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成谶!亲身经历过一件细思极恐的事》
第8节

作者: 光暗森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男人听明白以后,思考一下说道:“县里面条件差,高学历的人才本来就少,每年没有多少本科生愿意回来。现在好不容易有人愿意回到家乡出力,但这帮人怎么就大材小用,乱放人到乡镇去呢?这不合规定嘛,不寒了广大学子的心吗?真是瞎搞!”
  说完,回头轻声询问身边的默不作声的其他人。半响以后,其中一个年轻人从挎包中拿起一部大哥大——那年代,大哥大无论是单机售价还是通话费用,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的。年轻人当着男人和朋友父亲的面打了好几个电话,他口中偶尔蹦出的关键话语,让朋友父母心脏控制不住地突突猛跳起来。
  年轻人有礼貌地挂上了电话后,还想说些什么,被男人摆摆手拦住了。他对朋友父亲说道:“兄弟,大侄女的工作事情已经纠正了。毕竟这个时候才发现的问题,能够挽回的余地已经太小。根据她的专业和县城学校人员编制情况,只能暂时放在县城XXX中学工作。至于以后大侄女能不能继续进步,能不能进入更好的单位,还是要靠她自身的努力,叔叔这次只能帮到这啦......”

  “......我同事刚好顺路从山里面开车回县城,我会拜托他们在半路把大侄女接回来,就不用再去乡镇报道了。”男人抬腕看了看手表,“大侄女回来以后,时间上应该还来得及去新单位报道。如果再遇到困难,你就直接找我,这是我的联系方式......今天我们什么事都不做了,就在这等着大侄女回来。”
  在去乡镇的半路上,朋友乘坐的班车被一台野越车拦下,两个和蔼的中年人登上班车后,很客气地询问----“谁是XXX,家里有急事找她”。当时朋友还以为遇上了骗子,半天不敢站起来承认。对方一再当众解释了来意,还让朋友跟她父亲通了电话,才打消了朋友的顾虑。
  ......
  很多年过去了,这个故事一直在很小的朋友圈里面流传。故事中“朋友父亲”的女婿是我同事,“朋友”是我们夫妇真实的共同朋友。

  我们朋友圈时常感叹,那年七月十四中元节,仅仅因为朋友父亲突破禁忌的救人善举,就给朋友的人生命运带来过山车般的逆转,如愿留在了县城中学工作。什么是福报,这就是福报!
  后来,朋友借助XXX中学良好的教育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选调进入最高学府县重点高中任教,年年取得显著的教学成绩,早早就收获了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以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就早早实现了一名普通教师的人生最高成就和梦想。
  我时常一遍又一遍地重温这个传奇故事,脑海不时闪回朋友那温婉美丽的脸庞,她的外貌容颜远低于真实年龄,这是上天对完美继承家庭善良品格的人们的恩赐吗?
  我们两家的小区距离很近,路上常常偶遇,前两天晚饭后还在马路上见到一家三口在散步。她他们纯净的眼神里面全是温暖的笑容,嘴角自然而然地翘如弯月,中间的小男孩聪慧跳脱,远远地就朝我们大叫----叔叔好!阿姨好!
  ......
  以此文记下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惟愿天下好人有好报,好因结好果!
  欢迎转载,让社会被更广泛的正能量所覆盖!
  日期:2017-04-13 01:30:00
  6、山乡夜店诡事
  今夜,我们把故事场景再次拉回过去,让视线穿越层层虚空,一起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小罗是偏僻小山村的一名青年,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先是几年前征兵时,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了众多同龄人,幸运地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而后参加了自卫还击战,在死亡率极高的几次战役中存活了下来,还荣立了三等军功,而很多战友却已长眠在国境线或异国土地上,血肉早化成泥土尘埃;退伍后,干过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接着在县里面的招干考试中发挥出色,再一次战胜了众多竞争者,成为寨子里第一个吃到国家饭的乡干部。

  那年代,山村孩子的出路确实不多,但小罗每次都能把握有限的机会,一步步迈向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去到隔壁乡镇报到以后,就要像在部队时一样严格自律,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表现,争取早日提拔。
  小罗报到前的那天晚上,家里面狠心花销了小半年的收入,为他张罗了十多桌酒席,邀请寨里所有的乡亲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起庆贺小村寨终于走出了一个国家干部。在热热闹闹中,家人来回招呼亲朋好友,三个哥哥神采飞扬满脸自豪,双亲脸上皱纹更是完全舒坦了开来。

  酒桌一直延续到午夜,不宽的晒谷坪被十几根火把照耀得如同白昼,火光也把小罗的脸庞辉映得彤红。他作为主角,一手拿着酒碗一手提着酒坛,在酒桌间轮番坐下,大声喊酒、逢人就干,用军人的豪情全程点燃了酒席的氛围,感觉人生不外乎就是如此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还没等到酒气散尽,就扛起行囊挥手辞别了家人,一个人兴冲冲地赶上开往隔壁乡镇的班车。和他同时前来报道的,还有另外两名同批招录的干部。当夜,乡里面就在食堂大摆筵席,欢迎三个年轻新同事的到来。
  我们那八十年代初的山区乡镇,各方面条件非常简陋,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也没有歌舞厅,娱乐方式极少,外地来的交流干部家属不在身边,忙完一天的中心工作以后,最喜欢最常见的就是邀约三五好友喝酒或者打牌,用以打发漫漫长夜。
  那时候,遇到晚上有人有急事找上门时,很多乡领导常常还来不及取下脸上的纸条或蚊帐夹,就出来接待群众了。
  小罗刚刚退伍不久,一身军人的豪爽刚猛劲头还没有完全褪去,而且早已经从昨夜的宿醉中恢复了过来,在接风宴上仗着人年轻、身体好和酒量高的本钱,放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大招,将一众领导同事全部干趴,人人酩酊大醉。
  单位还来不及为他们仨准备好宿舍,只能临时安排在全乡唯一的供销旅社住宿----不得不佩服当时供销系统领导们的眼光,该系统在全县每个乡镇和集市中,都拥有数量可观的门面店铺和旅社,而且全是商业优质不动产。大赞!
  食堂撤宴后,三个年轻人相互攀搂肩膀,一路唱着红歌,往供销旅社方向踉踉跄跄地走去,歌声刺破了小镇寂静的夜空。
  旅社大楼呈长方形,一楼是店铺门面,已经早早关门;共五层楼的客房中,仅有个别房间还亮着灯。楼房虽然身处闹市,但只有短边侧面临街,另外三面被高矮不一的公民用建筑完全包围,相互楼间距极窄,全部隐掩在黑暗夜色里。
  三人大力拍打拉闸门,叫醒老板拿到房门钥匙后,在服务员的指引下,提着行李上了二楼,走过狭长的中间通道和两侧的一扇扇房门,各自进入各自房间歇息。
  由于内部结构上的不合理,以及被周边环境遮蔽了大部分自然光源,走廊通道上长年四季亮着电灯,即使在大白天里也一样------但服务员说,这个楼层的房间还算是整栋大楼里面最好的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