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48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赵家人的反应,以及赵匡胤对家人的妥善安置来看,赵匡胤绝对不像自己表现的那样:很傻很天真,喝酒误事,酒后被人潜了,本来不像当皇帝,当皇帝是被胁迫的,跟自己没有关系:我很无辜,别人贪图富贵逼着我当皇帝。
  实际上,赵匡胤同志素有大志(当皇帝),准备充分(家人很安全),志在必得(兵变一定会成功)。
  哲学上说,理想准化为现实需要三个条件 。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然后要围绕理想艰苦奋斗,最后要通过实践实现自己的理想。
  赵匡胤同志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当皇帝。赵匡胤同志一直都围绕着这个理想,艰苦奋斗,从小兵一直做到到了殿前都点检。
  现在的赵匡胤,很强大。他具备了实现理想的全部实力。
  赵匡胤要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只需要最后一步:通过实践。对于赵匡胤而言,这个实践,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日期:2016-06-23 20:37:44
  更新87(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八章 谜团7)( 每日更新)
  六 韩通被杀:芝兰当道,不得不除
  在整个兵变过程中,丧命的只有韩通父子。对于韩通被杀,我们已经很清楚,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谋杀,为了大家好好活,韩通必须死。

  韩通,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有个错号叫韩瞪眼。他不管见到谁都会翻白眼,对于赵匡胤,自然也不会翻青眼。韩通是侍卫司的老二,由于老大李重进常年在扬州出差,所以韩通实际上是侍卫司的老大。
  而且,韩老大还有一项特别大的权力,调兵权。他可以调动在京的中央禁军。
  正是他的地位,和这个通天的权力,最后要了他的命。
  兵变发生后,韩通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准备调兵,消灭赵匡胤叛军。

  韩通是此时侍卫司在京的唯一最高指挥官,在京城还驻扎着几万禁军。
  如果等到韩通调动军队,组织起有力的抵抗。赵匡胤的兵变,不一定能成功,即便成功,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十几万人在开封城火并,不是闹着玩儿的。
  所以,一定要阻止韩通调动军队、以皇帝的名义组织抵抗。
  赵匡胤同志也知道,韩通是大周的忠臣,赵匡胤喜欢忠臣,但韩通是个例外。
  如果忠臣是一朵花,那么韩通是一朵玫瑰花,只要是一身都是刺。所以不管韩通多么忠心耿耿,赵匡胤都没有理由让他活下去。否则,开封城将会血流成河。
  韩通,我敬你是条汉子,但是为了保证我能当皇帝,为了保证百姓不遭受战乱之苦,为了让大家好好活着,你必须死。

  谁让你是兵变不安定因素。不过你放心,你死以后,我会好好对你。
  芝兰当道,不得不除。
  所以当韩通准备抵抗时,就被王彦升盯上了。王彦升带人追杀,在韩通家门口杀掉了韩通和他的儿子。
  三天以后,赵匡胤同志对死去的韩通烈士进行了表彰,追封他为宰相(中书令),表彰他在赵匡胤同志兵变时临危不乱,敢于反抗的精神(嘉其临难不苟),还以极其高规格的礼节安葬了韩通。
  韩通可以说是极尽哀荣,这对韩通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人都死了,要这个宰相头衔有个屁用。不过赵匡胤同志也够大方,像韩通这种脾气臭、人缘差的人也能给个宰相。
  这件事,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对个人的实际意义。
  后来,赵匡胤在开宝寺看到韩通父子的画像,就命人立即拿掉。有人说,这是因为赵匡胤对韩通心中有愧。也有人说,赵匡胤之前的嘉奖和追封不过是做做样子。

  听说王彦升杀了韩通,赵匡胤很生气(怒彦升专杀)。我说了咱们这次不杀人,你还把韩通杀了,所以准备杀掉违抗命令、擅自杀人的王彦升。
  但是赵匡胤没有杀掉王彦升:我说了不杀人,所以也不杀你。
  其实赵匡胤的逻辑是存在问题的。
  兵变的时候,赵匡胤曾经约法三章,对于皇室、大臣不能欺负,对于百姓不能抢劫。听我的,厚赏你们;不听我的,就杀了你们。
  刑法在定罪上上有一个原则,叫做举轻以明重。依据赵匡胤的战时刑法,不能欺负大臣,欺负大臣的人要被杀死。可是王彦升不仅仅是欺负了重要大臣韩通,还杀了他以及他的儿子。按照赵匡胤的刑法,不听我的话,就杀了你们。
  王彦升没有听话,但是赵匡胤却没有杀掉他,约法三章变成了空头支票。
  赵匡胤同志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军校王彦升去坏了自己的规矩。
  那些全部被杀掉的、在兵变中浑水摸鱼的人就是证明:不听我的话,就杀掉你们。
  跟这些人相比,王彦升可谓罪恶滔天。赵匡胤之所以办了人情案,只有两种解释,第一,赵匡胤集团授意,第二,王彦升同志比较聪明,为了讨好新领导,主动把新领导的心腹大患干掉,以求官职进步。
  史书上说:赵匡胤因为王彦升杀掉了韩通,终身不给授予节钺。这句话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节钺这个东西,是权力的象征,很有威望的大臣们才有资格获得。而王彦升同志仅仅是个军校,后来虽然做到防御使,但是还是没什么名气,实在跟节钺没有什么关系。
  而且,韩通死去不久,王彦升就从军校升官为团练使,后来又做到京城巡检。
  京城巡检,正是韩通死前的官职,就是首都开封的城管局长。
  王彦升比较贪婪。一天晚上,他巡逻过后,就跑到了丞相王溥的家里,王彦升说:我巡逻累了,想到你这里讨一杯酒喝。
  王溥很害怕(惊悸而出),他知道,王彦升同志来到他家,绝不是仅仅路过,喝一口酒那么简单。

  他是来索贿的。
  王溥同志是个铁公鸡,所以家里很有钱,王彦升同志准备敲敲竹杠。
  这种场景,就像城管跑到一家餐馆,对餐馆老板说:你门口摆的座椅属于占道经营。
  潜台词就是:你是给钱还是整改。给钱,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整改,你会损失更多的钱,而且以后,我还会再回来的。
  王溥听懂了王彦升的潜台词,但是他并不打算给钱,王溥是个铁公鸡,辛辛苦苦攒了半辈子的工资怎么能让一个城管局长拿走?
  王溥装傻,好酒好菜招待了王彦升,一个劲儿的请他喝酒,你不是累了,想喝酒吗?喝死你。
  王溥之所以不接受索贿,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他是宰相,不是开餐馆的老百姓。所以王彦升不敢对他动手动脚,大家都是同事,体面还是要保留的。
  王彦升索贿失败,对于铁公鸡宰相,他只能在心里诅咒。
  王溥觉得很吃亏,平白无故被一个臭丘八蹭吃蹭喝了那么多好酒好菜,心理很不爽。第二天,他就向皇帝检举了王彦升的索贿行为。
  赵匡胤很生气,武将太嚣张,居然欺负到宰相头上了。当时皇帝正在对武将们实施严打,把王彦升贬官。
  王彦升是个狠角色,后来他镇守西北,管理党项人。对于违法犯罪的党项人,他从来不使用用酷刑,从来不搞刑讯逼供那一套。
  不严刑拷打,不代表他执法文明。实际上,谁要是栽倒他手里,倒是希望被严刑拷打。因为他会把犯人的耳朵割下来,当做下酒菜。被割掉耳朵的少数名族犯罪同胞,血流如注,全身血污,吓得浑身战栗,但是不敢动。
  王彦升就这么吃掉好几个人的耳朵,党项人也很害怕,不敢侵犯边界。
  韩通被杀,凶手不但没有伏法,反而越级升官。这一切证明韩通被杀事件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谋杀。是赵匡胤同志为了兵变顺利进行,为了避免流血冲突所采取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暗杀。
  而这场兵变,也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叛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