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大人,我只是一个传达者,不过从文仲大人刚刚的语气中,我已经明白了越国的态度,想来伍丞相知道了肯定不会很开心的,还望文仲大人三思!”
“不用考虑了,越国的底线刚刚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来人!”
“在”石洞之外的侍卫立刻走了进来。
“送伯宰大人下山。”
“是”
面对着文仲大人的愤怒,吴国使臣伯宰再无多言,立刻转身离去。
日期:2017-05-31 19:47:57
第二十八章 谋划
看着伯宰离去的背影,文仲立身静立,直到伯宰的身影完全消失于石洞之后,在文仲的后面,石洞内的阴影处,才缓缓的走出一个身影。
“文仲大人,一切果然如你所料。”在静默中,那个身影轻轻的说道。
文仲很是恭敬的转过身去,说道:“大王不必太过担心,现在吴国的主要精力在中原,晋楚二国绝对不会放任吴国坐大。而且楚国本来就和吴国是世仇,如果楚国能够打败吴国,我越国再乘势出兵,以报今日之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此人就是越国现任大王勾践,只见他的身材微微的有点削瘦,额骨高凸,长着一只鹰钩鼻,嘴唇很是单薄。看着伯宰离去的方向,脸上的表情严肃无比,严肃之下还带着微微有点儿慌张的惨白。眨巴着一张嘴,用着很是嘶哑的语气道:“只是军情如火,吴国大军此刻正屯兵于会稽山下,如果他们真的强行攻城,越国的存亡恐怕只在旦夕之间,而我们完全不知道楚国什么时候能够出兵,文仲大人认为楚国是否靠得住。
当初我不听文丞相和范将军的劝阻,一意孤行发动战争,谁曾想落到如此下场,我死不足惜,还请文丞相一定要想办法,保住越国一脉。”
“还请大王不要过多的忧虑,保住身体要紧。吴国阖闾曾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伍子胥更是扒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楚国和吴国早已成为世仇,他们一定会向吴国用兵。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楚国之所以会选择和我越国结盟,也是因为在这片区域能够相助楚国的,只有我越国,因此他们绝不会放任我越国被灭。”
从地缘政治上讲,最危险的敌人,永远在自己的身边,在两个相邻国家之间,争斗是绝对的,所谓的世代通好不过是弱者的一厢情愿,起初,吴越两国都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在晋楚争霸期间,晋国扶持吴国来牵制和削弱楚国;楚国则投桃报李,让越国在吴国的背后不断的惹是生非。
“那可是为何,直到现在只听闻楚国大军集结在吴楚边界上,却迟迟不肯发兵?”勾践焦急的问道。
文仲轻轻的回道:“大王,你还不明白,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讲求的是利益。在政治中,谋划、制定、判断、选择时,任何的政治家都必须得保持着高度冷静的理智态度,才能最终获取最大的价值。任何情感的干预,迷信的观念,甚至任何非理性的东西,一旦掺杂于政治中,都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文仲大人教训的是,寡人受教了!”
“楚国不会放任我越国被灭,可是也不会轻易出兵,他们也不过是在营造对他们有用的‘势’而已!”
“势?”
“恩,说白了,就是楚国在等待对他最为有力的出兵时机,现在我越国虽然战败,但毕竟还有一战之力,而吴国正值锋芒之势。楚国如果选在这个时刻出兵,就算侥幸打败吴国,他自己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反而会让我越国坐收渔翁之利。楚国也无非是想我们和吴国拼的你死我活之后,让我们消耗掉一部分吴国的国力后,他们再顺势出兵,以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局面。
楚国的计划,吴国当然也看的清清楚楚,这也是为何吴国屯兵于山下,却迟迟不肯出兵的原因,吴国因为地势的原因,现在陷入两方作战,所以他们更为的不敢轻举妄动。吴国在明知不可能很快灭掉我越国的情况下,他们其实更为希望与我们达成和解,以换取他后方的安定,然后有机会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参与中原的事务。这也是为何他们会希望得到大王的原因,因为只有得到大王,他们才会安心。”
“前往吴国,我已经作好了准备,只是我担心离开之后,越国可怎么办?”
“十日前,我已经送出书信给楚国丞相司马子期,愿意把高阳明交给他们,以换取他们出兵。”
“高阳明?”勾践眼神一动,“那个高阳明真的拥有那么大的作用?”
“大王,你刚即位三年,还不明白在中原礼仪中,周礼所占的地位。楚国在其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可以在武力上打败中原任何一个诸侯国,荆楚的蛮夷之长更是自立为王,号为楚武。可是却沦为中原诸侯的笑柄,面对着大周天子的时候,仍然不敢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才华横溢的楚庄王甚至已经把军队开到了大周都城附近,但最后还是不得已退兵。
他们所要挑战的,已经不再是一个、两个诸侯国了,而是代表着中原背后的周礼,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根深蒂固的力量。自周武王入主中原以来,所提出的‘华夷五方论’,使得每一个想要入住中原的各族,都不得不面对着整个中原地区的反弹。
就算现在的中原已经四分五裂,就算楚国能够在战场上频频获胜,可是要征服中原文明,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个不好,说不定还会被中原文明给同化,或者陷入持久的战争泥淖之中。
而高阳明却是上古儒生的唯一的后裔,如果说这个世上有谁可以让周礼崩溃,让各路诸侯为之震动,那就非他莫属。对于志在中原的楚国来说,只有高阳明能够帮助他们,他们得到高阳明的愿望比谁都强烈。
早在十日前,我就已经派人护送高阳明离开越国,前往楚国了。”
“文仲大人果然是深谋远虑,只是不知道文仲大人派了谁去护送高阳先生。”
“大王,我把这件事交给了顾将军。”
“顾千玄?”
“没错,就是顾将军,先王在世的时候曾对文仲说过,顾千玄是一个经历过大磨难的人,留待一天早晚能起到大用,现在没有谁比顾千玄更适合做这件事的了。”
“难怪这几天我一直没有见到他,以我对顾千玄的了解,也确实没有比他更适合做这件事的人了,算算时间,他应该已经走出了越国境内,现在只希望他能够平安护送高阳先生到达楚国。”
“不,现在!”说道这里,文仲顿了一下,道:“顾千玄这一路走的注定不会太平,我只希望顾千玄能够自己想办法生存下去。大王,高阳明在我们手中这件事,我不止告诉了楚国,还派人告诉了晋国和吴国,甚至连他们走动的路线都派人详细的散播了出去。”
“恩?”勾践的表情呆滞了一下,而后道:“寡人现在能够倚重的只有文仲大人了,我相信文仲大人这么做一定有您的深意。”
“吴国打败了楚国、齐国,大军威逼大周王朝,对于中原诸国而言,现在渐渐强大的吴国已经代替楚国成为中原新的威胁。对于高阳明,吴国希望得到的渴望同样的强烈无比,现在的吴王阖闾和伍子胥正准备前往洛阳和晋国执政赵鞅谈判,如果可以得到高阳明,进而得到传说中的上古儒文,则可以大大增加他们谈判的筹码。而且吴国离我越国的距离最近,比起其他诸国,吴国有更大的机会得到高阳明,这样的道理,我们明白,远在洛邑的赵鞅,也同样明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