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人的销售战争:纵横》
第2节

作者: 细雨黄昏红袖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听完这个消息,杨耕不但完全清醒了,甚至脸色也开始微微泛红。杨耕太需要这个项目,现在是2000年的11月30日,还有一个月!杨耕暗暗咬了咬牙,销售部的超额奖就靠这个项目了,他这个部门经理一定要给兄弟们一个惊喜。电话里,杨耕简单的向赵世友了解了一下利民的项目情况。赵世友倒是自信满满,两年前,利民集团总部就从他的明瑞公司采购过瑞和的财务软件,这两年的服务也没出太大的差错,财务部的人上上下下都混了个脸熟。现在把财物软件直接升级成管理软件也应该是顺理成章。杨耕清楚事情不可能这么顺利,但是还是被老赵的乐观感染了。急匆匆地和分公司总经理田云舒打了招呼,带上技术人员小戴直接杀奔商州了。

  路上杨耕又给老赵打了几个电话,让他通过财务部了解一下对手的情况以及利民集团内部都有谁参与这个项目。还没下车,老赵的消息就回来了:项目是总经理亲自抓的,信息中心牵头。财务李总监也是项目小组成员。对手情况不清楚,不过李总监说还是会支持我们的。估计对手也强不到哪去。
  当赵世友拎了一把名片回来的时候,利民集团的五位领导也鱼贯而入。看得出来,每个人坐什么位置,在利民内部早就约定俗成了,没有人敢随便簪越。五个人中杨耕只认得财务部的李总监。最后落座的一个人引起了杨耕特别的注意,因为只有他穿着利民的蓝色工作服,30岁上下的年纪,身材矮壮,面色有些黑瘦,给人的感觉像是刚从车间被匆匆的拉过来。目光中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倨傲,在会议室的一群西服中显得特别扎眼。

  随着几个人进来,会议室安静下来。“工作服”首先发言,他向大家介绍了在座的五位,正中自然是刚由常务副总裁提上来的利民总裁方云义,胖胖的方总看起来很和蔼,脸上也一直挂着微笑。其他依次是财务李总监、生产的马副总、销售的陈总,而“工作服”本人是这次信息化选型的联络人,叫李富强。刚刚从生产部门调到信息部当主任。

  接下来方总裁的发言使杨耕的心情坏到了极点,这次的ERP项目虽然也包括物流、财务等,但却是以生产管理作为主要内容的,而杨耕心理清楚,瑞和的产品目前在生产方面几乎不能用,新产品出来最少还需要六个月时间。
  其他人的发言杨耕几乎没听进去,大约半个小时后,进入到软件厂家提问时间,飞捷的一个sales似乎是迫不及待的抛出了自己的问题:“关于下一步方案的设计,按照我们飞捷公司的工作流程,必须有一个详细的调研过程,这才是对待客户负责的态度,请问,可不可以安排时间调研?”
  听完这个问题,杨耕皱了皱眉头,飞捷的这个老兄应该是个新手。目的无非是想在利民的领导面前拿一个印象分。但是调研这种事情是不应该在这种场合谈的。杨耕抬头看了一眼这位仁兄,果然比较年轻,应该是刚毕业不久。忽然注意到他旁边的一个瘦高个也皱了皱眉头,不满地看了刚才发言的同事一眼。
  “工作服”李富强似乎没有准备,沉吟了一会,接口道:“调研当然可以安排,但是各位领导时间都比较紧,整个情况我都比较熟悉,大家就调研我吧,为了节约时间,弘智和瑞和一组,飞捷和凯马一组,每组一天时间,从明天开始,各位有什么意见吗?”杨耕注意到刚才提问的小伙子突然愣了一下,仿佛在说:哪有这样干的?杨耕也有些吃惊,暗想“工作服”同志的思维方式还真有些与众不同。

  宣布散会后,心情沮丧的杨耕和赵世友默默地走进电梯。抬头看到飞捷的几个人也在电梯里,刚才的瘦高个冲杨耕笑了笑,开口问道:“您是瑞和的吧,我是飞捷的,叫王冲。”
  杨耕冲瘦高个笑了笑,听出他的北京口音比较重,便随口问道:“听口音不像是本地人,你在飞捷的华北区?”他知道飞捷的这个省归华北区管,就像瑞和的北部区一样,大项目一般会直接派人协助分公司操刀。
  “是啊,我是华北区的。”王冲笑了笑,随手递上名片。
  杨耕低头看了一下,当看到“飞捷集团华北区大客户部“几个字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头脑中突然浮现出一个矮胖的身影:马达!看来这位王冲应该是马达派来的操盘手了。
  杨耕也把手伸进了口袋,想回敬一张名片,手触到名片盒的一瞬间,又突然改变了念头。算了,还是不让马达知道的为好。于是笑呵呵后说道:“不好意思,名片发完了。”
  商州是典型的北方城市,这个季节还有些干冷,出了利民的大门,一阵冷风袭来,杨耕不禁裹了裹外套,抬头看了一眼昏暗的天空,匆忙上了赵世友的车。

  “老杨,你觉得这事我们有戏吗?”赵世友有一个习惯:凡是他不熟悉的,管谁都喜欢叫“总”,凡是他熟悉的管谁都叫“哥”,不过杨耕例外,他习惯于叫“老杨”。虽然杨耕比三十岁的赵世友还小一岁。
  杨耕也已经习惯了他的这种叫法,接口道:“很难啊,咱们先回公司理理思路吧,又碰上了一个硬茬。”
  赵世友的办公室占了整个公司面积的四分之一,用一种只可以从里向外看的玻璃和员工办公区隔开。正在公司等着杨耕的小戴好像没想到这两位会这么快回来,愣了一下,赶紧跟着俩人走进了办公室。
  “这个项目感觉事发突然,对手会不会早就做好局了?”杨耕握着热气腾腾的茶杯,首先发言。
  “应该不会,我的人经常去利民做服务,我和李总监也经常保持联系,都没有得到过消息,这件事应该刚开始运作。我了解的情况是利民新厂区已经盖好了,估计春节前会搬家。方云义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不但要有良好的硬件环境,更要有良好的软件支撑,他说的这个软件就是管理的提升。所以这次ERP选型也算是这个思想的落实。这样大的事,直接内定的可能性也不大。”

  杨耕想了想,虽然老赵说的也是实情,但是从现场情况来看,别人肯定把工作做到前头了,他和老赵是铁哥们,说话也从不忌讳,于是问道:“但是,我们好像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怎么会这样?”
  “我再了解一下。放心,很快就会有消息。” 赵世友有些尴尬,讪讪的说道。
  “你收集的名片呢?拿出来咱们看一下。”杨耕想知道都是什么人在参与这个项目。
  老赵拿出名片后,先是像玩扑克牌一样在茶几上洗了一遍,之后轻轻的磕了两下,最后又放在茶几上单手迅速的一抹,一摞名片迅速摆出了一个半月形,手法颇有几分赌神发哥的帅气。
  杨耕逐一看了一遍,除了飞捷是由华北区参与以外,弘智甚至派了总部事业部的人。而凯马公司虽小,却来了个公司副总经理,想了想说道:“这帮人肯定昨天就到了,知道消息至少比我们早一天以上。”

  一旁的小戴突然道:“凯马的这个副总我看过他写的一本书,他是生产制造方面的专家。和他合作的代理是一家高校的公司,算是校办企业。那家公司以做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见长。”
  “我们分析一下。”杨耕喝了口水。眉头紧皱的说道:“除掉关系不说,在这个项目中,飞捷最大的优势是刚刚做的达胜制药,和利民在一条街上。飞捷在达胜投了血本,几乎完全是重新开发的,主要是想用来完善他们的V7产品。而凯马公司虽然小,生产制造却是他们的拿手强项,背靠部委的科研院所,有几个教授级的人物。而弘智最大的优势是有个机械行业的方案。我看过他们的网站,最近在温州拿了几个制造业的单子,我们好像什么都没有啊!”

  “我们有财务!”赵世友不失时机地补充了一句,这的确是个切入点。
  “也对,至少有个钉子在里面。”杨耕苦笑了一声。“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内线,而且还不能是一个。”
  “这事交给我吧,信息中心有个刚毕业一年的小伙子,和我们公司一个叫李小娟的服务人员关系很好,好像有点那个意思。”赵世友挺挺了胸膛。
  “美人计啊!”杨耕揶揄道,“不过只有这个小伙子还不够,如果能够把李富强搞定,事情会好办很多。”
  “我先了解一下情况吧。应该能找到办法。”老赵接口道,对于搞人的事,老赵是颇有信心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