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
第37节

作者: 年少足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县上的同志听董部长这样说,当然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考察组的其他同志当然也不好说什么,大家晚上吃完饭后,便由县委书记苟单一、组织部长常林卫陪同,在不大的县城里转了一圈。由于整个山南县全县的人口都才不到十万人,县城内也就三多万人,因此,把整个县城转一圈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县委书记苟单一陪考察组的同志在县城里转了一圈后,就到山南县的另一个宾馆去接待市发改委来的客人去了。在县上工作的领导,最头痛的就是上面来的领导,不管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还是部门领导,就是市上部门的一个一般人员,只要是手里有权的,县上都是得罪不起的。特别是象发改委这种有项目审批大权的部门,就更是惹不起的菩萨,否则,不管你要什么项目,只要发改委稍加为难,你就是下了再大的功夫,都会被他轻轻吹拂,最后让你落得竹蓝打水——一场空。

  苟单一走后,虽然常卫林一再邀请考察组的同志去丰富一下夜生活,但董礼友是坚决地拒绝。董部长拒绝了,考察组的其他同志当然就只有服从,各自回宾馆休息。
  因为常林卫是市委组织部下来的,与董部长的熟悉程度要进一层,因此,当大家都回到宾馆后,常林卫就邀约了几个与董部长比较熟悉的考察组的同志在董部长的房间里打“跑得快”。由于小王是刚抽调到市委组织部,与常林卫还不是很熟,尽管这次考察工作的具体联系衔接都是小王在负责,但常林卫不知道小王与董部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因此,也就没有邀请小王参加。而小王因为和在河西县一样,承担了考察组的材料收集任务,待常林卫陪董部长他们坐下来后,他问董部长是否还有什么要求和安排,得到了否定的答复后,小王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一方面他把相关的材料收集整理一下,考察组马上就要离开县上的,有不少资料如测评表、推荐表等要带回去,自己房间里的东西也需要清理一下,该归还给县上的如计算机、打印机、保险柜、复印机、装订机等等走时要归还。而该自己带走的,如卡片阅读机、各种资料等,需要装箱打包。另一方面小王也想在思想上梳理一下自己承担的山南县的考察材料,这样有个头绪也便于下来后更好地完成自己所承担材料的撰写任务。

  从县城到老君山只有四十多公里,由于是旅游公里,路面质量比较好,因此,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不到一个小时,一行人就到了老君山脚下。
  老君山位于山南县城的西南面,其所在的老君山脉,巍巍峨峨,横亘西原。该山诸峰拱卫,终日云缠雾绕,主峰老君山,又名天音山,海拔3192米,孤峰高耸,常年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遥望如画,宛如天宫。其自然风光险、峻、幽、奇,人文景观随处皆是,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洞天福地神仙境地的画图,为山南十大胜景之首,也为天籁市的十大胜景之首。相传山上生有仙草,名曰粳稠,食之可以长生,故此山又叫粳稠山,至今山里的老百姓每年都还要到山上去找寻这种类似灵芝类的植物。据说吃了它,近效可以医治百病,远效可以延年益寿。还据传说,轩辕皇帝就是因为长期在此山采吃粳稠,并因此得以在此山修炼成仙。

  山上的道教建筑成群,庙宇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尽管始建年代不详,但历经不同朝代的修缮,山上建筑可以说在积各代之精华,荟历朝之杰作。虽然据说在元朝仁宗年间、明代崇祯年间、清朝乾隆时期三次遭遇火灾,使庙宇几近损毁殆尽,但历经后世多年的不断修葺,不仅又慢慢地恢复了原有的规模和建筑特点,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建筑内容。再经过这几年县上不断地引进客商开发、修葺,其规模据说早已超过了其在明清最旺盛时期的规模。其有名的建筑物如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灵祖殿、三元殿、观音殿、儒林祠等,都是宗教寺庙中的名建筑。该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即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确定为省级道教活动场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君庙又被整体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导游小曾一路上边走边介绍着老君山的一些情况,包括有关老君山的由来、老君山的传说、老君山的地理特点等等。由于小曾出色的介绍,使考察组一行对老君山有了一些印象深刻的初步了解,并且一行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来了老君山脚下。
  尽管考察组一行算是到得比较早的,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山门前已经有不少游客在等待着排队上车,几辆载着游客的大巴车也正在门口下客,而景区内好上百辆的景区观光车早已在大门内两三百米远的大场地里顺字排开,停在那里等待着游客的进入。
  宏大的山门,古旧的庙宇,红柱碧瓦,巍巍地耸立着,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放射着熠熠的红光、蓝光,让人一看就显得神秘。大门正中“老君山”三个镏金大字,雄健浑厚,遒劲有力,特别是那以篆转隶的字体,配之以山门那修新如旧的风貌,更使山门显得古朴悠远,让人遐想。据说“老君山”三个大字还是乾隆皇帝的笔御亲题呢!
  “各位领导,我们就在山门前下车,我们的考察也就从这里开始。”导游小曾招呼着大家,并且说的是考察而不是参观或观赏或游览之类,可想是县上已经给小姑娘打了招呼,这些游客是来考察的,不是到老君山旅游观光的。
  一下车,大家就忙着站在最恰当的位置,照相留影。大家都希望留下自己这一次到老君山的珍贵纪念,他们中不少人包括小王都是早就听说过老君山的美名,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来观览,这次终于有机会来了,自然不会白白地来一次,都希望能够把最美好的倩影留下来。因此,一行人先是各自找同行的人给自己照相,后又觉得考察组一行好不容易到老君山这个有名的地方来一趟,应该一起合个影留念。而董礼友作为领导,并没有和他一样去忙着照相留影,而是静静地等在旁边看大家照相。后来大家提出合影留念,他也没有反对,而是很配合地站在了主要位置,考察组的其他同志则以董部长为中心,自觉地站在董部长的左右。合影后,考察组的每一个同志又都单独和董部长合影。这期间,自己带了相机的同志还在山门前忙着单独照山门前的景致。

  待大家在山门前把相都照得差不多后,导游小曾才招呼考察组一行进入景区。对于国人“景区拍照、下车尿尿、上车睡觉”的旅游特点,作为导游的小曾非常明白,因此,她也不急着催促,而是让他们把相照够。
  由于县委接待办早有安排,因此,一行人无须买票就直接进了山门。进山门后是一段大约两百米长的宽阔平坦的走道,道路非常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杂树和野草郁郁葱葱,长得很是茂盛。
  导游小曾边走边给大家介绍:“各位领导可能都知道老子吧!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一直与孔子齐名。孔子创建的儒学,是我国传统的入世思想的理论基础,提倡学而优则仕;而老子的道家学说,却是典型的出世思想的理论基础,提倡清静无为,无为而治。二者的思想基础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儒家学说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从春秋时期开始,一直到现在仍然在指导着我们每一个有知识和没有知识的人的思想和行动。‘学而优则仕’,可以说是我们几千年来的知识者的行动指南。而道家学说提倡的出世思想,在一般人来讲,是很难做到的,它必须是那些具有极高境界的人才能做到。姜子牙独钓寒江,诸葛亮卧隐隆中,都是心存极高境界的人。而在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文景之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