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小说:一个孤儿的悲喜人生》
第6节

作者: 守泉山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2-20 13:49:59
  那时,他可以说就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家里所有的人几乎都围着他转。他是父母心中的宝贝。他们和他的三个姐姐都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依顺着他。他的吃穿,都是家中最好的。父亲每次外出开会,都会为他买回来一些吃的穿的或玩的东西。吃的东西有芝麻片、糖子、饼干、糕点、苹果、雪梨、桃子、李子等,穿的东西有不同花色的纺绸衣服、蓝白条纹的海军汗衫、缝有交叉过肩吊带的开档长裤、花花绿绿有着铮亮金属皮带头的帆布裤腰带等,玩的东西有各种口哨(塑料的或铁质的)、鱼形等各种形状的塑料吹管(吹奏时不同的吹管能发出不同的响声)、大大小小的皮球、橡胶做成的射水枪、铁制的玩具手枪、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气球等。

  每当父亲为他买回来一两件这类东西的时候,他便会拿着或者穿着出去在小伙伴们跟前炫耀一番——那种得意的样子,那副骄傲的神气,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直惹得他们惊奇馋羡不已。当然,对于跟他玩得要好的伙伴,若是吃的东西,他也会分给他们些许;若是玩的东西,他也会让他们玩上一会。
  当他实在没什么东西可吃的时候,父亲也会变着花样为他弄来吃的。比如将红薯或芋头放入炭火中烤熟;比如将糯米配上猪油食盐等放入炆罐里慢慢炆熟;比如弄来一条**猪鞭牛鞭或是一个猪腰子(因他父亲会杀猪宰牛什么的,不难得到这些东西),用废旧报纸厚厚一裹,浸湿之后埋入炭火中烤熟。每当父亲正在为他炙烤某种东西的时候,他便会静静地守候在炭火旁边急切地等待,一旦闻到香味,便会迫不及待地用火钳将东西钳出,也不管东西有没有熟透,便大咬大嚼地狂吃起来。

  当餐桌上有什么好菜的时候,父亲便会将它端到他的跟前;而当餐桌上没有他喜欢吃的菜的时候,他便会故意发气不吃饭。这时,父亲便会临时用猪油爆炒好一碗晒干的毛豆,端至他的跟前;或者为他盛上一碗用木甄刚蒸好的热气腾腾的新米饭,用新鲜猪油和着酱油一拌——这种饭吃起来也是特别香的。
  每逢端午节的时候,父亲母亲或姐姐就会从自家菜园里摘来鲜红的金银花,然后将它们放进一个擂钵里捣碎,直到捣出不少深红色的汁液,再用手指头蘸着这些汁液分别涂抹在我的额头、双颊、手足指甲等处,直到将这些部位涂抹得鲜红艳红的,使原本就穿着漂亮衣服,戴着闪闪发光银项圈和百家锁的他,变得越发光鲜亮丽。此外,他的姐姐还会用或红或绿的绣花线、牛筋皮线为他编织好几个“李络”,他于是将染成红色的熟鸡蛋,还有那或红或绿晶莹剔透的大李子,逐个逐个地装进李络里,直到将长长的李络填得满满的,然后悬挂在胸前,听凭它跟胸前悬挂着的百家锁一起,随着夸张的步伐左摇右晃地来到小伙伴们跟前,相互比试,看谁李络中的鸡蛋李子最大最多。为了能比过同伴,他有时甚至都不十分舍得吃掉络子里的东西; 实在馋得不行的时候,才舍得吃那么一个两个的。

  而一到快过年的时候,他便会尾巴似的跟在父亲身后,来到正在熬制米糖的人家,看父亲如何替人家做米糖——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当米糖煮到差不多快出锅的时候,父亲看见他那种垂涎欲滴怎么赶也赶不走的样子,就会用一根一指来宽的长竹条在锅里左右搅动几下,然后抬高竹条,使之脱离锅中滚烫的糖水,竹条上就会旗子似的悬挂着一张薄牛皮般的稀糖。这时,只消让它在空气中冷却一会儿,或者直接将它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再用湿手一捋,他的眼前立马就会出现一团软软的希糖,黏黏的,黄黄的,吃起来有点粘牙。当棕黄色的希糖被拉绞成白色软糖然后再灌上白糖或豆沙开始断糖的时候,第一个品尝的自然又是他。还有就是当自家打糯米麻糍的时候,先是用白糖拌着吃刚刚蒸好的糯米饭,等到将糯米饭打成麻糍之后,接着再吃刚从石窠中取出的新鲜麻糍,用白糖豆沙蘸着吃。

  可是现在处境完全不一样啦。现在是在叔叔家里。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一切都对他充满排斥力。他成了这个家庭机体里的一个异物。从前他所熟悉所习惯的那种主人翁的感觉,已经在他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这里的一切都不是他的。他感觉自己比起吴垠吴京他们几个来,简直不如他们家里刚刚买来的那只猫。
  日期:2017-02-20 13:51:31
  在开始的那段时间里,他感觉是那么的孤独无依,以致于每时每刻都有点无所适从。尤其是临到吃饭的时候,他就更是害怕,因为这一桌子的人,没有一个是他真正的亲人。他(她)们坐上饭桌是理所当然;而他呢,除了口粮之外,其余一切东西都是他家施舍的。因此,只要一坐上饭桌,他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恐惧不安的感觉。这种恐惧与不安,浸透了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以致于比起以前的他来,他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吃饭时,他低垂着头;扒饭时,他动作迟疑;夹菜时,他充满顾虑。看到叔叔的儿女们专挑好吃的菜大筷大筷地夹,他就羡慕得什么似的。想下箸夹上一筷子好菜,都要犹豫个老半天,想上二十四个主意。特别当婶婶也在饭桌上的时候,他就更是连一般菜畦里有的青菜也不怎么敢吃了,只好夹一点点下饭;因为她会黑板着一张脸,用那种厌嫌加盯防的眼光时不时地瞪上你一眼,让你心惊胆战想吃也不敢吃。不说吃菜,后来就连吃饭也不敢吃饱了。盛饭的时候稍微盛满了一点,吃完一碗再去盛第二碗,婶婶都会流露出一脸的不高兴。而为了不引起她的不快,他便只好吃个半饱。

  因此,每天的一日三餐时间,对他来说,都是最最难熬的时光。
  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叔叔家总会弄些平时很少能吃到的好吃的东西。比如杀鸡宰鹅做薯粉饺子,或是用新鲜鸭汤煮米粉,米粉上放上一条大鸭腿,一家人喜气洋洋、团团圆圆围桌而坐。这种氛围在他看来,是一种纯粹的血缘的亲情的氛围,他这个外来人是很难融入到这种氛围之中去的。就像血液中融不进不同型号的血液。因此,这时候,他就更能体会到那种孤独无依的感觉,明显感觉到自己并非这个家庭中的一分子,可以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它使他那被日常生活冲淡了的孤儿感变得异常之强烈。使他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过早失去双亲的不幸与痛苦,而吃东西的不敢主动不敢多吃还在其次。因此,别人家的孩子是盼望着过年过节,而他却对过年过节有一种本能的害怕心理。因为这意味着他只能象征性地吃点东西,却要忍受那种精神上的痛苦煎熬。

  在这样的景况与氛围下进餐,而且时间又持续了六年,可以想像,这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事实上,直到现在,他在跟哪怕是自己的亲人同桌吃饭时,都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紧张与不安,甚至会表现出一种自卑和忧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