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59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1-20 23:03:18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就说开了去吧。不知道看帖的人有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伏羲女娲的年代问题。
  伏羲女娲的故事在众多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流传,这自然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肯定是一个历史人物,不单是历史人物,而且还是被神化的历史人物,就像关公、包公那样被神化的历史人物一样。而他们的生活年代并不是你们所有人想当然的7000多年前,而是生活在12900多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时代。对,的的确确,他们生活在你们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一个古老年代——12900多年。
  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敢想。在上古史这个领域,到处充满着矛盾和荒谬。很多人甚至在坚持错误的思维当中走入了荒诞主义。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地接受外星人说,史前超级文明说等各种歪理邪说,但一看到我严肃的论证同时又超出他们的思维范围时,就下意识拒绝我的观点。我觉得这很可笑,
  我觉得你们的脑筋需要重新清洗一遍了。一个到处充满着矛盾、不解之谜的系统里,你们是找不到真相的。想找到真相,只有跳出这个系统,重新洗脑才可能。很明显,一个找不到真相的历史系统肯定是一个错误的系统,一个错误的系统是由错误的思维产生的,一个错误的思维为什么不进行自我反省呢?
  重新洗脑吧,表迷失在错误的假象中了!
  日期:2017-01-22 00:22:40
  5、文明同源证据四:石窟
  石窟这种玩意属于高技术难度的上古遗址,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所以,石窟这种玩意一直以来从未被人怀疑为上古时代的产物,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史前文明。为什么大家会这样想呢,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则是开采量大。一座石窟,都不知道要开采多少立方的空间。虽说古人整天闲着没事,可以不停地干这活,同时,因为虔诚的信仰使得工作专注度高度集中所以发挥了超乎常人的潜力,所以开掘这种石窟是完全不成问题。但智商退化的现代人因为脑容量缩小的缘故,无法想象古人是如何做到,所以自以为是地认为上古社会不可能做到。二则开挖工具的缘故。很明显,开凿这种石窟需要金属工具,而在目前我们所知的金属冶炼史之外,是不可能存在金属的。所以,这些石窟的开凿时间也不可能超过这个时限。

  到目前为止,以最出名的龙游石窟为主,人们提出了多种猜想,如下:
  1、陵墓说(包括皇宫说、储藏说等)
  2、采石说(包括采集其他矿产资源)
  3、屯兵说。
  4、外星文明说。

  这几种说法都错了,而且大错特错。因为这些猜想都这是围绕一座龙游石窟或者花山谜窟来说的,而实际上,我后面找到的石窟远不止这两个。无论任何一种猜想,你必须得同时要满足这么多石窟才行。而这些石窟,不但有地下的,而且还有地上的,甚至还有海岛的,分布范围极广,最远的甚至跑到国外去了。以“屯兵说”为例,这是猜想当初越王勾践开凿石窟将士兵藏在石窟里,免得暴露自己的军事力量。而国外也有这种石窟,难道他还把士兵埋伏到国外去不成?

  日期:2017-01-22 09:13:54
  既然不能同时满足这么多石窟,那么这些猜想自然是错误的。我想了很长很长时间,也想不通石窟的用途,那么现在就暂时不说这遭,还是直接研究我们的主题:通源问题吧。
  说到石窟,最出名的莫过于龙游石窟了,龙游石窟是所有石窟中发现最早,开发最早,名声最盛的石窟。废话少说,上图先:
  浙江衢州龙游石窟
  浙江衢州龙游石窟
  浙江衢州龙游石窟
  浙江衢州龙游石窟
  日期:2017-01-22 09:16:53
  从洞窟墙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质朴的纹路。简单,无任何花俏,而且永远只有一种纹绣的方式,这正是早期开凿石窟的风格。也许看起来并不精致,但这种整体全部一致的纹路看起来却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至少我是被震撼住了。
  后来搞旅游开发,在洞壁上另外纹上一些八仙过海之类的现代图案,这种可笑的行为使得龙游石窟的文化价值立马掉价。跟古朴的纹理相比较,这些现代纹上去的图案不但跟洞壁的纹理不合,而且俗不可耐,说不出的恶心。我个人觉得干脆把那些图案全部凿成平面都要比现在这样子强得多。龙游石窟,我看看图片就行了,至于现场,这辈子真的没欲望去。
  日期:2017-01-22 09:18:17

  我们还是来看看另外一处石窟:花山谜窟吧:
  安徽黄山花山谜窟
  安徽黄山花山谜窟
  安徽黄山花山谜窟
  安徽黄山花山谜窟

  日期:2017-01-22 09:18:47
  两座石窟都差不多的规格、形式,所以,我们可以拿来做个对比。对比之下就会发现,跟花山谜窟相比,龙游石窟的开凿远远要精致得多。花山谜窟柱子歪七歪八,地面高低不平,洞壁纹路乱七八糟,空间布局果然迷宫……,无论哪一方面都比不上龙游石窟,看起来让人觉得有点像个半成品。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花山谜窟开凿的时间应该比龙游石窟的时间早,所以经验欠缺使得包括布局等各方面不尽如人意。而到了龙游石窟的时候,因为有了前面一系列石窟开凿的经验,所以无论是准备工作还是开凿技术都得到充分的提高,石窟内部也更为精致,大气。
  日期:2017-01-23 00:11:36
  这类的石窟并不是只有这两个,还有其他规模较小的,比如:

  浙江宁海伍山石窟
  浙江宁海伍山石窟
  浙江宁海伍山石窟
  浙江宁海伍山石窟
  日期:2017-01-23 00:12:02
  这个伍山石窟跟花山谜窟的开凿水平差不多,估计时间点也比较接近。而伍山石窟其实并不大,所以伍山石窟跟花山谜窟比,就是不够大。另外,这里的旅游开发、文化部门也学习龙游石窟那种傻逼做法,在洞壁上雕刻其他石像,让我顿时间无语凝噎……
  日期:2017-01-23 00:14:22
  有资料这样说:
  据考证,上化山古石宕始开采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即公元1297年,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是宁波有名的“小溪石”产地,因其所产岩石层理薄且均匀,可顺层剥制板材或加工成条石、块石,用于建房铺路、筑塘堰、凿刻石碑等。另有说法为建于唐代的它山堰所用长条石就采自上化山。
  跟前面几个石窟相比,上化山古石宕遗址无疑显得太小了点。从图中不难看出,也就几十平方米的面积,一眼里外望个通透。但从开凿的工艺来看,跟前面几个石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形态完全是同一时期的产物。由此看来,其实上化山古石宕遗址原本是一片很大的石窟,但是随着石料的开采,这个石窟外围部分被逐渐蚕食,最后只剩下现在这么定点大的地方。我们看看地图基本上就可以判断这石窟原本有多大:

  日期:2017-01-23 00:15:29
  资料上是这样介绍的:
  上化山石宕目前属于尚待开发的一个景区,现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原始风貌,石窟分南宕、北宕与天塌宕,南北相通,风姿各异。古石宕分两处,南宕北宕在龙娘庙后面(规模较大),天塌宕位于钟家潭村上方与南宕北宕距离大约700米。
  对照地图和龙游石窟、花山谜窟来看,我推测南宕、北宕与天塌宕可能最开始原本是连成一片的大型石窟,后来随着后代的开采,把原先石窟的地方都开完了,只剩下现在剩下的这么一丁点。如果恢复本初的模样,我猜想其壮观的景象,完全不输于龙游石窟和花山谜窟那两个石窟。
  那年头开凿的石窟还不止这几个,比如“花山谜窟”的附近还有尚未开放的石窟,比如定邦石窟、烟村石窟等。因为没看到图片,所以无法判断是否跟花山谜窟是同时代的产物。如果是,那就更加壮观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