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 顾鼎臣》
第46节作者:
金笺
顾撷冈担忧道:“要我扮演卖身葬母的少年实在有点赶鸭子上架,力不从心,要是露出马脚如何是好?”文昌君担保说:“有我这样的天才导演,保管你扮演得活龙活现,入木三分,马到成功。”
日期:2017-03-13 18:37:24
顾鼎臣从宫中回到东吴客栈已经是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只见小巷子里有一群人正在围观两个衣衫褴褛披麻戴孝的少年,他们是一奶同胞的双胞兄弟,跪拜在街上乞求卖身为奴,以安葬他们的母亲。顾鼎臣上前将哥俩搀扶起来,把他们请到自己的客房,和蔼可亲地询问他们的身世:“听你们的口音好像是江南苏州府的,怎么会流落到京城,要卖身为奴安葬母亲?”
文昌君哭诉道:“我们兄弟是苏州昆山人,也是大户人家,书香门第,倭寇侵犯我们的村镇,不仅把我们家的财产抢掠一空,还放火焚毁了我们家的房屋,祖父、祖母、父亲、兄长姐妹和佣人家丁十八人全部遇难。我们兄弟俩因为跟随母亲到外婆家探亲,所以幸免于难。我们母子仨人走投无路,母亲只得带我们到京城投奔舅舅家。谁也没有想到,在沧州遭遇强盗抢劫,连一点盘缠都没给我们留下。我们沿途乞讨,好不容易来到京城,可是舅舅的军队已经调防山海关。母亲不幸染上瘟疫,不治身亡,我们兄弟俩只有卖身为奴,安葬母亲这条路可走了。”
顾撷冈哭求道:“听你的口音,也是我们家乡人。求求你收留我们吧,我们什么都能干,只要能给一口饭吃就行。”顾鼎臣听了他们的身世、遭遇后潸然泪下,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顾鼎臣慈悲为怀,侠义心肠,他慷慨解囊,不仅给了安葬费用,帮助安葬他们的母亲,还把兄弟俩收留为义子。
顾鼎臣问了他们兄弟俩的生辰八字,还考核了他们的学业和能力,喜悦道:“你们兄弟俩与我的儿子正是有缘分,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仨人正好结拜为兄弟。大双文昌机敏干练,可以做我的管家,小双撷冈聪明伶俐正好当我的书童。皇上在东华门外一个小胡同赐了我一处宅院,虽然不大,够我们一家人居住的,明天我们宴请客栈老板和朋友街坊,感谢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后天我们去打扫粉刷房屋,再买些简单的家具用品,就可以搬进去住了。等到我处理好翰林院的交接业务,就可以享受一个月的探亲假期,我们父子仨人一起回昆山老家。”
父子仨人自己动手打扫、粉刷完房屋后,顾鼎臣交给文昌君三百两银子,要他们兄弟俩到京城旧货市场去淘一些日用家具、书柜、厨具和家居用品来,说是越便宜越简单越好。顾撷冈担忧道:“京城的东西很贵的,要布置这个有三间正房、二间厢房和五间下房的四合院里所有家具用品、这点钱怎么够花?”
文昌君胸有成竹:“这点钱够了。义父是翰林院编撰,从六品官职,照例只能住在翰林院的官邸,也就是官员公寓内,皇上爱惜人才,特地赏赐给他一处宅院居住。义父是个节俭的人,他坚决反对奢华铺张。我从遥控搜索仪上已经寻找到京城有一家退休官吏,急于告老还乡,想把他多年积攒的一整套家具出售。我们不仿来个讨价还价,让他心甘情愿地半送半卖。”
兄弟俩来到那家退休官员的私人官邸,宅院是他买断皇家官邸后的私家住宅,已经卖给在京城经商的一家富商作为包养二奶的外宅,因为嫌家具式样太古旧,急需处理。宅子的主人听说是家乡人,又是今科状元买去给家丁佣人用的,所以特别慷慨,只要了二百两银子,就半送半卖处理掉了整套家具。清点付款后,顾撷冈高兴道:“文昌兄办事真的特别精明强干,这些家具虽然古旧,里头还有许多宋元明初的紫檀木、花梨木的古董家具,义父见到一定非常喜欢。”
文昌君说:“光有家具还不行,我想用这节省下的一百两银子去购买古董书画,再添置些衣料被褥、床上用品,等到把义母、公子接到京城后家居日用就什么也不缺了。”
顾撷冈佩服道:“文昌君想得如此周到,真是一位精打细算的好管家,令人钦佩。”兄弟俩忙碌了三天,还移栽了几棵桂花、梅花和海棠,把一个古朴陈旧的四合院装修得焕然一新,居住在里面既温馨舒适又风雅脱俗。
这座四合院的门楼有古色古香的砖雕,三间正房,中间是客厅,两边是书房和主卧室。东西厢房是公子和他们兄弟俩的卧室以及仨兄弟读书的书斋。五间下房是餐厅、帐房兼库房、厨房和丫环、家丁的卧室。所有房舍安排得井井有条,整洁高雅。义父看后非常满意:“宅院虽小,却功能齐全,显出主人勤俭节约又超凡脱俗的风格。你们兄弟俩在外闯荡江湖,比我的儿子见多识广,聪明能干。以后你们仨兄弟在一起要相互理解、相互竞争、相互促进,长大成为东吴三杰。”
弘治皇帝对今科状元顾鼎臣非常器重,先授予他翰林院修撰的官职,要他编撰史书,并成为出色的经筵讲官。顾鼎臣到任后的七天里,弘治都要他在大小经筵上负责主讲治国理念和策略,午朝时还在文华殿与内阁大臣们在一起商讨朝政大事。兄弟俩虽然不能跟随义父身边,但是通过遥控摄像机能够看到义父在朝廷的所有活动,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兄弟俩除了钦佩义父的聪明才智和敬业精神外,对弘治皇帝朱祐堂的忠于职守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顾撷冈说:“朱祐堂首先是历史上最好的好人,所以他才成为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他身世艰辛,幼年饱受苦难,能够活着立为太子已经是个奇迹。在东宫又几经风雨飘摇,差点被废黜。就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所以十七岁登基时他已经磨砺得少年老成,能够胸怀大志,运筹帷幄,坚韧果断地治理好岌岌可危的大明帝国。他疾恶如仇,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任用贤能之士。弘治的仨人内阁刘健、李东阳和谢迁能谋善断,经过不到二十年的治理,弘治中兴盛世已经达到顶峰。因为日理万机,事必躬亲,他原来就先天不足的身体也彻底拖跨了,三十多岁的年青人已经是重病缠身,病入膏肓。”
从遥控摄像仪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弘治皇帝与顾鼎臣促膝长谈,为的是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太子教育问题。继承皇位的唯有长子朱厚照了,你看那位太子,年方十五,长得仪表堂堂,英姿飒爽,冰雪聪明,举手投足,气质非凡。只可惜因为过于溺爱,无论何事,百依百顺,做错了事也从来舍不得责罚,更没有遭受过训斥。其实他也不是天生的败家子,也懂得是非曲直,但是他贪玩成性,上天入地,骑马射箭,玩弄宫女,偷尝禁果,赌博斗殴,玩物丧志,没有一天能在书房里安心学习过。
顾撷冈说:“听说教授小太子朱厚照读书的是丙辰科状元,也是昆山人,名叫朱希周。他的六世祖朱琼是长洲县儒学教谕,五世祖是元代著名画家朱德润,高祖朱吉,官至户科给事中,祖父朱夏不求仕途,知识渊博,专门授徒讲学。他的父亲朱文云是甲辰科进士,授云南道御史,福建、湖广按察副使,政绩卓著。朱希周也是弘治皇帝亲自裁定的一甲一名状元,也是翰林院修撰,后来升任翰林院侍讲,充经筵讲官,由他负责给小太子朱厚照授课怎么可能如此任由其逃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