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狱到天堂 记实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第28节作者:
偏轨道化石 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我也很清楚,很多一线品牌的代理权根本就拿不到,任凭你磨破了嘴皮踏破了鞋也无济于事。因为这些一线品牌在最初选择代理商的时候都签过排他性的独家代理授权,就是为了保障其代理商的权益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插进一只脚搅浑水,那无异于与虎谋皮。可是事情还必须得办,毕竟马老板正眼巴巴地等着我的消息呢!所以难处、客观原因、弊端等这些不利的东西我只能自己过滤,我需要给马老板一个交代,而这个交代只能是好的结果。
在商场中,层出不穷的就是多样式的竞争手段,君子也好,小人也罢,各有各的套路。我始终认为商场中的竞争手段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口是心非地去推崇良性的竞争手段。但事实上,在残酷的商场竞争中,尤其是在原始资金积累的过程中,被我们运用得更多的往往是恶性竞争手段,毕竟商场里没有真正的活雷锋。或许如今的成功人士都可以披一身金光灿灿的道德外衣,但是真要揪住他往前追溯若干年,你就会猛然发现:哇,原来他也曾不择手段过。
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我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但这个道德底线并不应用于商场。在我看来,如何去完成老板的任务才是重中之重。至于用何种手段去完成,这丝毫成不了我前行的阻碍。只要我觉得这个竞争手段合理合法,只要我觉得这个竞争手段行之有效,那我就会毫无顾忌地去做。我甚至不去想象这种竞争手段会给竞争对手带来怎样致命的伤害,因为商场就是个敌亡己存的困兽场。如果倒下的那个人是我,相信我的竞争对手同样不会怜悯我的悲伤。
既然通过正规渠道拿不到很多一线家电品牌的代理权,我干脆转换了思路,把算盘打到了这些一线家电品牌在外省市的经销商身上,毕竟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为此我曾数次往返于沈阳和长春,只为从其他经销商手中买来一些一线家电品牌的货品。这些经销商为了增加销量,也乐得将手中的货品加些薄利转售给我。当然,瞧不上这些薄利的经销商也会拒绝合作,不过这没关系,我可以按照市场上的正常售价去批量购买。总之,在这近一个月的东奔西走中,我总算凑齐了市场上百分之八十的一线家电品牌。
或许你会问我,如此购来的一线家电品牌既没有价格上的优势,又没有厂家的销售返点,那么,利润从何而来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在费尽心思弄来这些一线家电品牌之初,我就没打算用它们来盈利,它们只是作为商场家电经营的一种品牌扩充,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吸引和提高顾客的关注度。这就如同经营一家花店,其拳头产品肯定是玫瑰花,但还需要百合、水仙、郁金香等花种的配备,否则就无法形成具有规模的竞争力。
品牌代理权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招聘家电销售员了。那年月,懂家电知识的人很少,行业间相互流通的雇员也很少,基本上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找不到闲人。想要挖别人家的墙脚,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个行业极为特殊,倘若用高薪只挖来一般水平的家电销售员,老板肯定不干,可要是去挖高水平的家电销售员,那还真是挖不动。有时候,他们把生存环境比钱看得更重要,谁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位置跑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替人提鞋。
从我的内心来讲,我当然希望手底下能有一批家电销售成手,毕竟商场日后的销售情况直接关系到我的生存空间。可是现状既然满足不了这个条件,那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招聘的新手身上。可以说,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也很矛盾,既希望多招一些这种快速融入行业的人,同时又害怕这种人羽翼丰满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究竟选择招聘智者还是凡人,这成了困惑我许久的难题。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奶酪,它或许是地位,或许是金钱,或许是爱情,总之,它牢牢地牵系着我们的控制欲。当时,我热爱我的地盘,我向往我的金钱,我不介意你向我靠近,但绝不能容忍你染指。思索再三,我最终打消了嫉贤妒能的念头,因为我需要聪明人与我一起共事。我终于想清楚了,聪明的人是永远都排挤不完的,与其浪费精力,不如武装自己。只有永远跑在别人的前面,才能安稳地立于不败之地。
在选择招聘人员的过程中,我只挑选两类人:一类是聪明人,另一类就是勤奋的人。不可否认,聪明人学东西的速度很快,但勤奋的人同样不容忽视。我会鼓励一个毫无经验的人,我会接纳一个口齿笨拙的人,我甚至会信任一个头脑呆笨的人,但我绝不能忍受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在职场中,永远都是态度决定一切,或许你进步很快,或许你进步很慢,但没关系,因为被淘汰的往往都是那些停留在原地的人。
我把招聘来的人分成两拨,其中男的主攻大家电销售,因为大家电的销售涉及搬货试机,没有一些力气还真不能胜任。而女的就专攻小家电销售,毕竟小家电的种类相对烦琐一些,需要心细有耐性。把两拨人分好工后,我只负责教他们一些常用的销售手段以及如何去揣摩顾客的心理。至于家电的原理和操作,则让他们自学。对于这种入门级的知识,我并非懒得去教,而是想要观察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勤奋度。
在培训期内,我从不告诉大家检验成果的标尺,而是让他们自己对自己负责。我一直都觉得,一个硬性的标尺并不能压榨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才,所以我有足够的耐心。无论在这条道路上他们是出类拔萃还是举步维艰,我都会给他们一个完整的机会,我需要看到每一个人的勤奋与进步,这才是我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培养价值的关键所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