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
第48节

作者: 年少足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常卫林马上联系从山南到天簌城区要路过的一个叫“老农民”的农家乐。点了“老农民”最有特色的几个菜。同时,常卫林问:“董部长,是不是还是来点酒?”
  大家都说算了。董礼友还难得风趣地对常卫林说:“你好久时间没有回家了,你不怕你们家小饶让你交作业?”小饶是常卫林的爱人,叫饶玉萍。而“交作业”是夫妻生活的代名词。常林卫一听,忙说:“这就请董部长放心,我在家里是‘三心牌’男人。”
  “那可不见得哟!”政法委的李文娟马上就说。
  常林卫马上就反击道:“那是不是李主任想喝酒哟!老板,拿酒来。”
  大家一听,都说“算了,算了,马上就回家了。”

  本来常林卫也不想喝,但出于礼貌,肯定不会主动说“今天大家就不喝酒了”。但大家都说不喝,也就算了:“那老板端饭来。”
  象上次一样,董部长在车上就把每个同志需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小王还是承担县委、县政府班子和两个主要领导的材料。其他同志分别负责这次考察中推荐得票多的拟提拔人员的材料和一些其他材料。吃完中午饭后,大家也就各自回家。
  小王回到天籁后没有直接到葛晓莉家去,县上送给考察组的土特产比上次河西县送的要多得多,什么野山菌、野山参、野天麻、野山鸡、野兔、野鹿肉等等一大堆。这些东西放在小王自己住的地方是派不上用场的,都要拿到葛晓莉家去。但小王不愿意同行的人看见自己把东西送到除自己居住的地点以外的地方。因为县上送这些东西,尽管是出于真心,并没有要贿赂考察组的意思,并且临走前县上把东西送到车上时,常林卫反复说这是他个人的一点心意,但常林卫的这些个人心意,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常林卫本人肯定是不会出一分钱。但接收这些东西毕竟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没有必要因为知道的人多了引起不必要的话语。

  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后,小王把东西清理了一下,准备休息一下后,用下午的半天时间把自己承担的材料基本梳理出一个头绪后才到葛晓莉家去。参加完山南县的考察后,小王对考察材料的撰写已经开始走上路了,不像刚开始写河西县的考察材料时那样感到犹如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加之山南县的情况总体上讲比河西县的情况相对要简单一些,因此,在材料的写作上也要容易一些。
  因为有事做,时间不知不觉很快就过去了。小王把自己承担的材料基本上梳理出头绪,就到下午将近六点钟了。如果不是葛晓莉来到小王住的地方,小王还真没有注意是什么时候。尽管小王并没有对葛晓莉说自己什么时候回天籁,但葛晓莉估计小王今天要回来,因为是星期六,葛晓莉在家里把要做的家务活都做了后,并且做她妈把晚饭准备得不多了才到小王这边来。因为上次到她家的那个远房亲戚今天又到了她家,询问小王何时回天簌,说是有点事要找小王帮忙。葛晓莉本来不想搭这个杈的,但禁不住她父母亲一再催促,让她过来看一下,并说如果小王回来了,就让他晚上过去吃晚饭,再加上她自己也已经一周时间没有看到小王,内心里也很想看到小王,因此,她也就过来了。

  葛晓莉一进小王屋里,小王原来平静的心里就又荡起了阵阵涟漪,想到上周已经与葛晓莉有了肌肤之亲,就忍不住又想和葛晓莉亲热,于是就把葛晓莉紧紧地搂着,一边用嘴和葛晓莉亲吻着,一边用手在葛晓莉身上乱摸。葛晓莉毕竟是一个传统型的女孩子,上次和小王有了肌肤之亲后,心里就很是后悔,尽管她并不怀疑小王对自己的真心,但内心总觉得未结婚之前便做这些事是一种越轨之举。因此,今天小王想和自己的亲热,葛晓莉没有让小王有进一步的动作,当小王想把手伸进她的裙子面里时,葛晓莉很断然地把小王的手从身下挡开了,并说:“再军,不要这样,家里来了个客人,爸妈他们还在等着我们快点过去呢!”

  小王本来想用强,但感觉到葛晓莉拒绝得非常坚决,想到上次自己在事后还是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因此,也就没有用强,只是手和嘴仍然不停地在葛晓莉身上探寻着。
  葛晓莉因为不愿意在结婚前再和小王有肌肤之亲,也就断然把小王推开,说:“快点走吧,我父母他们还在家里等着呢,不要让他们在家里等急了。”
  见葛晓莉确实不想和自己亲热,小王才想起葛晓莉她家里来了客人,就问道:“你家哪个来了?”
  “我家的一个堂哥来了。”葛晓莉回答道。
  听说是葛晓莉的堂哥,小王也就没有再问什么,和葛晓莉一起,把山南县送的一些东西提上后,就和葛晓莉一起往葛晓莉家走。一路上小王并没有去想葛晓莉家的堂哥这个时候到葛晓莉家干啥。对于葛晓莉家亲戚的事,小王一般是不过问了。
  到葛晓莉家时,小王看见院子停着一辆宝马轿车。葛晓莉家住在她父母所在厂的职工宿舍区,里面住的基本上都是厂里的工人,也没有什么发大财的人。即使有几个经商做生意之类的人挣了一些钱,但能够买上宝马这样的高档车的,也还没有。因此,这辆高档次的车停在宿舍区里就很是显眼。进入葛晓莉家时,葛晓莉远房的堂兄也还在家里等着,见小王和葛晓莉进屋,这位堂兄连忙站起来,伸出手来和小王握手,并且边握边自我介绍道:“我叫葛宏伟,是晓莉的堂兄。早就听说了小王的大名。我们家晓莉好福气,能够找到这么帅的一个帅哥。”

  葛晓莉的这位堂兄大约四十岁,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子,身材标准,戴一幅无边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看起来也风度翩翩,真还是一个标准的帅哥形象,怪不得开口闭口都是“帅哥、帅哥”的,和小王想象的形象完全不同。当时小王听葛晓莉说起她的堂兄时,脑海中是一幅标准的农村人形象,五大三粗,皮肤黝黑,不修边幅等等,描写农村人形象的词汇一下子几乎都涌了上来。现在见到后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经验主义性的错误——并不是所有农村出来的人都是这种形象。实际上小王也是农村里出生的,但他却忘了自己的这一出身——人常常是这样,总是把自己想得特别好,凡是不好的东西,都不会主动往自己身上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