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末路 (细解与明亡有关的那些事)》
第9节

作者: Wubeifa
收藏本书TXT下载

  退还了御批使得嘉靖有点蒙,终于发现朝臣们对付自己并非只有辞职这么一招。
  日期:2016-11-23 22:49:13
  朱厚熜发蒙之余,又想打柔情牌,给阁臣们软言求情。阁臣们觉得他很幼稚,求情有用的话,还要国法何用,况且嘉靖的步步紧逼已经激怒了朝臣们,他们意识到如果皇字加上去了,自己一方的立场就基本全部崩溃了。所以杨廷和寸步不让,认为“尊无二上”。意思是说如果兴献帝和兴献后都加皇字,那就等于和孝宗、慈寿太后完全并尊,这不可能。嘉靖再次御批求情,甚至说出了“勉录皇号实行,庶安朕母子哀心。”,说知道你们很为难,但是还是看在我们母子这份苦心的份上,就勉为其难加个皇字上去吧。“勉”字被皇帝用在大臣身上,杨廷和等人的面子已经够大了。

  但杨廷和等人要的不是这种面子,也懒得再废话,马上提出辞职来要挟。朱厚熜没有办法,只有再次下诏慰留。内阁已经冲锋在前了,接下来就看其他人的了。皇帝这样得寸进尺的心思被朝臣们看做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必须赶紧联合起来压制下去,否则国将不国。为此,几天之后,十二月二十七,六部尚书、六部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司各通政和各参议、大理寺丞等六部三院几乎所有朝廷重臣联名上奏反对嘉靖的意见,说“皇”字本来就是用来辨明正统大义的,你加在你本生父母身上,就是把他们与正统混为一谈,这绝对不行。乔宇等人认定的正统当然是孝宗。

  日期:2016-11-24 11:17:38
  这次联名上奏基本上了涵盖了六部九卿,也就是中央几乎所有的高级官员。这样的架势和舆论压力是巨大的,代表着朝廷的公论。面对高官们的汹汹来势,嘉靖继续玩花招,再次把可怜的慈寿皇太后拿出来当借口。嘉靖说:“慈寿皇太后有谕旨,说皇帝的婚事已经在准备,应当给兴献帝和兴献后加皇号。我是听从皇太后之命,你们也要听她老人家的话。”

  在嘉靖嘴里,慈寿皇太后简直是成天给她自己找别扭,好像每次形势一对她自己有利,她就跳出来支持嘉靖给自己刨坑。慈寿皇太后会这么傻吗,显然不会。孝宗和她是一体的,孝宗绝嗣就等于她绝嗣。兴献后加皇号和她并尊,就必然会损害她的地位。人家是亲母子,一旦地位平等,用脚后跟想也知道兴献后的尊荣要超过她这个事实上的伯母。所以几乎可以肯定,嘉靖是在假传懿旨。无非也就是上次拿慈寿太后当枪使获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次故技重施而已。

  朝臣们上次就不信,但是没法拆穿,杨廷和等也想就坡下驴,所以只好配合。这次还来,朝臣们就不打算再配合他演戏了,毛澄当即上疏抗辩。嘉靖依旧演戏,说“这是慈寿皇太后的谕旨,不可违背,你们遵照执行就是。”
  有句话说装睡的人是永远叫不醒的。嘉靖的朝臣们却不这么认为,叫不醒?那是你们声不够大。于是朝臣们决定让更多人来叫,叫醒为止。战场随之迅速扩大,内阁已经做了先锋,高级官员们也上了阵,现在轮到数量更多,分贝更高,天生就负责叫醒皇帝的六科给事中们了。
  十二月二十七,六科给事中数十人上疏嘉靖,反对加皇号。其中就有我们后来的首辅,如今正当壮年的给事中夏言夏大人。要说还是人多好办事,在集体上疏的同时,给事中们还兵分一路弹劾张璁、霍韬等嘉靖的支持者,指斥他们是奸邪,应当罢黜。嘉靖知道吵不过这帮人,头疼之下只好装作不理。
  吵到现在,眼看就要过年了。大明将正式告别正德时代,迈入漫长的嘉靖时代。但是朝臣们过年不放假,新年没有新气象,继续在此事上给嘉靖难受。元宵都还没吃上,正月十二,毛澄就再度上疏反对加皇号一事,嘉靖对这个过年都不放过自己的尚书大人实在是烦透了,回复得简单明了,“这是慈寿皇太后的意思,别吵了!”
  但是明代的朝臣们是不可能不吵的,饭可以不吃,年可以不过,一定要吵。
  但是吵归吵,嘉靖已经练就了一身本领,朝臣们的奏疏要么干脆“不报”,也就是不理会,对于高级官员要给点面子,但也一概回复不同意。吵了一个来月,毫无结果,互不买账,都不退让,双方眼看又要僵持住。但是,这次朝臣们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帮手,嘉靖就算不给谁面子也不敢不给他老人家面子。嘉靖后期在所有人面前都是高高在上的君父,八十多岁的严嵩,二十年的首辅,在他看来也不过是条老狗一般。但唯独对这位老人家嘉靖从头到尾都不敢摆谱,十分谦卑。这位老人家是谁呢,就是老天爷。

  日期:2016-11-25 14:52:24
  嘉靖同志的一生是迷信的一生,是久经老天爷考验的一生,是神神叨叨的一生。所以聪敏、明察、苛刻、倔强、专断的嘉靖谁都不怕,只怕老天爷。正月里,宫内发生了一场小火灾,按说这不是什么事。有明一代,宫内火灾频频,连三大殿都烧毁了好几次,丰天殿烧了修,修了烧。这点小火灾不算什么。但礼部尚书毛澄立刻抓住机会上疏,用吓唬小孩子的语气说:“变不虚生也!”,说灾变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现在宫内起火,你想想是为了啥?据说当时不止宫内起火,全国各地都频频起火。朝臣于是继续恐吓嘉靖,郑继曾上疏言道:“五行之德,火则主礼。”

  中国古代把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五常义仁礼智信一一对应,所以火刚好对应礼。郑继曾接着说,现在不仅宫内着火,各地都着火,臣虽然愚钝,也知道是因为礼废了的缘故啊。话点到为止,礼是怎么废的,我不说你也知道。
  在老天爷的助威下,已经被烦了一个月早就烦透了的嘉靖终于退让了。他虽然知道大臣们是在捕风捉影,但嘉靖这辈子非常不想留老天爷留下不好的印象,就算是有一丝可能也不想。所以嘉靖妥协了,下诏说把兴献后的称号改为兴国太后。兴献改兴国是因为献字是谥号,加在还活着的圣母身上不妥。
  到此为止,大礼议的第二阶段暂告结束。朝臣们通过串连和请外援的方式经过一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搞定了嘉靖,阻止了他加皇号的企图。而嘉靖也勉强让自己母亲的称号再进一步,变成了太后。但是此太后非彼太后,嘉靖争取了一个多月几乎可以说什么也没得到。
  日期:2016-11-25 18:53:49
  说嘉靖几乎什么都没有得到是有道理的。兴国太后虽然在称谓上比兴献后要尊贵,但和皇太后还是差着行市。兴国太后本身就可以解释为诸侯王的母亲。在汉代,诸侯王母在随儿子之国后就称为王太后,一般是“诸侯国名”+太后。比如前面提到过的汉哀帝的祖母是汉元帝的昭仪,儿子定陶王之国后被称为定陶太后。所以兴国太后实际上就是说兴这个诸侯国的太后。只不过到了明代,诸侯王的称号已经改为美称,而不再用地名,所以“兴”这个国实际并不存在。因此,兴国太后和兴献后以及兴献王妃本质上都没有承认蒋氏的正统地位,仍然是藩位。只不过藩后比藩妃好听一些,尊贵一些。嘉靖想要的认父母的结果完全没有达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