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挨打太轻》
第10节

作者: 火柔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些后面会说到。
  听闻英国船都跑了,林则徐大怒,认为是十三行里有内鬼,因此到达广州一个星期后,林首先发难,矛头直指十三行。
  日期:2017-04-28 12:34:00
  第九章 林钦差禁烟靠权力说话(一)
  林则徐召见十三行的所有商人,指责伍绍荣说:查节次夷船进口,皆经该商等结称,并无携带鸦片,是以准令开舱进口,并未驳回一船。今鸦片如此充斥,毒流天下,而该商等犹混行出结,皆谓来船并无夹带,岂非梦呓?夷馆系该商所盖,租与夷人居住,馆内行丁及各项工役,皆该商所雇,马占等皆该商所用,附近银铺皆该商所与交易者,乃十余年来无不写会单之银铺,无不通窑口之马占,无不串合快艇之行丁工役,并有写书之字馆,持单之揽头,朝夕上下夷楼,无人过问;银洋大抬小负,昼则公然入馆,夜则护送下船,该商岂能诿于不闻不见?乃相约匿不举发,谓非暗充股份,其谁信之!乃不知朝廷豢养深恩,而引汉奸为心腹,内地衙门,一动一静,夷人无不先知,若向该商问及夷情,转为多方掩饰,不肯吐实。即如纹银出洋,最干例禁,夷人果皆以货易货,安有银两带回?况经该商等禀明,每年交易之外,夷人总应找入内地洋钱四五百万元不等,如果属实,何以近来夷船,并无携带新洋钱到港,而内地洋钱日少一日?该商中之败类者,又何至拖欠夷债百余万之多?可见`以货易货`四字,竟是全谎……叠奉谕旨,以鸦片入口、纹银出洋之事,责备大小官员,十分严切,而该商等毫无干系,依然藏垢纳污,实堪令人切齿。本大臣奉命来粤,首办汉奸,该商等未必非其人也!

  广东十三行这时共有十一家商行,即怡和行伍绍荣、广利行卢继光、同孚行潘绍光、东兴行谢有仁、天宝行梁承禧、中和行潘文涛、顺泰行马佐良、仁和行潘文海、同顺行吴天垣、孚泰行易元昌和安昌行容有光,伍绍荣和卢继光担任总商,但十三行的实际带头大哥却是伍绍荣名义上已退休的父亲伍秉鉴。前文说过,伍秉鉴即伍敦元,那时可算得上是世界首富。现在伍、林二人对峙周旋,后来两个人的蜡像都待在伦敦蜡像馆,这真可算是一种缘分。

  林则徐指责的当然就是为首的怡和行。但林来广州才一个多星期,短短时间内如何能找到十三行与洋商勾结的证据?
  伍绍荣跟随其父经商多年,官场的把戏自然非常熟悉。听话听音,他认为这是钦差大人发发官威,顺便伸手要银子而已。于是伍绍荣表示,十三行商人并未沾染鸦片生意,并且他们都支持禁烟,愿以家资报效。
  林则徐当然明白伍绍荣的意思,给点贿赂把这篇掀过去就算了。
  但林则徐是什么人,科举出身,身份是官。而伍绍荣是什么人,商人。两人身份相差悬殊。在封建社会里,士农工商,商人是排在社会末位的。所以经常看到富商不让自己的某个儿子接班做生意,敦促其读书应试考功名,因为中了功名,才能光耀门楣。反观欧洲人重商,结果商人开拓了海上航线,满世界乱窜,赚取了巨额财富,随之闹起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国家实力越来越强。
  在这一周时间里,林则徐一直盘算着怎么下手,最后得出结论,不能按常理出牌,先找洋商与十三行勾结证据,然后打压十三行,通缉鸦片贩子。如果要按这种正规办事程序,就算他林大人有通天本事,花上一两年他都未必能找到任何证据,那么这次出差,戏就得演砸了,道光皇帝不可能等他等到天长地久的。
  时间不等人,故此,林则徐就靠一个字出手:权。其实就是对十三行不讲道理了。
  林本是官,又身兼钦差大臣,故此他最大的资本就是权力,而权力就是傲慢。比如,林刚到广州,就把越华书院当作办公地点,于是书院只能暂时关闭,只为他所用。接着,他下了道命令,开除了五十四名公务员,因为他们涉嫌与鸦片有染。这些被开除的公职人员,只好自认倒霉,因为他们没有辩护和反驳的权力。林还把他在湖广的禁烟措施移植到广东,大力查处一切与鸦片沾上关系的人和地方,抓吸烟者与贩烟者,并收缴烟枪和鸦片,强制戒烟等。

  听了伍绍荣的话,林则徐当即大怒,斥责他们说:本大臣不要钱,要你脑袋尔……现在先以断绝鸦片为首务,已另谕夷人将趸船所贮数万箱鸦片悉数缴官,并责令签名出其汉字夷字合同甘结,声明嗣后永不敢带鸦片,如再夹带,查出,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此谕即交该商等赉赴夷馆,明白谕知……限三日内取结禀覆。如此事先不能办,则其平日串通奸夷,私心外向,不问可知。本大臣立即恭请王命,将该商择尤正法一二,抄产入官,以昭炯戒!

  看林则徐所说的“不问可知”,即得出,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白了,就是没有证据,也能得出你有罪,也能惩治你。
  《十五贯》中娄阿鼠说:大人说你有罪,那你自然就有罪。这就是权力的傲慢和粗糙。
  伍绍荣经商多年,树大根深,当然不怕,并且也考虑了怎么对付林则徐。
  林则徐要禁烟,就需要和洋人打交道。跟洋人打交道,就需要翻译。伍绍荣安排了四个人到林则徐身边担任其翻译工作。
  林则徐想了解洋人的资料,当然离不开翻译。
  通过对各方的接触,林则徐感到用武力不能达到禁烟目的。洋人的船快,大清的船慢,加上广东水师嗜食鸦片,战斗力不堪一击。十三行的奸商们又与洋商们勾结,通风报信特别及时。
  那又从何而下手呢?林大人想通过外交和内政两线作战的方法。
  对外,林大人给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写了封信,内容大致是:贵国王必须配合大清政府禁烟,停止在印度种植加工鸦片,并且女王需要及时向大清汇报禁烟的相关工作进行状况。
  当然林大人不知道英国女王没有实权,不知道英国人不会把中国作为老大看待。
  这封信是通过美国邮局寄往英国的,不过女王并没收到,很久以后不知如何被刊登到伦敦时报上。

  林则徐的外交信不是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发出,英人自然不予理会,最多把它理解为一个中国官员在英国媒体上表达对英国的不满而已。
  日期:2017-04-29 11:16:43
  林则徐对内即对广州就采取权力压倒一切的做法。林大人来到广州也有一阵日子,怎么着也要给皇帝拿出点成绩来,否则,不仅自己没面子,而且显示不出钦差大臣的决心和铁拳。
  但铁拳并非是不讲礼仪道德,林则徐先礼后兵,派十三行的商人们传钦差大人的命令《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主要内容是:一,论天理应速缴也。查尔等数十年来,以害人之鸦片骗人钱银,前后所得不知几万万矣。尔则图私而专利,人则破产以戕生。天道循环,能无报应乎。及今缴出,或可忏悔免殃,否则恶愈深而孽愈重。尔等离家数万里,一船来去,巨海茫茫,如雷霆风暴之灾,蛟蛇鳄蟒之害,刻刻危机,天谴可畏。我大皇帝威德同天,今要杜绝鸦片,是即天意要绝鸦片也。天之所厌,谁能违之。即如英国之人,犯内地禁令者,前有大班喇咈占澳门,随即在澳身死。道光二十四年,聿唠啤(律劳卑)闯进虎门,旋即忧惧而死。吗哩臣暗中播弄,是年亦死。此外凡有不循法者,该夷回国而遭重谴,或未回复受冥诛,各国新闻纸中皆有记载。天朝之不可违如是,尔等可不凛惧乎。一,论国法应速缴也。闻尔等国禁,吸食鸦片者处死,是明知鸦片烟之害人也。若禁食而不禁卖,殊非恕道,若禁卖而仍偷卖,是为玩法。况天朝贩卖之禁,本比吸食为尤重。尔等虽生于外国,而身家养活全靠天朝,且在内地之日多,住尔国之日少,日用饮食以及积蓄家财,无非天朝恩典,比之内地百姓更为优溥,岂非尔等于天朝之德转不知悔惧耶。从前鸦片虽禁,尚不加以严刑,则是天朝宽大之政,至于尔等私下贩卖,亦不十分罪究。今则大皇帝深恶而痛绝,嗣后民人不特卖鸦片者要死,而吸食者也要死,都是尔等害之,岂内地民人该死而尔等独不该死乎。今仰体大皇帝柔远之心,姑饶尔等之死,只要尔等缴清烟土,出具以后不夹带甘结,如有再带入口,人即正法,货尽缴官,这是宥既往而儆将来,何等包含浑厚。且无论尔历年所卖鸦片不计其数,就论上年带来鸦片,偷卖去的谅亦不少。尔仅将趸船之现存者尽数呈缴,已极便宜,那有再让尔等多赚银钱,更诱内地民人买食以陷死罪之理。恭查大清律例内载,凡外人有犯,并依律拟斩等语。从前办过夷人死罪,如打死人偿命之类,都有成案。试思打死一命,不过衅起一时,尚当依律抵死,若贩卖鸦片,直是谋财害命,况所谋所害,何止一人一家。此罪该死乎,不该死乎?而尚不思速缴烟土以免其死乎。尔等细思之。一,论人情应速缴也。尔等来广通商,利市三倍。凡尔带来货物,不论粗细整碎,无一不可销售,而内地出产,不论可吃可穿可用可卖者,无一不听尔搬运。不但以尔国之货,赚内地之财,并以内地之货,赚各国之财。即使断了鸦片一物,而别项买卖正多,则其三倍之利自在,尔等仍可致富。既不犯法,又不造孽,何等快活!若必要做鸦片生意,必应断尔贸易。试问普天之下,岂能更有如此好马头乎?且无论大黄、茶叶不得,即无以为生,各种丝斤不得,即无以为织,即如食物之白糖、冰糖、桂皮、桂子,用物中之银朱、滕黄、白矾、樟脑等类,岂尔各国所能无者。在中原物产充盈,尽可不需外洋货物,若因鸦片而闭市,尔等全无生计,岂非由于自取乎。况现在鸦片无人敢买,尔等寄在趸船,按月有租赁之价,日夜有防范之工,岂非多此枉费。一遇风狂火炽,浪涌潮翻,沉没烧毁,皆意中事也。何如呈缴而得优偿乎。一,论事势应速缴也。尔等远涉大洋,而此经营贸易,全赖与人和睦,安分保身,或可避害得利。尔等售卖鸦片,贻害内民,正人君子无不痛心疾首。甚至兴贩吸食之人置之于死,皆由尔等而起,即闾里小民多抱不平之气,众怒难犯,甚可虑也。出外之人,所恃者信义耳,现在各省皆待尔等以信义,而尔等转毫无信义,于心安乎,于势顺乎?况以本不应卖之物,当此断不可卖之时,尔等有何为难,有何恨惜。且尔等国不食,势虽带回,若不缴官,留之何用。既缴之后,贸易愈旺,礼貌愈优,岂非尔等之福也。本大臣与督抚两院,皆有不忍之心,故不惮如此苦心劝谕。祸福荣辱皆由自取,勿谓言之不早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