羽苦斗。年轻的后生项羽,非要与年过半百的刘邦单挑。
  刘老头不应,项羽反嘲笑人家胆小。
  只能说项羽的逻辑链条断掉了。
  王世充,实打实的以军功起家,平杨玄感时他在,雁门勤王他在,活生生把天下义军首领李密打的逃跑他还在,真正做到了,大隋哪里混乱着火,哪里就有开着消防车的王世充,上前滋着水枪,浇灭他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