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末路 (细解与明亡有关的那些事)》
第38节

作者: Wubeif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19 12:20:18
  首先,这个奸佞是谁,让严嵩不能与之为伍,而要隐退呢?我前面说正德朝的时候详细说过,武宗前后宠幸过三批奸佞,这三批人分别以刘瑾、钱宁、江彬为首。严嵩是不愿与刘瑾为伍吗?这样的说法被不少人采用,但也是错得最离谱的说法。大家可能还记得,刘瑾是正德元年开始掌权,正德五年八月就被千刀万剐了。而严嵩辞职是哪一年呢,因为他当时官太小,所以历史没有明确记载,但《实录》记载他是正德二年的十月才被授为编修,而后《明史》说他不久就称病回乡,所以合理推测应该在正德三年左右。

  明代官员丁忧号称三年,但是这三年实际并非36个月,而是27个月。比如后来杨廷和丁忧,就是从正德十年的三月辞官到正德十二年八月回到北京,刨去行程,实际丁忧为27个月。也就是说,严嵩就算是正德三年正月就开始丁忧,那他守丧期满后没多久,刘瑾就已伏诛。如果稍晚一些丁忧,则他还未期满,刘瑾就已经被杀了。如果严嵩是不愿与刘瑾为伍,那在刘瑾死后,他守丧期满了,理当立刻寻求起复,回到朝中为官。为什么继续隐居?

  那有人说,严嵩讨厌的又不止刘瑾,不是还有钱宁和江彬吗?是没错,刘瑾死后,钱宁和江彬搞得更加乌烟瘴气。如果严嵩连刘瑾都受不了,那估计更受不了钱宁和江彬,继续在家隐居是有道理的。但这说法又碰到个问题,那就是严嵩最迟在正德十三年之前就已起复,重新回朝做官了,因为《武宗实录》这一年有了严嵩任职翰林院编修的记载。而正德十三年,钱宁和江彬都活得好好的,江彬更是气焰嚣张,刚带着武宗开始巡游天下呢。如果严嵩是不愿与奸佞为伍,干什么在正德十三年就跑回来做官了?

  所以,所谓刘瑾、钱宁和江彬等奸佞在朝并不是严嵩要隐退的真正原因,至少不是全部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呢?
  日期:2016-12-19 14:56:04
  记性好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我前面提到过的一个人,叫做焦芳。刘瑾弄权时期,内阁名义上的一把手是首辅李东阳,实际上的一把手是依附于刘瑾的次辅焦芳。焦芳在正德元年任吏部尚书,并入内阁,此后与他儿子把持朝廷人事大权,直到正德四年因为得罪了刘瑾的心腹张彩而滚蛋。
  焦芳年资很老,他和李东阳是同一科中的进士,只不过名次稍差。他年纪比李东阳足足大一轮,与刘健相仿佛,所以也是个横跨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的老臣。焦芳老大人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我前面因为跟正文无关所以没有提到过。拿现在的话说就是,焦芳非常喜欢开“地图炮”,也就是非常喜欢搞地域歧视。现在网络上某些键盘侠比起焦芳老大人来说简直是不值一提,键盘侠顶多只敢在网上开炮,焦阁老是全方位开炮,尤其是在现实中开炮;键盘侠只敢对着老百姓开地图炮,而焦芳只针对官员开地图炮。

  焦芳是河南泌阳人,作为北方士大夫,他和宋代、明代其他一些北方士大夫一样都有一个毛病,喜欢搞南北对立,非常讨厌南方人,焦芳的讨厌又出奇地严重。并且在南方人当中,焦芳又尤其讨厌江西人。
  搞地域歧视的人当然没什么理性,他就是歧视你,你也拿他没办法,讲不通道理。但凡事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分析起来,焦芳讨厌南方人尤其是江西人也还确实有三个原因:
  第一,宋代以来,北方士大夫就有排斥南方人的恶俗,宋初权相赵普就曾反对任南方人为相,神宗朝司马光为了攻击老政敌王安石(江西人)也曾经说过:“闽人狡险,楚人轻易”,这种看法在以洛阳、开封为中心的中原一带的士大夫当中是很有市场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明代。
  第二,焦芳早年在翰林院时因为粗陋无文、没有学识,性格又阴狠,所以受到过其他翰林的集体排挤和消遣。而当时的翰林多数是南方人,其中以江西、浙江人为最多。南方人大家也是知道的,除非很早就刻意培养或者矫正,否则就算说官话也很难懂。一群南人成天叽叽喳喳议论焦翰林,而焦翰林还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啥。焦芳在翰林院待了足有小二十年,可谓受够了南方人的气。
  第三,焦芳在翰林院时,有个内阁辅臣彭华(江西安福人)是个小人,而当时的内阁次辅彭时是彭华的族兄,首辅万安(四川人)则是彭华的靠山。彭华很看不起焦芳,经常背后说他坏话,后又暗中策划贬了焦芳的职,把他外调去贵阳。这仨人全是南方人,两个是江西人,所以焦芳由此更恨南方人,尤其是江西人。史载,焦芳与南人相处时 “如冰炭然”,就像冰和炭一样水火不容。
  日期:2016-12-19 17:52:07
  等到焦芳把持吏部时,马上就利用手中权力开足了地图炮。史载,焦芳 “每退一南人,辄喜。”,也就是每降职或者罢黜一个南方人,焦芳就很高兴。并且还动手画了一幅《南人不可为相图》送给同为北方人的刘瑾(陕西人),两人一起说南方人怎么怎么坏,怎么怎么不能用。刘瑾受焦芳挑唆,也对南方人转而厌恶起来。

  由于首辅李东阳是茶陵人,当时属湖广,今属湖南,辅臣杨廷和是四川人,所以焦芳还不便对这两地人直接开炮,加上他本身就最讨厌江西人,所以焦阁老的矛头十之八九倒都对准了江西老表们,甚至说出了“他日毋得滥用江西人”的话,又做主把江西的乡试名额给减少了五十个。五十个是什么概念,当时整个江西承宣布政使司的乡试名额大约是一百个,焦阁老一下给砍了一半。所以彼时朝中的大环境对于江西籍官员很不利。

  因此,刘瑾用权期间,南方人尤其是江西人在朝中是受到排斥和压制的。严嵩的仕途则恰巧开始于正德元年,他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此时朝中刘瑾弄权日渐猖獗,严嵩作为他所讨厌的江西人,即便想阿附刘瑾都不得其门而入。一方面,我们不能否认年轻的严嵩饱读圣贤书,还是有年轻士子们的一腔正气,他后来也确实屡次表达过武宗朝朝政的批评和不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严嵩当时所处的环境。结合他以后的表现,我认为一味拔高年轻时候的严嵩是不合理的,他在30左右就辞官归隐的真实原因应该是两方面的,既有不愿与奸佞为伍的意气,也有避祸求全的权谋。而中晚年的严嵩则是意气渐去,权谋渐长,并非突然从一个正直的人变成一个无廉耻媚上的人。

  第二个问题,严嵩隐退了多久,为什么这么久呢?虽然没有确切记载,但根据《武宗实录》中严嵩唯二的两次出场,我们可以划定严嵩隐居的时间,最早不会早于正德二年十月,最晚不会晚于正德十三年五月。合理推算,严嵩隐居的时间在8年到10年之间。
  如果说焦芳和刘瑾排斥南方人,严嵩要避开,那焦芳正德四年就滚蛋了,刘瑾正德五年也死了,严嵩当时也守丧期满了,为什么要隐居这么久?不愿与奸佞为伍这一条我前面说过了,说不通的,因为就算正德十三年,钱宁和江彬也都还龙精虎猛陪着武宗到处玩乐,钱宁掌管了诏狱,江彬拐带着武宗四处乱跑,奸佞得不能再奸佞。那究竟为啥?其实也很简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