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猴》
第43节

作者: qwgxsyyxyx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下河区此次征地也是这样,在和“友谊地产”达成了初步开发意向后,区政府和国土资源局启动向沟沿村村民征用土地的程序。按相关规定,征地具备“六性”,即“专属性”、“合法性”、“补偿性”、“强制性”、“转移性”、“公开性”,其中的“补偿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一方面,一旦主管部门批准,相关权益人不能无理阻挠征地行为,另一方面,政府方面亦需对征地对象予以经济补偿,其中主要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部分,相加不得超过该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地处天朝市北郊丘陵地区的沟沿村,以种植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为主,且与某跨国食品巨头有对口购销合作项目,效益较高,每亩年产值可达六千元左右。经村委会、村民代表和区国土资源局协商,补偿按照十五倍执行,此次征地涉及耕地总面积约两千五百亩,外加一些附属土地,总额两亿三千万。几乎与此同时,“友谊地产”也同下河区政府达成初步协议,前者以四亿三千万的总价购买征用后的土地使用权七十年,一征一卖,下河区可以获得约两个亿的差价收益,按惯例,这笔钱一半上交天朝市,一半归区财政支配……

  原本,在刘善青和陈博接到市里的命令、重新核算“三公”开支前后,“友谊地产”、下河区以及沟沿村村民的三方交易已经几近完成,只差最后验明正身了。可就在李望郊答应帮他“消化”六千万“三公”后的第二天,刘善青突然得到了一个如同晴天霹雳的消息,李望郊变卦了,不是不打算帮区里分担“三公”,而是要重新对沟沿村那块地进行估价。据“友谊地产”派来的谈判代表讲,就在下河区重新核算“三公经费”的同时,他们也重新评估了一下那两千五百亩地的价值,认为它最多只值三亿五千万,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八千万没了。

  虽然李望郊没有直说,但是个人都能看出里面的关窍,这八千万显然是和那六千万挂钩的,人家不仅要如数“堤内损失堤外补”,还得额外支付两千万的“手续费”。刘善青不禁苦笑,作为官员,自己可能算得上老练,但若作为打算盘珠子的商人,自己确实是太幼稚、太天真了。先前,刘善青还真以为李望郊是出于多年的交情为自己办事,可事实证明,生意人就是生意人,别看他平日里对你点头哈腰,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必须能为他带来利益。

  一直以来,历史学家们都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天然依附政治权力,清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是这样,民国时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或许,历史学家们是对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确实习惯于向权力低头,并接受后者的庇护,可这都是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正如世上没有不偷腥的老猫,同样,无论何时何地,也没有不逐利的资本……
  怀着最后一丝幻想,刘善青将李望郊约到自己家中,和他密谈了一次,的确,让人家白白为区里买单有些不近人情,但看在多年老朋友的面子上,能不能给打个折,至少那两千万的“手续费”别要了。外人可能很难想象,到最后,刘善青堂堂一个市委委员、区委一把手,竞如同当年去马关和老朋友伊藤博文谈判时的李鸿章一样,掰着手指头向这位“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恳求:“无论如何再少点儿,就权当老夫回国的路费吧。”

  当初,伊藤博文看在李鸿章为谈判挨了一枪的份上,大手一挥,减了一亿两赔款。比较而言,纯粹的生意人李望郊就要吝啬很多,他一副官腔,反而劝刘善青不要多想,这八千万和那六千万不是一回事,一是公事、一是私交,土地估值是专业评估机构做的,他实在不方便插手。
  都到了这一步,李望郊还好意思说私交,真真让刘善青哭笑不得。看起来,从这个“老朋友”这里肯定是讨不到更多的便宜了。贾斌和市里的审计小组说话就到,“三公”的事另想办法已经来不及,再说自己恐怕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六千万“三公经费”只能靠李望郊“消化”,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沟沿村那块地肯定要重新估值,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更要命的是,前不久,下河区已经将此次征地及开发的有关情况汇总报给了市里,市里充分肯定了刘善青的工作,同时也对利润做出了划分。也就是说,市里那一个亿是肯定要给的,倘若现在吃后悔药,刘善青等于在自己给自己挖坑。此外,区里计划中将获得的那一个亿收入,事实上也已经提前花了出去,下河区近年来一直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几个业已敲定甚至开工的项目用的就是这笔还没有到账的钱。换句话说,区政府从“友谊地产”拿到的地价款肯定要从四亿三千万减少到三亿五千万,且原计划的两亿利润一分钱不能少,只能把损失向上游转嫁,靠减少征地补偿来弥补窟窿……

  说好的两亿三千万,瞬间变成了一亿五千万,沟沿村的老少爷们儿当然不干,很快,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爆发……
  日期:2016-07-31 15:41:20
  2.和固有利拖亦不怕
  沟沿村的村民们兵分两路,一路在某不嫌事大的律师的率领之下直扑省城,向省国土资源厅、信访局等部门呈递诉状,另一路由村委会领导亲自挂帅,在下河区委区政府门前集结。村民们起初要求与刘善青直接对话,并试图冲击区委区府大楼,但被闻讯及时赶来的民警成功阻挡,见强攻难以奏效,村民变换战术,围而不打,与民警展开对峙……
  按照常规,所谓“再而衰,三而竭”,各类“群体性事件”中,“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上一阵后,气也就泄了,很容易被分化瓦解。因此,处置这类事件的常规都是打消耗战,不必急于求成,只要顶住第一波攻势,后面就好办了。尤其是农民,受其“阶级属性”的限制,做事往往冲动而盲目,由于没有“同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相结合”,这些人大都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纪律性,且对“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时间一长,很容易不攻自破。

  下河区处置此次事件的策略也无外乎是一个“拖字诀”,不着急遣散村民,只是象征性地派人与之交涉。负责坐镇指挥的下河区公丨安丨分局局长、政委向刘善青询问处置原则,后者笑着引用当年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时周总理授意李克农上将的“八字方针”——“和固有利,拖亦不怕”……
  最初几天,刘善青的策略是成功的。区委区府大院是前几年新建的,为了给城市发展留出余量,坐落位置比较偏僻,已经到了城区的最边缘。故而,虽村民在此安营扎寨,但社会、市容影响有限,这也是“拖字诀”赖以实施的先决条件。
  刚开始时,由于村民将院门围得水泄不通,区委区政府工作人员只能分散从后门出入,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但到了第三天,随着围堵村民人数的减少,以及军心的逐渐动摇,民警们适时将人群压缩并挤到了大门一侧。从那时起,区里的工作人员开始与村民们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大家每天照常出入大门上下班,村民们则聚集在一侧围墙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时双方目光相遇,还会友好地互相点头致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