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猴》
第45节

作者: qwgxsyyxyx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乍听起来,乡里似乎很省心,什么都不用管,等着分钱就行,稳赚不赔的买卖。可真实的情况却远非如此,麓山景区投入运行后,一直游人如织,县旅游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但每到年底该结账时,乡里却几乎拿不到一分钱,旅游局那位满脸苦相的局长,拉着书记乡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声称景区年年入不敷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人家早就备下了一明一暗两本账,账面找不出任何破绽,乡里只能吃哑巴亏,官大一级压死人,敢在直接上级面前讨价还价,除非是不想混了……

  这还不算完,自从建了这个麓山景区,从来没断过麻烦,县旅游局以及景区管委会只知捞钱,耍得乡里团团转,四处为其擦屁股。今天为建景观湖挖断了水源,明天乱接线路导致全乡跳闸,要么就是农忙时节随意摊派劳力,成堆的垃圾往附近农田一丢了事,父老乡亲整天围着乡干部要说法……
  那年麦收,麓山景区为了揽客,策划了一个采摘节,将左近某村的几十亩果园包了下来,打出广告,某某年月日来景区旅游的游客可以到此免费采摘。
  广告的效果出奇地好,真到那天时,天朝市各界近千人,云集景区,大都开着车,显然是专为采摘有备而来。这些人像蝗虫一样,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果园便被洗劫殆尽,管它熟没熟能不能吃,转眼间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
  可事情到此还没完,原定一天的免费采摘,刚开始就已经断货,客人们意犹未尽,十分不满。这还不算,慕名而来的游客仍在源源不断地从天朝各处向麓山景区聚拢,附近公路上排起长长的汽车长龙,早来的人虽然没摘够,但好歹有收获,晚到的“撒上空枝见血痕”,更加抓狂。
  这个局面,远远超出景区事先的设想。旅游局策划这个活动,原本就是抓个噱头,城里人大都没见过果树,形式大于内容,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不在酒。万万没想到会弄成这个样子,这些人开的即使不是豪车,看起来亦都是些识文断字登大雅之堂的社会中坚,区区几个李子栗子梨能值什么,恐怕不够油钱。
  景区没办法,只能由领导出面向大家赔不是,来了都是客,今天景区免票,就当开粥厂了。可是客人们不买账,人家不是来看景的,我们要采摘,既然打了广告,就得管够。
  景区工作人员欲哭无泪,就包了几十亩果园,要不你们把树拔走吧,实在没有了,大卫·科波菲尔来了也没辙……
  就在一部分客人围着旅游局领导推推搡搡时,另一些深谙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理的客人已经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果园虽然已经空了,但附近的菜地里还有不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总是不能白来一趟吧。

  那些菜地可不是景区的,但游客们管不了那许多,像是闻见血腥的饿狼,疯了一样,见什么拔什么。就连附近那个山村,他们都没放过,见鸡抓鸡、见猪拱猪,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都只剩些“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老弱病残……
  令人啼笑皆非的狂欢整整进行了一天,直到太阳下山,这些平时最瞧不起泥腿子的城里人,才带着满满的收获,骂骂咧咧地兴尽而返……
  这件事曾经一度成为天朝关注度极高的一则新闻,那个原本从美军卫星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一时之间声名鹊起,众多媒体蜂拥而至,村民们还以为二茬罪又来了。
  一位在前日洗劫中损失惨重的老者告诉记者,这些人甚至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恐怖,那个山村山灵水秀,多长寿老者,很多人都曾见证过沧海桑田。

  影视作品中的日本鬼子,素以杀光烧光抢光闻名。但实际情况却并非一概如此,就以这个山村为例,日据时期,村口东面就立着一个炮楼,驻着一个小队从前线撤下来休整的鬼子兵。据村民们回忆,绝大多数时候,鬼子兵和村民们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一般来讲,除每天早晚各出一次操外,日本兵很少离开炮楼,每年村里交两次粮,也是由维持会长负责。
  这样说可能很多人都难以接受,但是事实上,那段时间竟然是这个山村最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几年,国民政府跑了,苛捐杂税没了。至于公粮,对于农民来说,交给谁都一样,日军“以战养战”并非主流,负担反倒比其它时候轻了很多……
  万万没想到,全面建设甚至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居然平白窜出这么一伙强盗,这些人大概都是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教育出来的,货真价实如假包换。
  顺便说一句,第一个报道此事的媒体,是市电视台新闻频道某栏目组,出事当晚即上了头条,还得了当年的十大社会新闻奖。提供线索的是制片人自己,他之所以消息这样灵通,道理很简单,当天洗劫山村的队伍中,为首折腾得最凶的,不是别人就是他。开着装了满满一后备箱“蔬果幸见尝”的私家车回到家,立即跑回台里,召集人马,开上采访车返回轻车熟路,抢头条批判这没素质的行为……

  新闻报道只热闹了几天,但事情并没完,损失惨重的村民找到乡里,那可是一年的收成,这笔账怎么算吧?
  乡里没办法,只能带着村民代表去找麓山景区和县旅游局,人是你们招的,祸是你们惹的,损失只能由你们承担。当时,负责交涉事宜的就是副乡长陈博。
  一向以铁公鸡闻名的旅游局当然不想买单,粗粗算了算,好歹也是十大几万,不多但是也不少,早一天奔小康,多、快以及好之外,关键还得省。
  为了替村民讨还公道,陈博几乎住在了景区,基层领导干部就是这样,一年到头要死要活,忙得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旅游局和景区管委会起初还派人和陈博周旋,后来实在理屈词穷,惹不起躲得起,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坏人坏事一个不见。眼看大收就要结束了,受害山村收入减半,这可是农民一年中绝无仅有的真金白银,肇事者神龙见首不见尾,陈博直急得火烧眉毛……
  印象当中,那是一个周一,陈博突然得到消息,由于市里某位领导要来参观,县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一个不落,现正全在景区。闻讯之后,陈博立即赶往现场,还真不错,一直躲着自己的旅游局领导全被堵了个正着,还饶了分管副县长。
  这次陈博可是实实在在的有备而来,除村民代表外,损失最大的几户,几乎倾巢出动,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有个说法……
  同以往一样,交涉进行得很不顺利,从中午谈到夕阳西下,还是一无所获,从那位副县长到局委领导,全都耍起了无赖,谁抢了你们找谁去,我们管不着。

  陈博直说得口干舌燥,声音渐渐沙哑,乡政府随行的一个同事递给他一块喉宝,陈博看了一眼,丢进嘴里。
  “你们讲不讲道理?明明不是我们抢了你们的东西,为什么无理取闹?媒体不是都来过了么,冤有头债有主啊,”旅游局一方仗着人多,对陈博展开疲劳战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