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客户信任的拜访技巧:信任五环》
第34节

作者: 寒崖蚀骨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的对,有时候不是我们会卖,而是客户会买,他会自己看、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但这样的客户毕竟是少数。不过从这个陶部长看来,你觉得他的话,给你说了几分呢?”我问小杨。
  小杨还在气头上,摇了摇头,说:“我哪能一下就想起来……”
  小马这时候从后座上把前身探过来,一手扒着我的车座靠枕,在我脑袋后面说:“老寒啊,每次你都给分析,这回也从头给我们拆解拆解吧,你总这么东一句西一句地,总感觉有些乱!”
  “就是啊!本来我觉得挺好,准备回去写方案,结果你就这么问了问,那老家伙真是在骗人!”小杨的火气有些消了,说话也不那么冲。
  “嗯,我也分析不好,不过咱们倒是可以回顾一下这次拜访的过程,特别是你们之间的对话……”我靠在靠枕上,闭着眼睛一边回想当时的情境,一边思考小杨拜访中的问题。


日期:2009-10-20 23:24:02

  无辜的老陶
  “从最一开始说吧!”过了一下,小马见我没说话,以为我不知道怎么说,便提醒我。
  我睁开双眼,看了看远处的山,从而使自己更加淡定平和,只有一个好的状态,才能够有效地思考和交流。
  最开始其实是老宋和陶部长的对话,总体来说小杨表现得已经够专业了,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走路和站立的姿式,唯一值得探讨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老宋刚和陶部长提到ABC公司,当时并没有正式介绍小杨,小杨就急不可待地掏出名片冲上去,从而打断了老宋的介绍。
  假设,如果小杨没有打断老宋的话,那么老宋会怎么介绍ABC公司呢,他会怎么介绍小杨呢,他会怎么说起这次沟通的目的,会不会顺便提一下这个项目的想法和安排呢?我觉得老宋同意带着小杨去见陶部长,一定有老宋的理由。

  我记得有位销售总监说过,我们的销售都是狼性,不过太狼性了,狼性得一上来就咬住对方不撒嘴,不给对方以任何喘口之机,不给他半点儿说话的机会,总以为咬住他就是你的,真是这样吗?
  “对了,小杨,你觉得宋主任为什么不和你们一起聊呢,而是你和陶部长换完名片就走开了?”我对这点也有些疑惑,很多时候的调研和交流,负责的信息部门巴不得跟着听听业务部门怎么想。
  “可能是宋主任太忙了吧!”小杨回答。
  我没有说话。
  “莫非,你觉得这里头有什么玄机?”小马在后头发问。
  “玄机说不上,我总觉得有些微妙,有没有可能,我是说可能,宋主任想回避你和陶部长的见面呢?”
  “不会吧?他回避什么?”小杨不解。

  “就是陶部长想说什么,可能有宋主任在场,不好说啊?项目迟迟没能上,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不一致?”我想了想,这个还真说不好。信息部门和业务部门好像是天生的一对矛盾,虽然有时候看起来表面和谐,但往往面和心不和。
  “咱们还是从开始拜访说起吧,你们说这些,我还是有些不明白!”小马在后面冥思苦想,思路也有些跟不上。
  “那好,我们从拜访现场、从小杨的几类问题开始吧!”其实刚才已经从小杨递名片开始分析了,可能小马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小杨上来就看到了陶部长墙上的那幅字,并且从这个开场,至少说明小杨已经开始使用暖场类问题了,并且这个点抓得很好,我感觉陶部长对我们并不是那种冷冰冰的防卫状态了。”这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之前知道的信息太少,所以只能现场观察了,其实我一进门的五秒,就是在用余光寻找这些激活点。”小杨有些得意。其实小杨也可以进客户门之前,或者昨天晚上,从这家公司的网站上了解一些采购和销售方面的业绩,作为与陶部长的开场也可以。
  “嗯,这个暖场类问题问得不错,也有美中不足……”我也在反复回味这个暖场。
  “是这个问题不够好,还是这个话题不够好?”

  “我觉得这两点都挺好的,唯一不好的,就是在你听到陶部长说‘算不上什么大家,一位朋友给写的’之后,你就紧接着下了个结论‘原来陶部长喜欢书法’,这里面有两个不足。”
  “还有两个不足!哪两个?”
  “你问完这个问题、陶部长回答时,你觉得在他脑海里浮现的是朋友送他字画的场景呢,还是在想自己把字画挂在这儿以后不少人觉得他有修养呢,还是在想,‘你这个人真无聊’?你觉得他是在想关于他自己的场景,还是在想关于你的场景?”
  “这个……,说不好。”
  “要是有人突然说你‘小杨,你今天的领带很漂亮’、‘小杨,你今天的西服真帅’,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我每一反应,可能是马上想起来,我这条领带在哪儿买的、谁送我的,或是我早晨打领带时的情形。”
  “你有没有觉得他很无聊?”
  “这倒没有。”
  “那陶部长呢?”
  “你的意思是说,陶部长很可能也在想他关于这幅字的事?”

  我没说话。
  “那我有什么错误吗?”
  “你可能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客户正在回忆他自己的经历的时候,你赶紧接话,让他脑子要迅速调整回现实状态,对常人来讲,这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那怎么办?”
  “你为什么这么着急接话呢?如果你不接话,陶部长可能会说出什么来呢?”我觉得,如果小杨不那么着急接话,很有可能陶部长会按照那幅字的话题再展开一些,比如“我也偶尔写两笔,写不好瞎写”或其他的什么话题,或许能给小杨更多了解陶部长的机会。
  “嗯……,那第二个错误呢?”


日期:2009-10-21 12:05:35

  “第二个错误,就是你说的话,是下了一个结论,‘原来陶部长喜欢书法啊’,这句话让陶部长只能呵呵笑笑,他很难说喜欢,也很难说不喜欢,总之,无法回答。当人面对结论性的观点和话题时,虽然没什么话说,但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或感觉,或对你的结论,或对你的人。”
  “啊?有这么严重?”小杨觉得不至于。
  “那应该怎么说呢?”小马问。
  “我觉得可能再问一个开放性问题比较好,让客户释放完那种被你勾起来的感觉,如果客户不想再和你分享,那么他往往会沉默,这时候你就可以把话题到主题上。”
  “那感觉多不好!”小杨说。
  “老寒说的不错,确实比你给家下结论强。”

  “所以,对于暖场类问题,我觉得,第一,你接话太快,根本没有给客户反应和想象的的时间,第二,给客户下结论,反而让客户无话可说。”
  “嗯。”小杨感觉到这问题不大,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至少没犯什么明显的错误。
  他就觉得这次拜访本身就找不到什么明显的错误,就是感觉老陶这个老家伙太滑头了。
  “接下来,小杨问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场确认类问题……”正是那个问题,让陶部长开始对沟通有些兴趣。
  说实话,我觉得小杨的开场确认类问题超级棒,事实验证了好问题的标准,那就是总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陶部长接下来的回答。
  “那是,你不知道,我为那个开场确认类问题,准备了有半个多小时呢!”一说哪儿做得好,小杨的尾巴就有些往上翘。
  “所以,你得到了回报啊,陶部长说‘可以啊,这事儿我们讨论的也太久了,早就该动了’,多有价值的信息!”

  “怎么有价值?”
  “你看,至少陶部长觉得早就应该上的,他还说‘讨论的太久了’,究竟讨论什么了,和谁讨论了,为什么要讨论,大家的不同意见究竟在哪儿呢?这些都是有可以继续提问的好话题啊,可是,你接下来是怎么问的呢?”我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小杨的尾巴顿时拉耷了下去。
  “我问他现在怎么管,是想从他的现状开始问啊,这可是信息类问题啊!”
  “你觉得陶部长说出‘讨论的太久了’那么句话,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有意的就不用说了,无意的更能反应他当下的潜意识,会不会有什么背景原因?”
  “那我应该怎么问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