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幽人独往来——暖男帝王元宏和他消失的鲜卑族》
第25节

作者: 陌上花开_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拓跋宏下令在洛阳稍作歇息,那些天,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和这个城市过去一样,呜呜咽咽。

  六天后,清晨,一串清亮的号角唤醒了所有人,拓跋宏着戎装,策御马,慷慨陈词,不能再等啦,时间就是生命啦,舍得一身剐,也要往南走云云。
  日期:2017-01-04 19:59:55
  众人面面相觑,雨下成这样,怎么走,“陛下亲自出征,是臣等失职,没能把该打的江山打下来,只是,长途跋涉,粮草乏,兵马疲,前方还隔着长江,要渡江,先要造船,又一番劳师动众,而敌方以逸待劳,到时候,恐怕会骑虎难下。”
  “朕才刚打算一统天下,你们就来拖后腿,之前怀疑路子错,现在又说没准备好,依了你们,哪一天才能成事?都别说了,朕主意已定。”拓跋宏勃然大怒,勒紧缰绳,战马长厮。
  “不要啊!”众人齐刷刷跪倒一大片。
  “那怎么办呢,先前动静很大说要南征,没收获三瓜两枣就回去,岂不被人耻笑,”他话锋一转,“这样吧,不南征,就迁都此地,光复中原,怎么样?”
  “啊?”
  不等众人回答,他振臂一呼,“同意站右,不同意,左!”
  什么?迁都洛阳?刚才的话题不是……南伐吗?继续南伐还是班师回朝,继续南伐还是迁都洛阳,等等,戏演到哪儿了,编剧呢?导演呢?

  “啊哈!翻身的机会来了!”有人窃喜,皇上这时太需要有人配合着唱完这出戏了,因贪腐被削夺爵位,软禁终身的拓跋桢蓦地出列,站到右边,大声道:“陛下,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行大事者不议于俗,非常之人才能成非常之事,您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支持你,永远支持你!”
  日期:2017-01-04 20:58:41
  拓跋桢,拓跋晃第九子,也就是说,是拓跋宏爷爷的弟弟,虽辈分极高,不过,已经被边缘化了许多年,献文帝皇兴二年,封南安王,后来,他因依仗皇子身份,贪财受贿,聚敛无度,被革除南安王封号,以庶人身份,软禁终身。
  这就是一个政治投机分子,拓跋宏知道,不过,他不在乎,他需要有一个人,迎合他唱双簧,去牵引不安张望的人群。
  果然,短暂的骚动后,人群开始移动,几乎都站到了右边——迁都的阵营。毕竟,下雨天,扛着长枪短炮去打仗,简直不敢想象,其他的,以后再说。
  第一个为迁都摇旗呐喊,识时务的俊杰拓跋桢,再次成为金枝玉叶,复封为南安王,食邑一千户。

  消息传到平城,留守的鲜卑元老们惊骇万分,怎么办?怎么办!百官、兵力都被那人以南征为名带走了,难怪他要带走那么多人!眼下,平城几乎是一座空城。
  以南征为幌子迁都,拓跋宏事先谁也没有告诉,任城王拓跋澄不知,彭城王拓跋勰不知,李冲李彪都不知道,为了演出效果不打折,他瞒了所有人。
  远离保守势力大本营的拓跋宏,迅速赢得了李冲,拓跋澄等改革先锋的认可,在留守平城的元老们茶饭不思消化此事时,洛阳城已经轰轰烈烈开始建设,穆亮任顾问,李冲主持具体工作。
  日期:2017-01-04 21:56:31
  洛阳西依秦岭,东望嵩岳,南有伊阙,北接邙山,洛水、伊水、黄河、涧水穿梭其间,通达四方,为十省通灈,天下之中,“宅兹中国”,“中国”国名由此而来。
  平城则地处边境要塞,与少数民族柔然毗邻,此前便常受柔然侵扰,迁都洛阳,可避开柔然锋芒,积蓄力量,静观其变。另一方面,平城气候寒冷干燥,灾害频繁,农业欠发达,更困顿的是,在以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封建社会,平城“无运漕之路”,交通极不方便,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各地的粮食又很难运过来。而洛阳,地处中原之中,气候温和湿润,农耕经济自古发达,加之显著的漕运优势,粮食供应不成问题。

  居中原,习儒学,知诗书,兴礼乐,由“武功”“武略”自然而然过渡为“文治”“文教”,是拓跋宏决定迁都的另一个原因。
  公元398年,平城成为北魏都城,自此,一直秉持尚武轻文的城市精神,拓跋宏曾说过:“此间用武之地,想移风易俗,实在很难!”此时,距太和十年立三长制已近七年,北魏没有重大措施出台,想来,与此间尚武氛围不无关系。
  洛阳就不同了,它是汉文化发源地,“汉魏文章半洛阳”,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相比平城,洛阳的先天环境与后天文化优势都颇为明显,想要汉化,这里是极好的平台。
  日期:2017-01-04 22:40:29
  不过,安生久了,人们往往不会想要改变,还有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
  从建都95年的平城,南迁至1200里外的洛阳,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大转折,这是各民族由敌视、对抗,走向亲善、融合的分水岭,拓跋宏背后的鲜卑人,也在这里实行文治、汉化,用被征服者的文化,彼时更先进的文化,来提升自己,征服自己。

  次年二月,拓跋宏回了趟平城,途中,昭告天下:迁都洛阳。
  不过半年,平城已然风雨飘摇,很是惨淡。
  太极殿,拓跋宏接见留守官员,号称征求意见,实为统一认识。
  燕州刺史穆罴首先反对:“中原没有战马,摊上事儿,怎么办?”

  “你多虑了,只要在中原建马厩,挑选优良品种饲养,便可迎刃而解。”拓跋宏说。
  穆罴:“以前,黄帝在涿鹿建都,可见,帝王也不一定非住中原不可。”
  “黄帝居涿鹿,是因为天下未定,统一后,不也迁到了中原?”略一停顿,他说:“朕是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是为子孙渐染美俗。”
  尚书于果面露难色:“安土重迁,人之常情,蓦然南迁,必然心不甘情不愿。”
  司徒拓跋丕立即附和:“就是啊,皇上,这些大事,原本应该先告知祖宗,问问神灵意见!”
  “犹疑不决才需要占卜,此事,朕了然于胸,并无疑义。”

  眼见已成定局,拓跋丕等人只好“不胜欣喜”。
  日期:2017-01-05 17:39:34
  眼见已成定局,拓跋丕等人只好“不胜欣喜”。
  不过也有人,如怀州刺史史春龙,秦州刺史吕受思,理屈词穷也要嘴硬,这部分人,拓跋宏细心安抚,让他们一拳打在棉花上。

  对于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他则尽力争取,朝会散后,他留下未发一言的于烈。
  “于卿,从内心深处讲,愿迁?愿留?”
  “老实说,一半一半吧。”
  拓跋宏哈哈大笑,“你不公开唱反调,朕已经感激不尽。”

  依靠支持者,争取中间人,对反对者恩威并施,实在不愿意南迁的人,也不强求,允许他们“冬居南,夏居北”,或终老平城。因着这样的策略,迁都洛阳虽然遇到阻力,不过,还是按照既定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天子一言九鼎的年代,拓跋宏依靠一个人魅力、魄力、能力、眼力,运用行政力量,历时两年,依靠肩挑、背扛,双脚步行,实现了百万人口的大迁移。
  那个场景一定壮观极了。
  日期:2017-01-05 18:34:07
  那个场景一定壮观极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