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幽人独往来——暖男帝王元宏和他消失的鲜卑族》
第24节

作者: 陌上花开_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北魏律》对后世影响很大,《北齐律》《北周律》《隋律》吸取了部分条款,并进一步宽简,至唐朝,形成了“笞、杖、徙、流、死”的五刑体系,代表唐朝法律成就的《唐律疏议》一书,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
  相比较以前,修订后的《北魏律》宽简的多,治安也明显好转,一时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都城一年判死刑的案件不过50件,孔子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是这个意思吗?
  但是,若是谋反,门诛、夷族,杀,无赦。
  宽简是相对的,皇权稳定却是绝对的,那是他的底线,任何人不得触碰。
  他终归是一名纯粹的帝王。
  日期:2017-01-03 21:10:14
  给北魏一个名分
  夏朝起,大一统观念便根深蒂固,“华夏居中,四夷宾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他的不是蛮夷,就是胡虏。
  西晋灭亡,东晋南渡至江东四十年后,大将桓温北伐到中原,当地百姓仍持酒出门,涕泪交零,“此生不曾想到,还能再看见官军。”汉人王猛入仕前秦,官至宰相,皇帝苻坚待他有知遇之恩,临死前,长叹不止:“晋室虽在偏远吴越之地,实为正朔相承。”
  拓跋宏正面临这一困境,满朝的汉人,怎么看都像生逢乱世,不得以仕魏混口饭,失去归属感的这群人,更像在谋生,而不是谋事业。
  太和十六年二月,拓跋宏下诏,改谥孔子为“文尼圣父”,摆出一副儒家文化传承人的造型。紧跟着,他把五德终始的讨论,即在历朝历代中,北魏处于哪一个序列,这一讨论推向高丨潮丨。
  封建社会,五德终始的历史观颇为流行,该学说认为,每一正统王朝,依照次序承继“金、木、水、火、土”其中一德运,五德周而复始,王朝因此更迭不断。所谓奉天承运,承的便是某一德运,这样的朝代方是王气所钟,正朔所在。
  到了这里,他的心思已经呼之欲出,藏都藏不住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举一箭三雕,既给了自己名分,又拉拢了汉人,对固守本民族优越感的鲜卑人,也是一种扰动。
  “五德相袭,分叙有常”,讨论了一年五个月后,拓跋宏裁定,北魏直接继承西晋的金德,为水德,色尚黑,挤进夏商周,汉魏晋的队伍。至于前秦、前赵那些小国,占领巴掌大地方,竖面旗子就称皇帝,不要说你们认识我。
  日期:2017-01-03 22:03:26
  究竟是哪一种德,不重要,如果能与强盛王朝附会成功;一国之君的他相信与否,亦不重要,别人信了,就行。
  所谓正统,不过是给自己名分,然后,借他人之力,成自己之势,拓跋宏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苦心孤诣,步步为营,然后,讲汉话、穿汉服、迁都、南征,因此顺乎天命,自然而然了。

  493年,拓跋宏27岁,三年丧期结束,男人正如狼似虎的时候,三年不碰女人,这是多么高的精神境界啊,对自己也太狠了。
  于是,后宫陆陆续续有孩子出生,第一个是罗夫人,生皇子拓跋悦,然后,高美人生皇子拓跋怀。
  太尉拓跋丕称长秋未建,六宫无主,要求立后,拓跋宏决定册立冯清为皇后。
  册立冯清,有过一番波折,众人以为他戏演完,要搞秋后算账了,纷纷揣测着不支持立冯家女子。不过,拓跋宏坚持的理由,正是百官反对的理由--太后子侄也。
  史载,冯清当了皇后,后宫安宁有序,嫔妃侍寝轮流坐庄,她应该算是贤妻了,那个男人也称得上“称职”。
  “他面面俱到,该有的礼数,该给的尊重,该尽的责任,都做了。”冯清说。
  “他是尊重皇后。”冯诞答的没头没脑。
  冯诞是冯熙嫡长子,博陵公主所出,本来他们不会坐一起说话,不过,现在冯清是皇后,两人算一条绳上的蚂蚱。
  日期:2017-01-03 22:59:48
  哥哥是什么意思!
  黑暗里,不必担心被看到,冯清泪流满面。

  她多想这个男人伤心时,会无助的把头深埋在她胸前,高兴了,即使夜深,也要唤醒她说说话,做完一场伤心的梦,紧张兮兮念念有词“你不会离开,梦都是反的。”
  如果一个合格的丈夫,和一个贤良的妻子,相敬如宾,客气终老便是爱情,他们之间是有爱的,不过,后来,另一个女人高高在上,轻拢慢捻款款道来这些时,冯清一下子就被打败了。
  他们的感情,史书写道:“礼爱”。
  他是挑不出毛病,尊重她,待她“恩遇甚厚”,不过,如果一个男人对妻子只剩下尊敬,那得多悲哀啊,爱情应该不是“礼爱”这样吧,她多希望他宠溺自己,有时会失去原则,有时炽热的忘乎所以,有时心痛的无法言说,有时又欢喜的莫名其妙。
  日期:2017-01-04 12:49:04
  评论 清芷懿人:我相信孝文幼年是有位温柔可亲的“母亲”陪伴的,给与他温暖和爱,交会他宽恕和原谅。这个女性可能是位不见录于史册的乳母,也可能就是他长子的母亲林氏——
  关于这段,楼主引申谈几句,楼主不是专业学历史的,开始对元宏的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来看了魏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个人几乎颠覆了我的知识系统,让我对曾坚信的某些观点疑惑,短暂的混乱后推开一扇窗,窗外是更宽广的天空。
  精神分析认为,童年几乎决定一生,许多神经症状都能从童年的养育经验里找到答案,现代心理学不再认为童年与成年后的生活呈线性相关,认为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毕竟人们的行为遵循固定的心理模式,有几人能觉察到潜意识,跳脱出认知模式,进而认识到原认知那个层面。大多数人苦苦追求的心里宁静,还是在原有的心理模式上拼命整合,拆拆补补。
  但是,元宏不符合这个规律。他的童年不明亮,足够艰难困苦,可是,长大后的他很有爱,爱亲人,爱女人,有文化,有情趣,有很多乐趣,懂得尊重人,而且,圣父们常有的不同程度的压抑,在他身上也看不到。
  我想,他真正做到了灵魂自由,何以见得,他不被情绪左右,自己想达成的目标一步步实现,好像不会被个人喜好,憎恶所牵绊。
  童年有位温柔的母亲陪伴,可以解释他不缺爱,所以长大后能够相对自由的行使个人意志,不过,也有可能,这样的母亲不存在,心理层面他超越了,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所以,能够从容驾驭情绪。

  日期:2017-01-04 18:30:47
  洛阳天下中
  “咱们是正统吗?”
  “是!”
  “一国能容二主吗?”
  “不能!”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南征,端掉萧齐伪政权?”
  “这……”
  “皇上,是应该不错,不过时机未到啊。”
  “就是,今年收成不好……”
  “路又那么远……”

  “这么大的事,总要算上一卦看看吧。”
  不过,拓跋宏对南征一事,似乎有着莫名的执着,493年6月7日,他在平城公开宣布南征萧齐,下令在黄河上搭造便桥,8月9日,率百官拜谒文明太后永固陵,8月11日,亲自挂帅,率领近百万兵将,浩浩荡荡一路向南。
  9月22日,一行人抵达洛阳,曾经的西晋都城,十省通灈,已经在断壁残垣,荒烟蔓草中静默了180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