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情歌:藏区黄金梦,淘金沙的故事》
第23节作者:
仁者山168 真是想什么有什么,雅安安达藏茶公司的洛桑雪中送炭,告诉张建华一个好消息:他们办事处隔壁的杂货店老板回了家乡湖北,已经处理完存货,铺子退租了。房东问他们公司要不要一起租下来,钥匙都交给他了。张建华赶过去一看,非常满意:面积二十多平米,不大不小,位置也很好,门口临街,还有一个空场,可以停车。房租一个月1000元,也不算高。东南角有一道窄楼梯通到二楼,上面也是二十平米,一大半地方可以布置成一个客厅接待朋友,另外一小半隔了一个小间,放了一张床,住人没问题。角落还有一个卫生间,并且安装了热水器可以洗澡。
看完楼上下来,张建华让洛桑联系房东,马上定下来,他要了。
杂货店的玻璃柜、货架留下来了,摇身一变就成古玩店的展品陈列柜,暂时足够用了,几乎不用再添置什么。
日期:2016-06-13 05:25:00
和房东签了一年的合同后,张建华和安达藏茶公司的办事处成了邻居。这下喝茶方便了,洛桑说茶叶他包了,保证随时供应。
前一段时间陆续收购回来的东西,张建华整理出来一部分摆放进柜子里和货架上面。地方太大,零零散散摆放出来,显得空空荡荡。他里里外外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想等若干年以后再来进行比较。
一切收拾停当,他在大门上面挂起了刚刚制作好送到的招牌:博雅阁。门的左侧,竖着也挂了一块白漆红字的木板,上面的文字是:征集红军文物,旁边还有一行藏文,是同样的意思。
新安装的空调让店里温暖如春,拉姆一身新装,坐在柜台后面的椅子上。让她和来卖东西的客人先交流一下,再根据情况和张建华谈。不懂汉语的,拉姆就是翻译。
“这个,你们要不要?”一位藏族中年人把一个一尺多长,黑乎乎的东西放在拉姆目前,吓了她一跳。她用藏语和来的人聊了一会,扭头喊张建华下来。
张建华和洛桑正在楼上喝茶,听到拉姆在叫他,连忙走下楼梯,到柜台前面来看。他拿起那个东西,是一把长矛的头,已经生了一层厚厚的黑色铁锈。忽然,他眼睛一亮,在长矛的根部,他发现了一个小小的五角星,是錾刻上去的。
“这个哪里找到的?”张建华笑着问客人,拉姆马上翻译了一下他的话。听到回答后,她告诉张建华:“是他爷爷的,那年红军住在他们寨子的时候,他爷爷参加了红军,开始拿的就是这个长矛,后来发了步枪,就把这个藏在家里的墙洞里了。听朋友说这里收红军的东西,还要建博物馆,就拿过来了。”
“拉姆,问问他想卖多少钱?”张建华反复看着矛尖,觉得肯定是红军的武器,他可以买下来。
日期:2016-06-13 13:52:00
“他说不要钱,送给我们。”拉姆转述了来人的话,张建华一愣,连连摆手,“给他说,一定要收下钱,问他想要多少。”
客人听了拉姆的话,摇摇手,转身就走。张建华赶快转到柜台外面,左手拉住他的胳膊,右手摸了摸口袋,抓出里面所有的钱,看了一下,大概一千左右的样子,直接塞给了他。
来人拿着钱,好像烫了手似的丢在柜台上,头也不回,急急忙忙跑了。
张建华拿着钱追出门外,看见那个人已经骑上摩托车,一踩油门,一溜烟不见了。
有句古话:新手旺三年。张建华开店,生意竟然特别好。街上一些兼收古董的铺子的老板们一一上门,带来了他们手里的东西给他看。以前是业余爱好,很多东西张建华挑三拣四,只选一些比较喜欢的东西买。现在,就没有那么挑剔了,只要东西没有问题,价格也合适,先买下来再说。
“这些东西你收下来怎么卖得出去哦?我敢肯定咱们要赔本的。”拉姆看到二楼墙角的一堆破烂 货,担心地问张建华。
“我是故意收下来的,反正他们也没有要多少钱。这样,会让人家继续给咱们送东西过来。你这个不要,那个不要,谁愿意再来啊?这叫放长线,钓大鱼。跟师傅好好学吧,小徒弟。”张建华笑着和拉姆开起了玩笑。
日期:2016-06-13 16:00:00
“这样啊,明白了。”拉姆也笑了,“好,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
“还有,明显是新出土的古董和来路不明的东西不能收,免得违法犯罪。这个,我会慢慢教给你怎么判别。”张建华又叮咛了一下。
这天,扎西和纪念馆筹建处的小王和小宋来了,看到十几件和红军有关的文物,高兴极了,对着张建华竖起了大拇指。这些东西里,有一部分是买下来的,还有一些是大家赠送的,他做了登记。除了第一位送长矛的人没有来得及问情况以外,其他的捐赠人的名字和电话都写在了一张纸上。他把东西和纸一起推到小王面前:“这些都交给你们带回去,算我和那些朋友捐给纪念馆的。”
“这些是多少钱收的?我们要报上去申请经费进行采购。”小王认真地告诉张建华,“你能协助我们工作,已经很感谢了,怎么能再让你另外花自己的钱呢?”
“不说这些,纪念馆能尽快建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张建华不愿意多说什么了,拿了一个手提袋出来,把东西全部装起来递给小王。“走,请你们吃饭去,再好好商量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干。”
日期:2016-06-13 21:57:00
红军纪念馆
吃饭的时候,小王告诉张建华,他们已经和附近的驻军联系了,他们的库房里面有一些淘汰的旧步枪和老式的手榴弹,有些是二三十年代造的,可以转交给纪念馆,不过需要政府相关单位出具正式的借调手续。
“那太好了,这样展品就比较丰富,再制作一些放大的红军图片,配上文字说明,纪念馆就初具规模了。”张建华很高兴,以前和国内十几家博物馆打过交道,他很熟悉布置和展示技巧,先把框架搭起来,再逐渐补充和完善吧。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准备,一座像模像样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出现在大家面前,对外免费开放。筹办组的小王担任馆长,张建华被授予名誉馆长称号,另外还招聘了几名工作人员,扎西的姑姑卓玛也通过面试被录用了。
日期:2016-06-13 23:12:00
展厅布置的很有新意。进门处,竖立着一幅巨型地图,把红军长征的路线用红色粗线标示了出来,包括重要的地点和经过的时间。重点是雪山和草地,突出了纪念馆的地域性质。展品中,有红军的军装、斗笠、武器,还有红军铸造的银元、铜元,印刷的纸币和布币。刻有红军宣传标语的一块木板和一大块条石是馆里最大体积的展品,木板上的文字是“红军是穷人的救星”,石条是刻的是“赤化全川”、“北上抗日”,都是扎西的舅舅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并运送过来的。
“世上无难事嘛,”张建华和小王拍手相庆。然后,他们把博雅阁门口的“征集红军文物”的木牌一起挂在了展厅最后部分的墙上。
“张哥,县里让我把这一万元奖金交给你,还另外拨了十万元征集费下来。”小王拿出一个红色纸袋递给张建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