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49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7-03 21:09:20
  105
  这时王浚已经率领八万多水军从武昌东下,孙皓又命游击将军张象率领水军万余人迎击。张象无心抵挡,望旗而降。王浚兵甲满江,旌旗烛天,威势甚盛,东吴官员百姓大为恐惧。
  东吴上下皆知国家必亡,这时孙皓殿中数百位亲从叩头而请,对孙皓说:“北军日近,而兵不举刃,陛下将如之何!”孙皓问其原因。众人痛恨岑昬专政,皆说:“都是因为他才造成如今的局面。”孙皓被说动,顺着他们的意思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杀此奴以谢百姓。”众人齐声道:“唯!”于是一起蜂拥而上捕杀岑昬。孙皓转念又开始后悔,急忙次第派人前往终止,但岑昬已被愤怒的人群所杀。

  先前被派往广州讨伐郭马的陶浚听说晋军大至,统率所带的七千人从武昌东还。孙皓这时也是病急乱投医,问陶浚水军对敌方略。陶浚回答说:“蜀地建造的船只都很小(可见陶浚对王浚建造超大型楼船一事一无所知),现在如果授予我两万兵马,乘大船与敌交战,一定可以获胜。”其时东吴已无多余的兵力可供调配,孙皓东拼西凑,勉强凑足了一万三千人交付陶浚,连同陶浚原先所带的七千人凑足了两万人,并且授予陶浚节钺。然而东吴的将士已无斗志,第二天即将出征,头一天夜里军士悉数逃走,因此陶浚所冀盼的水军在交战前就已灰飞烟灭,根本无力挽回败局。

  这时琅琊王司马伷派遣长史王恒率诸军渡江,攻破吴军边守,捕获都督蔡机,前后杀掉及生俘的吴军有五六万人。5月1日(按:《晋书�6�1武帝纪》及《吴书》皆记载当日为壬申日,而当年正月朔为己丑日,三月无壬申日,何况王浚不可能在未定江陵武昌前东下,故从《晋书�6�1王浚传》和《资治通鉴》为壬寅日,查该日为三月十五),王浚率军过三山(今南京西南五十余里),王浑按照之前所打的算盘,要求王浚暂过论事,结果王浚果然不愿将攻入建业的首功拱手相让,他举帆直指建业,说道:“风利,不得泊也。”于是不顾王浑的请求率大军直奔建业。

  孙皓亦知东吴将亡,他给舅父司徒何植写信说:“昔大皇帝以神武之略,奋三千之卒,割据江南,席卷交、广,开拓洪基,欲祚之万世。至孤末德,嗣守成绪,不能怀集黎元,多为咎阙,以违天度。闇昧之变,反谓之祥,致使南蛮逆乱,征讨未克。闻晋大众,远来临江,庶竭劳瘁,众皆摧退,而张悌不反,丧军过半。孤甚愧怅,于今无聊。得陶濬表云武昌以西,并复不守。不守者,非粮不足,非城不固,兵将背战耳。兵之背战,岂怨兵邪?孤之罪也。天文县变於上,士民愤叹於下,观此事势,危如累卵,吴祚终讫,何其局哉!天匪亡吴,孤所招也。瞑目黄壤,当复何颜见四帝乎!公其勖勉奇谟,飞笔以闻。”看来孙皓并非糊涂透顶,他此时的悔悟倒也有几分切中东吴灭亡的弊端,然而悔之晚矣。

  日期:2016-07-04 18:07:20
  106
  孙皓又给群臣写信,劝告群臣向晋军投降:“孤以不德,忝继先轨。处位历年,政教凶勃,遂令百姓久困涂炭,至使一朝归命有道,社稷倾覆,宗庙无主,惭愧山积,没有馀罪。自惟空薄,过偷尊号,才琐质秽,任重王公,故周易有折鼎之诫,诗人有彼其之讥。自居宫室。仍抱笃疾,计有不足,思虑失中,多所荒替。边侧小人,因生酷虐,虐毒横流,忠顺被害。闇昧不觉,寻其壅蔽,孤负诸君,事已难图,覆水不可收也。今大晋平治四海,劳心务於擢贤,诚是英俊展节之秋也。管仲极雠,桓公用之,良、平去楚,入为汉臣,舍乱就理,非不忠也。莫以移朝改朔,用损厥志。嘉勖休尚,爱敬动静。夫复何言,投笔而已!”

  孙皓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向王浑投降,孙皓听从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的建议,分别向逼近建业的三路大军王浚、王浑、司马伷送上降表,表文为薛莹所作,内容和刘禅投降时所写的降表大同小异:“昔汉室失统,九州皆分裂,先人因时,略有江南,遂分阻山川,与魏乖隔。今大晋龙兴,德覆四海。闇劣偷安,未喻天命。至于今者,猥烦六军,衡盖路次,远临江渚,举国震惶,假息漏刻。敢缘含夕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印绶,委质请命,惟垂信纳,以济元元。”

  是日王浚率领水军八万余人,方舟百里,鼓噪入建业。孙皓面缚舆榇(榇:棺材),素车白马,衔璧牵羊,率领太子孙瑾及孙瑾之弟鲁王孙虔等二十一人至王浚军门请降。王浚解缚焚榇,然后延请相见。王浚收得东吴图籍,共计四州(荆、扬、交、广),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人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后宫五千馀人,东吴遂亡。东吴自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取江东奠立开国之基,到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正式立国,再到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总计割据江东九十五年,立国五十九年。而该年恰恰如术士所预测的那样,正是庚子年。早前东吴星算家陆绩曾经对东吴灭亡作出预言,他在东吴立国前就曾经说:“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至是果然实现。

  唐朝诗人刘禹锡写过系列关于历史往事的组诗,其中有一首名为《西塞山怀古》,生动地描写了王浚灭吴的情景: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