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展览紧张筹备之时,一伙儿来自中国的“土豪”出现了。他们声称,M国现存的中国商品都是近代以来被“西方列强及其走狗”从华夏大地非法掠夺走的,属流失文物之列,应无条件归还中国。这些人与当地黑帮、毒贩勾结,软硬兼施,或低价强买、或诱骗诈取、或明火执仗,将大批艺术品席卷回国。临走前,还得便宜卖乖,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中国这只东方睡狮已经觉醒,任人欺凌的苦难历史一去不复返,自己的行为完全合理合法,是洗雪国耻、扬我国威的正义举动,无可辩驳。
此事在M国迅速发酵,引起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东南亚诸国本就对中国这个大块头的邻邦心怀警惕,该地区又位于几大文明的交叉路口,国际关系历来十分错综复杂,某些国家近年在相关区域的一系列行动更加深了这种猜疑和误解。这也难怪,翻开历史,上述国家曾多次沦为大国扩张(也包括中国)的牺牲品,对于“崛起”、“复兴”等词汇有着并不十分美好的记忆。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少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和民众也并非没有疑虑,中国方面虽多次强调,这项战略纯属经济发展、文化交往之需,与地缘政治、军事霸权无关,却依然难以完全消除这种担忧。
因而,此次中国代表团的M国之旅更是肩负着远比握几下手、签几个协议重要得多的使命。早在此行筹备之时,高层就曾定调,“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孟获前马谡语)”,挣钱不急于一时,关键是要向东南亚各国展示中国人民的友好和诚意。事实上,代表团也一直秉承着这一宗旨,不仅备下厚礼,各类商贸、投资协定在拟定时,更多地也算的是政治账,不计较眼前得失,让利颇丰。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对于中方的善意,有关各国还是很买账的,从M国计划中的高规格礼遇便可见一斑。
然而,这一切努力,都被那伙中国土豪的“正义举动”给搅和了。在M国内部,本就有反华情绪暗流涌动,为了给双边外事活动创造尽可能和谐的氛围,被暂时压了下去。可现在,土豪们“做了阶级敌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起了阶级敌人想起而起不了的作用”,M国反华浪潮被瞬间激发起来。明明都是外销商品,却被说成“流失文物”,还以此生发出一套“洗雪国耻、扬我国威”的奇葩逻辑。什么“海上丝绸之路”,去他的,这种人谁敢沾,今天和你友好,卖给你东西,替他赚外汇、转移过剩落后产能,搞不好哪天就得翻脸,到时候再弄个“洗雪”、“扬威”,咱可受不了……
那位中央领导率领代表团抵达M国时,还不知道风向已经大变,仍准备“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可没过多久就觉出味道不对,M国的接待规格降了不止一个档次,元首压根儿没露面,原定全程陪同的政府首脑冒了个泡就找不着人了,只有几个面色铁青的副职跟着敷衍。经贸、投资协议大大缩水,共同声明的事情只字不提,行程中甚至还出现了反华团体的抗议活动,虽然都有军警控制,但任由这种“不和谐声音”出现,人家的态度已不言自明。
通过驻M国使领馆和当地华人华侨,事情很快搞清楚了。经查实,那伙土豪大都来自天朝市所在省,其中就包括那个李望郊,他们之所以这么干,也不是为了什么“洗雪”、“扬威”,只是想浑水摸鱼,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取外销中国艺术品,或做为资产配置长期收藏,或到国内日渐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中出售牟利。负责调查的工作人员专门告诉那位中央领导,来自天朝市的李望郊,从M国等地卷走“流失文物”后,用那些本该出现在“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品展览上的外销中国货物,回去搞了个所谓的“‘洗雪百年耻,复兴中国梦’回流文物展”,受到当地领导高度称赞。
代表团的M国之行草草收场,最难堪的便要属宋耀伍了。那位中央领导虽没有直截了当地批评他,只是当着代表团全体成员的面,似乎是语重心长、又似乎是恨铁不成钢地说了句“高级别领导干部,应当有大局观”。
但事实上,这句话同样要命,出访M国,既不“好看”,又不“好吃”,直接原因是宋耀伍治下的省里出了几个不懂事的土豪,按照这个逻辑,宋耀伍显然应该算是缺乏“大局观”的。定理存在,逆否定理必然存在,高级别领导干部应当有大局观,反过来说,没有大局观的人自然是不配做高级别领导干部的……
其实,在马道成四处活动,想要“入常”的同时,宋耀伍也没闲着。
前段时间,与天朝市所在省相邻某省的省长“到杠”退居二线,大位随即空缺,很快引起宋耀伍的关注。通常来讲,省长之职的人选主要有三个来源,省内提拔,中央“空降”,或者从其它省份调任。宋耀伍仔细分析过,该省的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都是从本省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而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又都是前几年刚从中央部委机关“外放”过去的。换句话说,前两种来源的“名额”已经有人占了,按照平衡原则,新任省长应当从省外调任才对。
紧接着,宋耀伍又找来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主要党政干部的资料。其实,这些内容他早已烂熟于心,想在官场上混,可以忘记自己的履历,但绝不能忘记对手的。宋耀伍将这些人的年龄、职务、任职期限、仕途足迹等进行了一番综合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自己即使不是邻省省长之位的不二人选,也绝对算得上大热门之一。的确,宋耀伍自参加工作起,除曾短暂前往某边疆省区“交流”外,从未离开本省,掐指算来,担任省委常委也已经是第二个任期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也该挪挪窝,“常务副”三个字,似乎亦到了拿掉的最好时机。
因此,这段时间,宋耀伍有事没事没少往北京跑,同学、同僚、故旧、上司,能派的上用场的关系一律开动。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前,从组织部内某“无间道”传出据说非常可靠的消息,相关部门正在对宋耀伍进行考察,资料已经报给更高层,只要上面一点头,这事就八九不离十了。
对领导干部的培养考察,通常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暗的,“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行”,上级丨党丨委,会同组织部门,对可能的人选度长絜大,真正的袖里乾坤、派系斗争也都发生在这个阶段;一旦通过,会正式进入明线的“考察”,敲锣打鼓,前呼后拥,个别谈话、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等,基本就是走个过场,不出大的意外,履新是没跑的。而现在,宋耀伍正处于第一个阶段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时刻,毕竟是一省主官,仅靠组织部是拍不了板的,得看上头的脸色行事,为此,他还需要再添一把火……
宋耀伍的运气似乎不错,俗谚所谓“想吃冰下雹子,想吃肉驴死了”,正当他最需要在高层面前亮相的时候,机会自己找上门来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