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之年——跨越三十年的疑案追踪 一部有情怀的青春悬疑》
第28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2-16 09:18:11
  (正文)
  姥姥说完话就起身去厨房了。夏伊然找来盛垃圾的畚箕,将地上的碎碗捡拾进去。她一边干活一边回想这两天发生的事,突然间一个念头闪电般的闯入脑海:菲菲之所以嫁给齐亮,不是因为齐亮会开车跑运输,根本原因在于她可选择的余地太小。受大环境影响,镇里年轻人纷纷到外地打工,生活过得去的就在外地落了根,不会再回到这里来。这样真正在镇里生活的年轻人数量有限,如果再算上对方接受认可的可能,则能够愿意娶菲菲的恐怕所剩无几,因此在马五婶的撺掇下,本来尚在犹豫的菲菲父母最后也只能同意。而二十年前的大石砬子林场相比于今天的马鹿岗镇无疑更为封闭,人口也更为稀少,适婚男女又多留在林场发展,想要婚配就必须局域在林场内部,这应该是父亲最终同意娶母亲的原因之一。但即便如此,父母当年的婚事仍有太多不可忖度的疑点。从姥姥刚才的表现上看,她无疑是个知情人,但她显然对此不愿多谈。怎么能让她说出一些实情呢?夏伊然决定晚饭后再找个机会问问。

  姥姥在厨房忙了半天,饭菜才一样样地端了上来。原来她们虽然早在七年前就住进了楼房,但姥姥已经习惯了平房之内用大锅大灶做饭炒菜,搬到楼里之后因为面积有限,当然不可能再在厨房中搭建一个烧木柴的大锅,姥姥便改用液化气和电饭煲做饭。姥姥使用液化气太过小心,火力总是维持在刚刚拧开阀门的大小,故此炒菜所用时长比别人要多了不止一倍。以往夏伊然也曾想主动帮姥姥炒菜,却被姥姥义正词严地劝阻住了:“这液化气你别乱动啊!街里的红太阳饭店办升学宴的时候,就是液化气爆炸了,炸死了两个人,死了都没地方说理去。”因此姥姥做饭时夏伊然只能做些打下手的活计,液化气灶姥姥是碰也不让她碰的。

  折腾到了五点半的时候,饭菜总算上齐了,姥姥招呼夏伊然上桌。因为今天是夏伊然回来,所以桌上的菜肴比往日要丰盛许多,有蒜泥白切肉、清蒸河鱼、素烧茄子、豆角排骨,林林总总有八九样,姥姥还打开了两罐碳酸饮料以示庆祝。陈志华早就循着香味凑了过来,捞起一块滚烫的排骨就直接说塞到了嘴里,结果烫得嘴都合不拢了。她一面欢然大嚼一面又拿过一块塞给夏伊然,那意思是让她也吃。夏伊然看到妈妈脸上单纯的笑容,不忍让她失望,接过排骨小口啜食起来。姥姥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也不来干涉陈枝花,任由她在桌子上随意取食。姥姥和夏伊然一边吃饭一边谈论学校的奇闻趣事,而陈枝花不理她们谈话内容,独自一人左右开弓,吃得欢畅无比。不过一会儿功夫她就打了个响亮的饱嗝,吃的速度也明显放缓下来。姥姥说道:“吃饱了你就洗洗手,去那边坐着吧。”陈枝花从盘子里捏起两块白切肉放到口中,一边嚼着一边含混不清地答应着,但总算她也知道吃多了东西会腹胀难受,因此再吃点东西便离开了餐桌。

  趁陈枝花不在,夏伊然再次拐弯抹角地问起父母当年相识的缘由,姥姥闭口不答,隔了好半天才说:“你妈那时候也不是正常人,都彪了快十年了,三多两少也不知道,还能怎么样?凑合着过呗。”夏伊然还要再问,姥姥却说道:“你不是问你舅姥爷的事吗,我这就讲给你听。”
  日期:2017-02-17 14:21:00
  (正文)
  第五章
  舅姥爷是姥姥的弟弟,大名雒川,活着的时候是马鹿岗煤矿的一名小学老师。
  马鹿岗煤矿统属于原煤炭工业部下属的山城矿务局,与林业局互不统属,是不折不扣的准处级国企。刚建国的那阵子,苏联援华的重工业项目主要集中于东北,马鹿岗煤矿因为矿层较浅,煤炭多为表面光滑的无烟煤,因此在老大哥的帮助下也兴建了一座年产八十万吨的洗煤厂,在几任矿长的主持下,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平均每年开采煤炭都在百万吨以上,是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当时人称其为“八十里矿区,一万八千英雄儿女”,矿里不仅设有大大小小的附属子企业,就连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子弟学校也是一应俱全。因此仅从矿区的规模来看,堪可比拟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当年因为福利待遇好不只羡煞了多少外来人口。

  雒川和姐姐雒金凤一样,都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随父母迁到马鹿岗的。姐弟二人的父亲重男轻女,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便早早让雒金凤辍学在家,帮助家里烙煎饼、喂猪、捡柴火,雒川则由于父母的偏爱,得以顺利读完初中,又考入了马鹿岗林业局自设的技校。这所技校学制只有两年,毕业时发给中专文凭。雒川按部就班地读下来,也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家里正在为他的分配去向发愁的时候,忽然听说矿区有招老师的消息,便怂恿雒川去试一试。那时正赶上矿区人口急速增长,教师数量严重缺编,雒川在应试者中算是学历比较高的,因此一试得中,成了一名比学生大不了多少的小老师。

  几年之后,雒川的工作也稳定下来,便有人来上门提亲。教师工资虽然不高,比井下工人是天差地远,但是胜在工作环境较好,风险系数也小得多,当地普通工人对传道授业的教师又多有一种天然的景仰,所以来雒家的人络绎不绝,几乎要将门槛踏破了。雒川在家人的劝说下,最终和幼师出身的水涵清喜结连理。水涵清父亲是马鹿岗煤矿的挖煤工人,一共养育了八个子女,水涵清在其中排行第五,恰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位置。好在水涵清还算争气,读书时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被煤矿第四幼儿园招工,成了一名幼儿教师。她和雒川结婚前并没见过几次面,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但听媒人介绍了雒川的情况后,便也无可无不可地同意了。那时结婚不搞大排场,两个人登了记之后,便两张床拼一张床,住在了雒川分得的三十平米的公房内。

  日期:2017-02-18 17:46:41
  (正文)
  第二年,两人的爱情结晶诞生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本来按照雒川的意思,还想再要一个,无奈计生政策抓得太紧,报纸上成天宣传“只生一个好”,而煤矿内部更是规定了如果超生,夫妻双方有正式工作的,都要停薪留职,每月只给发二十五元的基本生活补助。雒川两口子都在煤矿管辖范围内,反复衡量利弊后终究还是不敢造次,只能将全部心血都用在独生女儿身上。
  女儿长到十岁时,远嫁南方的水涵清二姐发来电报,说那里教学质量高,孩子放在东北这山旮旯里屈才了。雒川两口子一商量,觉得二姐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便决定把女儿送到南方去。至此家中便只有夫妻二人生活,他们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以便支付孩子在南方的生活开支。
  这样波澜不惊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九七年的冬天,灾祸忽然降临到这个普通家庭的头上。彼时煤矿因为夏天受到暴雨的侵袭,再加上资源日益枯竭,生产全面走下坡路,水家在煤矿工作的几个兄弟纷纷迁往外地,老母亲也随着大哥去了山城,只剩下水涵清和最小的弟弟尚在煤矿。这年阳历的十二月十八日是水涵清母亲的七十大寿,姊妹们一致商定,要在祝寿当天集体赶到山城大哥家,让老母亲高兴高兴,同时多年不见的姊妹也能聚一下。水涵清的弟媳没有工作,又酷爱张罗组织,因此对这件事格外上心,提前两天便到雒川和水涵清的住处告诉他们,说到时坐上午九点的火车一起走,水涵清自是一口答应。雒川也提前一天从校长那里请了假,收拾好了一应礼品,只待第二天早上出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