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末路 (细解与明亡有关的那些事)》
第18节

作者: Wubeifa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面说了,皇帝是不会自己写诏命的,他表达这个意思之后就要内阁起草诏书。杨廷和疯了,简直是骇人听闻,亘古未有吗。天底下还有什么比皇帝二字更尊贵的吗,怎么就吃饱了撑的要去做什么威武大将军朱寿,你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吗?本来反正官帽子都是你们家的,他爱怎么封就怎么封,封个天蓬元帅都是你自己的事,也没啥。可要命的是还给这朱寿派了这么个奇葩的差事。刚从应州死里逃生跑回来,把半个北京城都给吓瘫痪了,转眼又要去扫荡七边,这要是再弄来个土木堡之变,我们陪着你死也就罢了,还都要被史书列为与死太监王振一样的奸佞,永世不得翻身。这种诏书要是写下去,杨廷和起码要被后来人指着脊梁骨骂两千年以上。

  内阁赶紧全体进谏,武宗不听,好不容易有这么个天才的主意出关去玩,怎么可能就此打消?杨廷和实在丢不起这个人,赶紧称病不出。武宗又逼粱储写,粱储死活不写,武宗拔剑威胁,粱储说你杀了我也不写。武宗虽然顽劣,但还不敢真杀大臣,这里还是必须再次说武宗这个人并非暴君,也不是昏君,他就是是在太喜欢玩了,变着花样地玩,玩到让人瞠目结舌,但他不是个坏人。这要是换了隋炀帝等人,搞不好真就一剑杀了粱储。

  大臣们不配合,武宗也不管,干脆不下诏书了,就这么自称着玩。七月,朱寿同志被派出去北征,武宗再次出关驻跸宣府,既然是扫荡边境吗,自然要到处跑跑,于是八月武宗巡幸大同,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依次巡幸榆林、绥德、太原等三镇。

  日期:2016-11-29 23:41:57
  其中九月,武宗忙里偷闲给自己加官进爵,他大概觉得自己这个官不过瘾,什么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连个爵位都没有,于是下旨给自己封赏,说:“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同志亲自统帅六军,肃清了边境,所以特加封镇国公,每年给禄米五千石,吏部赶紧遵照执行。”。国公是一等公爵,明朝的第一代国公们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朱寿是第一代也是最后一代镇国公。
  说到这里,我们要稍微停顿一下,分析和评价一下武宗这么四处跑,究竟是贪玩还是像现在一些言论所说的是在天子守边,是在忠实地履行皇帝的职责。因为这涉及到对武宗以及杨廷和为首的朝臣的评价,所以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现在流行翻案,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一系列带有负面历史评价的人都或多或少被翻了案,连汪精卫都有人在尝试给他翻案,给武宗翻案的人也有不少。
  首先,我们通过前面应州大捷的仔细梳理,应该必须承认朱厚照的胆识是过人的,也是具有一定军事才能的。武宗从小飞鹰走狗,常年四处围猎,而围猎我们知道本身就带有一点小规模军事演习的味道。日后清朝诸帝都重视木兰围场的狩猎,就有这个原因。朱厚照身边又还有江彬等几个臭皮匠,所以对于战争应该是懂一些的。但是究竟朱厚照是否真的像某些言论说的那样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冲锋陷阵,甚至有军事天才呢?我看答案是否定的。

  日期:2016-11-29 23:56:18
  战争绝不是闹着玩的,连日本战国时期那种千人规模的战争都不可玩笑处之,那数万人规模的交战就更不是儿戏。武宗在应州大捷之前从未有过军旅经历,他对于军事的理解和热情顶多就是如今很多军粉的层级,甚至由于他讨厌读书,理论水平恐怕还比不上军粉。他比军粉多就是两个东西,第一,他有小规模演习的经历(围猎),第二,他有胆量也有机会真的去参与一场战争。但是围猎顶天了就是百人规模,面对的还是没有灵智的野兽,围猎能够充分锻炼一个人的骑射功夫,却无法充分锻炼一个将领指挥和把控战争,尤其是大规模战争的能力。

  而从实际应州大战发生的过程来看,朱厚照的作用也绝不可能是真正的战争指挥者。我们不能把史料上说的“上如何如何”机械地理解成是朱厚照本人在做出种种调度和指挥。既然皇上御驾亲征,亲临战场,那所有的战争都必然是以他的名义指挥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皇帝亲征的时候还能以统帅的身份发号施令。
  因此“上如何如何”是事实,调遣这个指派那个都是以朱厚照的名义发出的,但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些指令都是朱厚照身旁那些久经战阵的大将、参将替他做出的。如果有人真觉得一个二十来岁,从来没上过战场的皇帝能够轻易指挥数路兵马会援应州,并且与鞑靼展开两天的殊死战斗,又率领着数万大军行军百余公里,且战且退,退而不乱,那我必须说这实在是把战争看得太容易,太儿戏了。

  日期:2016-11-30 00:08:50
  有人说,那不啊,历史上有的是年少就一战成名的名将啊,霍去病就是啊,怎么武宗就不行,难道要厚古薄今,说明代人不如汉代人么?这其实还是不了解事实的错误类比。霍去病确实是17岁就一战成名,元朔六年的第一次出征就大展神威,俘虏一大批匈奴高级贵族,让武帝大喜过望,获封冠军侯,其英姿让人至今思之都觉得神往不已。但要知道,霍去病第一次上战场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所率领的却不过是八百精锐轻骑而已。霍去病的初次取胜就在于他敢打破常规,率领八百轻骑,远程突袭,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而率领八百轻骑突袭,这和率领数路人马与鞑靼在应州摆开阵势,进行大规模的军团正面作战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不要说去打仗,就说你带领八百个人去郊游,和带领数万个人去郊游,就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上的难度。更何况这数万人还是从不同地方出发,在指定的时间要赶到同一个地方去。几路大军的调动和配合你以为很容易吗?这非常不容易。明末与后金的萨尔浒大战,之所以大败亏输导致明朝国运急转直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本来要在同一天会攻赫图阿拉的四路明朝大军中的西路军行军过快,超过了其他三路大军,提早了一个白天到达萨尔浒附近,呈现孤军单进之势,被努尔哈赤抓住时机一举歼灭,进而引发连锁反应使得其他三路大军彻底崩溃。

  霍去病第一次能够率领八百轻骑直取匈奴,却不代表霍去病第一次也能率领数万大军与匈奴大军面对面作战。霍去病真正和卫青一样率领大军进攻匈奴,已经是在两年以后的元狩二年。所以,武宗第一次上战场就能指挥数万人马完成集结、大战、全身而退这一系列动作,可能吗?
  实际上,最有可能是朱厚照自己直接指挥的恰恰是最后差点使他栽进去的十月初九日的那场小战役,也就是杀了十六个人,死伤数百的这场突围战。突围中亲手杀了一个人的朱厚照,勇则勇矣,却绝非什么天生的大将之材。不切实际地追捧朱厚照的军事和指挥才能,是一厢情愿地把战争简单化、幼稚化,是不严谨的。
  我们可以说朱厚照很有胆量,很有勇气,但不能说朱厚照就有什么军事天分和才能,这两个差得太远。朱厚照依靠着身边众人指挥战争,非但不能起到御驾亲征的主心骨作用,反而要成为全军的巨大累赘。朱厚照的所谓御驾亲征,跟他祖宗朱棣的亲征漠北,简直有天壤之别,万万不可混为一谈。从他没有陷落在鞑靼军手中来看,他的亲征也仅好于正统皇帝的亲征,可千万不要胡乱吹捧朱厚照是什么军事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