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情歌:藏区黄金梦,淘金沙的故事》
第20节

作者: 仁者山168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电话在响。”拉姆拍了一下他。
  “嗯,我知道是你。”他听出来了,是丹巴那个卖毛衣、羊绒服装的老板。“好,我可以要,你先收下来,我回去给你钱。”
  “拉姆,那个毛衣店老板说有人拿了一堆银元和铜元,价钱不贵,我让他留下来了。”说完,张建华带着拉姆在各个铺子随意看着。他和这些店主都很熟,以前经常在他们手上收些喜欢的东西。
  “老谢,你好啊。生意好不好?”在一家主要做古钱币生意的店里,张建华问老板。“现在银元多少钱一个?”
  “你要买,还是要卖?”老板笑着反问。
  “卖的话多少钱?”张建华想了解一下情况。
  “现在行情不好,收货价格不高,”老谢有点担忧地回答。“袁大头大概四百五十左右,龙洋一千四、五的样子。”
  “好,我明白了,我们回头联系。”走出这家店,他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在丹巴那边开一个古玩店,收到东西拿过来或者去北京、上海卖,肯定有很大利润的。
  “今天我们没有白来。”他兴奋地拽着拉姆走出了钱币市场。
  日期:2016-06-11 20:31:00
  老古玩店
  从文殊坊市场出来,张建华打了一个电话,和对方约好一会见。然后,伸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十几分钟后,他们就到了一间临街店铺的门口。
  这是市区里单独开的一个古玩店。面积不大,有十几平方米。店门对着大街,里面三面墙都有古色古香的陈列架,并且装了可以锁上的玻璃门。一层层架子上,错落有致地展示着大大小小的瓷器、木雕以及各种古董摆件。

  铺子中间是一个半人高的橱柜,上面平放着一大块玻璃,大概一米五见方。玻璃下面的台子上摆放了一些玉器、瓷器,小杂件,以翡翠挂件居多。
  女主人看着就二十多岁的样子,白白净净,一抬手,一扬眉,无不透出大家闺秀的风范。
  “快、快,你们里边请!”她绕过柜子迎上前来,“这么快就过来啦?”
  “刚才在文殊坊,离这不远。”张建华迈进店门,先到中间的低柜跟前看起来。“又收了不少宝贝嘛。”这是一家多年的老店了,以前他偶尔会来这里转转,有看顺眼的就买下来,算老顾客了。

  “也都是一般东西,看看有没有喜欢的?”女主人小秦性格温良柔和,说话不紧不慢,很适合做这个行业。很少见到她的老公到店里来,据她说,老公一般是在外面组织货源,联系大的客户,这样的模式应该是最佳组合。
  日期:2016-06-11 23:57:00
  “最近生意怎么样?”张建华随口问了一句,他一直希望也有这样一个小店,现在基本考虑好了,就在丹巴开一个。唯一担心的是,拉姆能不能像小秦一样做得了这样的事情。
  “还过得去吧。”小秦转回她的座位,拿起刚刚烧开的水壶,给他们泡茶。
  “这件玉坠怎么卖?”他看见一块和田白玉挂件,心里一动。这块玉给拉姆戴,一定好看。
  “你喜欢的话,优惠价三千。”小秦打开柜子,拿出玉坠,放在柜面上铺的一块白绒布上。
  这是一块精心雕制的古玉,体积不大,用游丝毛雕技法刻画出一只凤凰的形象,是汉代特有的工艺特色。明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所描述的:“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吊坠上面的细阴线形若游丝,细如毫发,逶迤婉转,顺畅遒劲,配合温润的玉质,确实与众不同。
  “行,你给配一条链子吧。”张建华选了一根翡翠小珠子串起来的链子,小秦熟练地拴好了玉凤凰。
  “拉姆,你试试。”他把链子给拉姆戴上,退了几步端详起来。“不错,挺好看的。”白玉配着色彩艳丽的藏服,立刻生出一种锦上添花的效果。玉更美了,衣服也显得更漂亮了。

  “古人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玉会越戴越润的,就让这块玉做你的吉祥符,好好陪着你吧。”张建华看着拉姆,希望这玉能给她带来好运、幸福和平安。
  日期:2016-06-12 06:58:00
  拉姆在生人面前,一般很少说话。现在,她双手抚摸着玉坠,脸上满是欢喜,平常不太明显的红晕显现了出来,激动之中似乎又带着几分羞涩。
  “玉随有缘人,这块玉在我这里放了几年了,今天总算是找到了真正的主人,你们都会很幸运的。”小秦收起张建华付的货款,由衷地祝愿着。多年以来,她和很多顾客通过不断交往、交流,都成了老朋友。
  张建华就在这里收获了不少古玩杂件,有一次还是在她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块玉的图片,觉得不错,最后也定下来成交了。今天,他又得到了一件比较满意的玉饰。当然,已经是送给拉姆的礼物了。

  “小秦,该下班了吧?”张建华看见外面已经黑下来了,“走,请你去吃‘香积厨’吧。”
  “是该收工了,刚好今天没事,大家一起吃个饭。”小秦心情总是很好,不是林黛玉那种多愁善感的人。“不过先说好,这饭由我来请,感谢你总来照顾我的生意。我还等着喝你们的喜酒喔。”她知道张建华的情况,一开始看见拉姆,就明白他有了喜事了。
  “谁买单快谁请吧。”张建华拦下一辆出租车,三个人赶往宽窄巷子的香积厨私家菜馆。
  日期:2016-06-12 07:17:00
  抗战捐款票据
  在出租车上,小秦的老公打了个电话过来,张建华让小秦给老公说一下地方,请他也一起吃饭。

  三个人到了餐馆,发现前面已经有六七个人在等位子了。现在成都好的餐饮,尤其是火锅店,很多都是这样,基本要排队。等小秦的老公罗杰赶到的时候,刚好轮到他们上桌。
  “有福之人不用忙啊,你来的正是时候。”张建华和罗杰见过几面,也很投缘,看他来的不早不晚,就开了个玩笑。
  “今天有个意外收获。”罗杰有点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急切地说:“一个重庆的老人家带了一批老票据给我,我们在茶楼聊了一个下午,刚刚分开。我们认识很多年了,先借了几份过来,建华你看看有没有价值。”说完,从背包里拿出一叠长条形状的纸质东西。
  张建华接过来一看,是几份中国银行的支票、汇票。其中一张上面,收款人写的是“难童保育会”,金额为壹拾伍万元,汇款人注明是“星洲华侨妇女筹赈会”。最下面签收处,有一个钢笔签名:“蒋宋  美龄”,字体十分流畅自如。从票面印制和纸质陈旧程度看,张建华感到应该是真品。

  还有一份是汇给财政部的,金额四千元,用途为“救济伤病难民用”,汇款人是“驻加拿大夫李沙尾路埠华侨救国会”。
  日期:2016-06-12 07:23:00
  另外几份是从南非、印度、新西兰等处汇给“外交部”等机构的汇单,也是华侨的抗战捐款,金额不等。
  “这些是哪里来的?”张建华有点意外,不太明白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能保存到今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